今日东营 今日垦利 今日利津 今日广饶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今日广饶 > 正文

杜受田家族六百年风雨兴衰

来源:滨州日报 2020-01-14 09:13   https://www.yybnet.net/

侯玉杰

在古代,臣子的最高荣誉职务是位居“三师”,最高谥号是“文正”,最受信任的称号是“托孤大臣”。“生为太傅,死谥文正”是明清两朝人臣追求的最高目标。滨州杜家祖孙三代杜堮、杜受田、杜翰,达到了这个辉煌的顶点。杜堮是太傅,杜受田是文正公,杜翰是军机大臣、顾命大臣。

明清两朝,滨州杜家一门考取了12名进士,在滨州一骑绝尘。清朝咸丰年间武定府知府李熙龄著诗盛赞说:“此地由来盛甲科,而今更聚一门多。勋名事业超东省,济济登朝听佩珂。”直至民国时期,其家族大院的二门上悬挂有“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俗称“十字匾”,也叫“父子五翰林”匾,指杜受田与他的父亲和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均入翰林院。

滨州杜家人文鼎盛,家学渊源深厚,对全体成员进行教育的家训有《杜氏述训》,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家训有《家塾絮语》。其家族成员有作品传世者超过50人。

杜氏家族进士世系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滨州杜氏家族的先祖杜雄飞由河北枣强移民滨州城内。杜家传说,当时杜雄飞的全部家当是一担挑。此时的滨州满目疮痍,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咸丰《滨州志》有诗曰:“滨州风景异,四望少人烟。野佃全无舍,荒城半是田。民贫偏苦雨,地卤更艰鲜。何必论饥馑,丰年亦可怜。”

官府分配给滨州杜家的耕地在城西。杜雄飞是一个勤快又非常有头脑的人,除去耕种官府规定的田亩外,他额外耕种了大片土地,还利用居住在城内的优势,在知州衙门西邻开了个小卖部,农闲时节挣些零用钱,贴补生活。

杜雄飞有1个儿子杜榆,有2个孙子杜钟和杜镛。杜钟外出贸易,落户在今天的广饶县牛庄镇大杜、小杜村一带,形成超过5000口人的大族。杜镛留在滨州城内,生年不详,明成化四年(1468年)去世,此时,距其祖父杜雄飞来滨州刚好100年。杜镛有3个儿子,即杜雄飞的3个曾孙,依次是:杜森、杜敖、杜景和,这就是滨州杜家的三宗,滨州当地所谓滨州杜家就是指杜镛这一脉。

这个时期,滨州杜家开始具有社会影响,标志是杜雄飞最小的曾孙杜景和被记入滨州的地方志,青史有名。杜雄飞在滨州有12个玄孙,即杜家的第五代,是滨州杜家的十二支,时间在1500年左右,这时的杜家儿孙满堂,经济富裕。第五代的12人中,长宗三支杜纶、三宗二支杜勋、三宗四支杜勣均考取秀才,其中杜纶还被选拔为贡生到国子监学习,嘉靖(1522~1566年)初年任文安县丞,是滨州杜家第一个出仕为官者。令人称奇的是,杜家绵延500余年的辉煌历史中,有品级的官员、有文学成就的作者,基本上出自上述3支。特别是三宗二支是其代表。

在第五代12人的基础上,杜氏第六代子孙增至23人,同时,中科举者也在第五代3人的基础上增至6人,诞生了杜家的首位进士、三宗四支杜勣的长子杜其萌,考取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1565年)进士,官至刑部湖广司员外郎。

第七代、第八代成为家族各支系掌舵人时,时间约为1600~1644年,杜家通族丁男超过100人,也是杜家由一个聚族而居的大家庭开始分家迁徙的时期。杜家内部有一句“同七不同八”的俗语,即第七代时为一个通族大家庭,第八代时,血缘关系已经超出“五服”,杜家第一次大规模地分家,留在滨州城内的不足家族人口的半数,绝大多数移居外地,以滨州城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迁移。

迁移者大多数是家境富裕者,最直接的原因是就近管理土地。此时,第七代有男子34人、第八代有男子76人、第九代有男子125人。第七代的长宗三支的杜承式,考取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甘肃巡抚;第八代的三宗二支的杜诗,考取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官至江西、湖广布政使,叔侄二人同时为地方大员,第一次将滨州杜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推上一个高峰。

明朝末年,三宗二支的杜诗一家迁居滨州城内南街,杜诗官居江西、湖广布政使,俗称“方伯”,因此其故居称“方伯第”。此后,该支一枝独秀,瓜瓞连连,科举兴盛,包括杜诗在内,其直系后代有10名进士。人们提到的“杜家宅”“相国第”就是指南街这一支所住的杜家大院,所谓“滨州杜家”也就专指南街杜家大院这一支。但是,论人才数量以及后代人口规模,长宗三支、明末甘肃巡抚杜承式的后代更胜一筹。只是因为杜家大院的官员级别更高、社会影响更大,才成了滨州杜家的代表。

杜诗有5个儿子9个孙子,其中第三子杜若昧有7个儿子,他的第三子杜漺是第十世,继承了祖父故居。

杜漺考取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曾任河南、浙江参政。杜漺有杜亮曾、杜章曾2个儿子,却仅有1个孙子杜鼒,是第十二世,继承了祖父故居。杜鼒考取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曾任广西上思州知州,署理思恩府知府。

杜鼒有杜彤光、杜彤辉2个儿子,有9个孙子。其中杜彤光有8个儿子,个个成才,杜家大院格局也最终形成,当地俗称“八大院”,即八个儿子每人一个院落。其他的旁支,则散落在八大院的周边。

杜彤光的第四子杜堮,是第十四世,继承了祖父故居。杜堮考取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入翰林院,曾任顺天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右侍郎、浙江学政、礼部左侍郎,太傅,谥号“文端”。

杜堮仅有1子杜受田,是为第十五世,杜受田考取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入翰林院,曾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谥号“文正”。

杜受田有2个儿子,分别是杜翰、杜乔羽,均考取进士,入翰林院,是为第十六世,其中杜翰考取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入翰林院,曾任工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军机大臣,是咸丰皇帝“顾命大臣”之一;杜乔羽考取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曾任工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仍兼署吏部、督办山东团练大臣等职。杜翰有1个儿子,杜乔羽有3个儿子,是为第十七世。其中杜乔羽长子杜庭琛考取咸丰十年(1860年)进士,入翰林院,曾任翰林院编修。

另外,杜堮的六弟之子杜受履,考取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曾任安徽省桐城知县。杜堮的二哥之孙杜宾羽考取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入翰林院,曾任甘肃环县、武威县知县。

进入民国,杜家大院的男子多在北京、天津等地居住,其故居人丁稀少,日渐败落。居住在大院原址的杜堮兄弟八人,至今仅余一支,其他散居在北京、长沙、德州等地。

虽然杜家大院的辉煌不再,但是整个杜氏家族延续了世家大族的优秀传统,后代人物竞风流,北洋时期有陆军少将杜荫檀。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滨州市就有原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鸿三,原28军军事法院院长、原滨州市公安局党委书记杜从建等出类拔萃的人物。

杜氏家族后人居住村庄统计

滨州杜家共9次修过家谱。第一次是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滨州杜家第八世孙、江西布政使杜诗在家族墓地为母亲守孝期间首次创修族谱并作序。此后,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八年(1803年)、道光七年(1827年)、宣统三年(1911年)和1931年,杜氏家族完成了二、三、四、五、六、七、八修家谱。2005年,杜氏家族完成了九修族谱,取名《滨州杜家》。2009年,东营支也完成续修家谱。

滨州杜家延续600多年,散居在100多个村庄,约有3万多人,分布在各地。经过整理,杜家后代聚住的主要村庄超过100个。其中,杜家九修族谱统计的村庄有67个;东营支族谱统计的村庄超过40个,经过统计仅大杜村就有杜氏人口1069名。

新闻推荐

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感

(上接第一版)至此,“三院”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封顶,圆满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市人民医院西院区、市中医医院...

广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饶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司法拍卖公告2020-01-08 17:12
评论:(杜受田家族六百年风雨兴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