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因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没办法外出打工。如今,在黑木耳基地打工,一天能挣80元,真是没想到能在家门口“上班”。”王随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建成后,她在黑木耳种植基地打工,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
像王随银这样的“打工族”还有很多。家门口打工的生活以前是胭脂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事。
因村因户施策,产业从无到有,胭脂村养殖业、种植业正在如火如荼发展,中药材、油菜、马铃薯、蚕豆漫山遍野,中蜂养殖、黑猪养殖、原鸡养殖欣欣向荣……
除了特色产业,胭脂村美丽无限的风光景色为胭脂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商机。
胭脂村森林茂密,是天然的氧吧。每年4月至10月,漳县周边的大批游客会驾车前来胭脂峡游玩。
然而几年前,因交通不便,胭脂村的“绿水青山”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看到商机的帮扶队长李国彦主动协调联系市政协及市旅游委,为大家争取资金,修建农家乐。
“特色野菜山里有,自己养的土鸡都是城里人最稀罕的,而且你妻子做的饭又好吃,开农家乐肯定赚钱!”帮扶队长李国彦和村支书张世明耐心地劝说梁想平。犹豫不决的梁想平决定试一试,2017年4月,梁想平的农家乐正式营业。
“旅游旺季吃饭的人多,最多的一次接待游客60多人,收入2000元。收入还算可观,一年收入3、4万元。”梁想平没想到自己也吃起了“旅游饭”。为了配合农家乐的生意,梁想平还开了一间小卖部,每年收入1万多元。
市政协办公室还主动联系省内外各大艺术院校,达成户外写生意向,积极推进胭脂村写生基地建设,每年预计前来写生创作人数达800多人。“写生基地可以辐射带动乡村旅游和当地农家乐发展,真正把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紧密联系起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李国彦说。
要致富,先修路。胭脂村的路通了,可是没有通行的班车和城乡公交,村民出行难成了帮扶工作队的又一件牵心事。为了方便村民“走出去”,同时带动胭脂村乡村资源开发,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来”,市政协积极衔接市、县交运部门,为胭脂村批复乡村客运路线一条。
谈起村子的变化,村支书张世明感慨颇多,山还是原来的山,路通了,人来了,这片曾经闭塞的山林如今都成了赚钱的好营生。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市政协办公室多次衔接港施永青基金会等外部力量推进农村改厕改圈项目,如今,已落实今年改圈、改厕项目资金37.91万元。
梁上社村民马尕芳家以前的厕所就是“一堵墙、一个坑”。如今,改厕项目实施后,政府为她家补贴1450元,马尕芳家的新厕所很快就建成使用了。
为了把胭脂村打造成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市政协办公室为胭脂村出资5000元作为启动资金,建成“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通过“七净一规范”和“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让村民形成争做最美家庭,弘扬文明新风,净化美化环境,共助脱贫攻坚的良好风尚。
如今的胭脂村,特色扶贫产业遍地开花,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美丽乡村建设提上日程,胭脂村人幸福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今年,胭脂村脱贫攻坚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胭脂村在山水之美中逐步走向振兴,下一步,我们重点在产业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帮助胭脂村谋划落实项目”,帮扶队长李国彦说。
新闻推荐
(上接一版)2017年3月,木寨岭遭遇百年一遇的强降雪,大雪一连下了三天三夜,雷达站院里的积雪高达1米多,有的地方雪可没人,下山上山...
漳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