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 垦利新闻 利津新闻 广饶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广饶新闻 > 正文

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王镇复兴王的“甩”

来源:黄河口晚刊 2013-12-20 16:51   https://www.yybnet.net/
甩,起源于广饶县大王镇复兴王村,经历代艺人的不断改进,由原来的人工抬改为机动车代替,装用转盘、转轴、木架结构改为钢铁结构,木杆改为铁杆,上下浮动 6米,头型扎制成麒麟形状,脖子上挂有几十个响铃,铁杆装饰为龙体,骑坐在甩头上的人是古代将士装扮,手舞长刀,配有悠扬的音乐,上下左右翻滚,似龙腾飞,非常壮观。

说起“甩”,要追溯到清末年代,那时山东大地十年九旱,连遭旱灾,人民生活极度困难,难以活命,于是村民们在村东修建了一座“龙王庙”,以求天降甘霖,内设洪钟一座,重一千余斤,村民求雨时,排成长长的队伍,头戴柳条编织的帽子,用木棒撞响大钟求雨,天天相求,直到大雨降下,大雨降后,村民们高兴地载歌载舞,年轻人狂欢时将小伙子抬起抛向半空然后众人接住,先辈的艺人将这一举动铭记在心,经过思量,做成了一个支架,上面装有古时候浇用的辘辘头进行转动,上面横一根 7米长的直木,木头一头装扮一新,小伙子坐在上面,利用杠杆原理,这头一压,那头翘起,小伙子坐在上面,做出各种高兴的动作,排在欢乐的队伍之首,奔向高处,以示将旱魔甩在后面,人民安居乐业。说来也巧,后来有几年连续风调雨顺,村民便认为这种民间艺术有甩晦气、奔祥程之感,便起名“甩”。每到喜庆时,便将“甩”装饰一新,进行表演,一直流传至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甩”演变到民间艺术之中,增添了新的内容。在实际演出时,根据人物的情节变化,引用不同的体裁,使人物个性鲜明、故事精彩,深受群众的喜爱。 (记者 方舟 实习生 岳崇) 

新闻推荐

2013东营记忆(三)爱无垠

3月22日上午,一艘寿光籍渔船在垦利海域遇险,船上3名人员,其中包括一名2岁儿童。东营市海上搜救中心经紧急协调,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助直升飞机B-7312顺利救下遇险人员。"class="group1"target="_bla...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王镇复兴王的“甩”)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