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 垦利新闻 利津新闻 广饶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广饶新闻 > 正文

李潍安在二姐去世后的几年里母亲多次悄悄地领着五六岁

来源:日照日报 2015-01-24 18:07   https://www.yybnet.net/
李潍安

在二姐去世后的几年里,母亲多次悄悄地领着五六岁的我,抱着两三岁的妹妹,扑倒在二姐的坟茔,哭得天昏地暗。哭过一场,抹干眼泪,又去干那似乎永远干不完的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花甲之年的我,每每想到母亲——— 如普天之下千千万万慈母一样善良的母亲,饱经沧桑、把毕生的爱都倾注在儿女身上的母亲,她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对她的思念,心中长存一份未能尽孝的愧疚。

1985年2月16日(农历甲子年腊月二十七日),母亲走了,带着一生的疲惫和对人世间未尽的爱,去了天国里那个宁静的地方。

一次次梦回破旧的老屋,瞩目庭院中的每一株草木,寻找母亲曾经留下的足迹,感受30年前农家小院里朴素盈溢的亲情,追寻母亲操劳的身影,惊醒,总是泪湿枕巾。

贤良的母亲

1910年2月,母亲出生在安丘县一个农民家庭,在9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27岁时嫁给了我的父亲。

父亲在本族兄弟中排行老大,母亲自然是家族里的长嫂。中国有句古话,长嫂比母。母亲是担得起这话的。她的克己、谦让、宽厚,发自生命深处,并得到邻里家人的尊重信可。她时时处处礼让着邻里,一言一行带动和促成着妯娌间的和睦。谁家有难事,母亲总是主动上门。

大跃进后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本是种地吃饭的农民,却到了穿不上衣吃不上饭的地步。那时候,父亲在大集体干着繁重的体力活,我们这些小辈们正是半大孩子“壳郎猪”,长身体的时候,格外能吃,家里仅有的那点瓜干杂粮,母亲像宝贝一样珍惜着,尽量想办法让一家人能有个温饱,而她自己的一日三餐,却几乎都是从荒坡野岭间挖来的野菜。就是在这么艰苦的岁月里,母亲还是力所能及地周济一些生活更苦的邻居,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初春的早上,母亲刚从亲戚家借来小半筐地瓜干,碾成粉,煮成稀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门前来了要饭的,一个瘦骨嶙峋的妇女,自称是广饶县的,领着两个面黄肌瘦的十岁左右的孩子,站在寒风中直打哆嗦。母亲二话没说,接过人家的讨饭碗,给满满地盛上了热乎乎的饭,看着一家三口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母亲又找出个煎饼和几片地瓜干,塞到那个妇女手里。那顿早饭母亲没有吃,只是自言自语地念叨着:“要饭棍不沉可怪难拿呀。穷了帮一口,强于富了送一斗啊。”

我有一个远房哥哥,从小失去了母亲,继母虽然待他不错,但后来接二连三出生的众多兄弟姐妹,让原本困难的生活更加清苦,眼看快三十岁的人了,连个媳妇都说不上。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次让我给远在吉林的大姐写信,托付大姐一定给他找个活干。后来,这个哥哥投奔到大姐家,大姐和姐夫千方百计托人把他安排在当地林场,以后又帮他娶上了媳妇。其实,在那个年代,大姐家的日子也过得异常艰难,家里孩子多,凭票供应的口粮也是不够吃的,但母亲的再三要求,让同样仁慈的大姐不得不答应。

自己处于穷困之中,却总是惦记更困窘的人。这是母亲的天性。慈悲不需要任何条件,源于天性的爱是清澈的、纯洁的,是不求回报的。

辛劳的母亲

母亲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也是操劳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个操心受累的命。婚后,她与父亲相敬相爱。父亲正直本分,是个地地道道的庄户把式,干什么农活都是那样的认真细致和投入,总要力求干得比别人更尽善尽美。无论是建国前后的单干时期,还是大集体时代,勤劳能干的父亲都是母亲的骄傲。然而,在农耕经济相对落后的年代,仅靠父亲一个人一双手,就是忙死累死也难以养活这一大家子人。母亲自小缠脚,是典型的“三寸金莲”,上坡干活、承担家务,自然要比别人经受更多的困难。而母亲,则义无反顾地撑起了半边天。上奉双亲,下抚子女,洗衣做饭,饲喂鸡鸭,考虑柴米油盐。农忙了,还要上坡劳动,帮着父亲打场晒粮等。每天的黎明,全家第一个起床的是母亲,而每个夜晚,全家最后一个上炕睡的还是母亲。有时候半夜醒来,发现母亲仍然在煤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服。在我的记忆中,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和晚上睡觉,好像从来没有闲着过,留在我脑海里的始终是她忙碌的身影。尽管日子过得清苦,但母亲从无怨言,茅屋几间,粗茶淡饭,忍辱负重,贫病饥寒,直至离开人世。

小时候,母亲讲过的一件事,至今我记忆犹新:那是在三姐刚满周岁时,正值农忙季节,母亲见父亲一个人在坡里累得实在喘不过气来,就趁三姐熟睡的时候,一手领着大姐,一手抱着二姐,挪着小脚下地帮父亲干活去了。等忙活得差不多了,匆匆赶回家,却发现原本躺在炕上睡觉的三姐不见了,屋里屋外找了个遍,急促的叫喊声惊醒了躺在桌子底下的三姐。原来三姐一觉醒来,不见了母亲,从炕上爬下来,呼喊着找娘,哭喊累了,又爬到桌子底下睡着了。看着满身尘土的三姐,母亲抢上去把她抱起来,紧紧地搂在怀里,伤心地哭了。这哭声里蕴含着母亲深深的爱,也包含了几多生活的艰辛。大姐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识字的女青年,然而有几次招工进城的机会都被村干部们的亲戚顶了。为了谋生,年轻要强的她最终跟着亲戚去了吉林的一个林业局,在那里安家落户。大姐离开了家,也带去了母亲的惦念。多少年来,她总是牵挂着远方的大姐。除了托去东北的乡邻打听个音信,再就是经常让我给大姐写信,然后就盼着大姐的回信。每当我读完大姐的来信,不识字的她总是把信要过来,攥在手里看了又看。

母亲供应我和妹妹上学的情景,更是我脑海里永远抹不掉的记忆。为了凑学费,母亲辛辛苦苦地喂猪养鸡。再就是抽空纺棉线搓麻绳,帮着父亲搞点副业。实在凑不够了,就走亲串户,东家五毛、西家三毛的给我借。上初中的时候,我每周都要从学校驻地回家拿干粮。因此,每到周末,母亲就更加忙碌了。除了做家务、干农活,还要忙着推磨、摊煎饼、煮地瓜干、弄咸菜,为我准备下一周的口粮。记得有一次,家里的咸菜疙瘩也吃光了。邻家的婶子知道后,当即从自家的缸里捞出几块咸菜送来。当母亲歉意的把一周的干粮和咸菜交到我手上时,我鼻子一酸,赶紧转过身,背上干粮跑出了家门。——— 我害怕母亲看见我脸上的泪水。我背走了干粮,不知道辛劳的母亲又要靠什么来充饥。

母亲的辛劳也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早早地学会了勤奋,学会了节俭,懂得了感恩,领悟到了亲情。记得一个周六的中午,学校食堂炒白菜里放了几块猪肉。久已不闻的肉香吸引着我,为了能让母亲亲口尝一尝,我狠了狠心买了一份,用瓦罐盛好,放学后小心翼翼地提着,步行十多里路,回到了家。于是,这罐带着几片肉的炒白菜,便成了我们一家人丰盛的晚餐。

坚强的母亲

母亲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承受了人世间太多的苦难,贫困、饥寒、委屈、疾病、亲人的生死离别……面对这一切的一切,母亲没有退缩,没有气馁,而是用她那柔弱的双肩挑起一付如山的重担,用她那中国妇女特有的小脚走出一条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我有9个兄弟姐妹,在那个贫穷又缺医少药的年代,尽管母亲尽了百般的努力,还是无法让大哥、三哥、四姐,在刚刚咿呀学语的童真里继续活下去。在我来到人世之前,年轻的母亲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在自己的怀抱中相继夭折。难以想象,那是怎样的凄凉与痛苦。

而19岁的二姐早逝,是我生命记忆中最早的痛。正值青春芳华的二姐,被一场大病夺走了不该夺走的生命。在二姐去世后的几年里,母亲多次悄悄地领着五六岁的我,抱着两三岁的妹妹,扑倒在二姐的坟茔,哭得天昏地暗。哭过一场,抹干眼泪,又去干那似乎永远干不完的活。那时的我似乎就能模糊意识到,母亲的恸哭,是哭二姐,也是哭她的命,哭她苦难的生活。

后来,二哥的一场飞来横祸,给我们这个似乎已见起色的家庭以沉重的打击。

二哥自小体弱多病,因没钱医治,只好寄希望于民间土方,想方设法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二哥身体逐渐好转,并干了村里的赤脚医生。这让母亲有了很大的宽慰。上世纪文革期间的七十年代初,当时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按照上级指示,我们一个不足500口人的小村也必须至少抓出一个重点打击的典型。于是干着赤脚医生这份相对轻松光鲜差事的二哥,就成了“工作组”和村里个别人要整治的对象。原因是二哥有一辆一般人没有的自行车。在他们看来,不贪污,哪来的钱买自行车呢?原来,为了给身体羸弱的二哥减轻行医路上的劳累,母亲与父亲东凑西借为他买了一辆组装的自行车,不料却却成了他贪污的“罪证”。

那是一个无法无天、颠倒黑白的年代。本来村医疗所从50元起步,几年后已积累到100多元,账目清楚,账实相符,但却坚决不让过关。日日夜夜轮流“审讯”,威逼、恐吓,不让吃饭、睡觉,二哥的身体眼看要垮了,而倔强的他却一直坚守自己的清白。街谈巷议中,不断传来啥地方有人被整死或含冤自杀的消息。村里也有人透露,既然把你抓进去了,不承认就别想出来。母亲听后极度焦急,含着眼泪跟父亲商量,为了儿子能活命,天大的冤屈咱认了。从10元开始,20元、100元、500元,工作组在毫无事实根据的情况下,硬是逼二哥“交代”了可以向上邀功的1000元,才将他放回家。回家后的二哥身体极度虚弱,精神几乎崩溃,卧床不起。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日夜守护在床前,喂饭喂药,反复安慰二哥“不受磨难不成佛”、“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经过近一个月的照料,二哥总算恢复了健康。

“麻雀头里能砸出多少脑子来。”一个本来就贫困的农家能有多少钱往外拿。所以,接下来的“退赔”,差点要了父母的命。工作组一次次上门追命般催缴赔款,母亲只好含泪卖掉了她引以为豪的全部嫁妆。然后又和父亲商量,把祖上留下来的十几棵大柳树伐倒卖掉,还有家里的鸡猪鹅鸭,凡是能换成钱的都卖了,分分毛毛的总算凑了500来块钱,算是交上了一半退赔款。可接下来的另一半又到哪里弄呢?

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母亲和父亲几乎跑断了腿,只要能沾上边的,即使是远亲也登门求助。退赔款交上去,才算松了一口气,但那个以前虽不富裕但还能温饱的家,从此以后就真正的是家徒四壁、一无所有了。

刚上完小学的小妹被迫辍学,正在上初中的我也破灭了继续上学的希望。然而,当我提出退学回家务农时,母亲用少有的严厉口气拒绝了。母亲说,即使砸锅卖铁,卖房子,逃荒要饭,也要供我上学。母亲的坚定,让我重新振作起求学的勇气。我知道,只有发奋读书才能对得起母亲的苦心。为儿女为这个苦难家庭的未来,此时的母亲迸发出储藏在心底里无所畏惧的坚强。这坚强是爱的力量,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血液里流淌着的伟大的母爱。

在国家和千千万万个家庭走出困境后,村里也意识到对二哥的冤屈。不久,为二哥恢复了赤脚医生。后来,二哥又转成公社医院正式医生,入了党,还担任了县政协委员。但这场人为的灾难对母亲和这个家庭的打击是无法弥补的。

1977年,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母亲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然而,不到60岁的父亲却倒在了病榻上。苦难的母亲,又要照顾父亲,又要下地干活,里里外外忍受了多少悲伤和孤独。

1978年,父亲病逝,这对母亲又是一次沉痛的打击。一向开朗乐观的她一连几天都没有说过一句话。随后母亲日渐衰老,一年后中风瘫痪,从此一病不起。但即使在病床上,她老人家仍然念念不忘困难时借的亲戚邻居的钱,反复告诫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还上,哪怕是几块钱。

1985年2月,操劳了一生的母亲,走完了她艰难的人生路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母亲不幸离世的日子里,众多亲友以及街坊邻居撕心裂肺的恸哭,诠释着她坎坷而又善良的一生。那画面,至今历历在目,每一次回望,都让我泪水长流!

母亲是一本厚重的书

每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或平实或传奇,而母亲的一生却是一本厚重的书,是儿女们终生享用却也永远读不完的书。

母亲出生在旧社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什么文化,但对做人做事的道理却有着很深的认识和理解,并用一生去实践。母亲44岁那年生下了我,应该说我是母亲的“老生儿”,所以母亲对我格外疼爱,对我的教育要求也更多一些。自我懂事起,就记得她老人家经常地、反复地和我讲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记得刚上小学时,母亲就反复嘱咐:“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不要和同学打架;从小要有志气,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瞎活百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好好学习,就走不到高处。”

说到为人时,她老人家反复告诫我:“要与人为善,望人好、自方便;要为人为到底,送人送到家;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说到孝敬老人时,母亲经常和我讲“夏扇枕、冬温床,人人都称扬”的故事,并说“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值得嘎伙。”

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母亲还担心儿子工作中有什么闪失,一再嘱咐我:“要服从领导,好好工作,别怕吃苦;要走得正、站得直,对人要一碗水端平,不贪不图,不发不义之财。”

……

记忆中,只要与母亲在一起,她总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育我,叮嘱我,可见她老人家期盼儿子好好成长的一片苦心。

母亲的话语虽不华丽,但却寓意深刻,要真正做到做好,成为为人处世的标尺,或作为人生旅途上的坐标,可能需要用一生的努力和坚守。

母亲的一生,是朴实无华的一生,艰难困苦的一生,勤劳善良的一生,柔弱而刚强的一生,留在儿女们心中的永远是美丽、淳朴、仁慈、无私、乐观、坚强。母亲用她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塑造着我,激励着我直面现实,坚定地走出属于我自己的虽不辉煌却也足迹鲜明的人生之路。

如今,我已步入老年,我要用母亲的教诲来培养子孙,教育他们清清白白做人,正正经经做事,永生永世守候母亲不朽的魂灵。

今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七日就要到了,这是母亲离开我们的日子。30年的思念和无法尽孝的遗憾,浓缩成一篇普通的文字,以此回顾并怀念母亲艰辛的一生。 

新闻推荐

被“6+1金蛋”砸中竟是骗局一市民轻信不明短信9000多元打水漂

本报讯近年来,随着中央电视台“非常6+1”栏目的热播,李咏砸蛋活动广受群众喜爱。而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意外惊喜心理,冒充该栏目的中奖信息,进行诈骗犯罪。元旦前,家住广饶县...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李潍安在二姐去世后的几年里母亲多次悄悄地领着五六岁)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