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文爱凤
“我现在养着四十多只羊,但现在牛的市场价特别好,我打算明年了也买两头牛来养,那样致富就更有希望了。”53岁的马玉福沉思后说道,话语间充满了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马玉福是漳县盐井镇立桥山村的一位农民,前些年,由于他老婆患有腿疼的疾病,看病住院花掉了不少钱。他的母亲年老体弱,时时需要有人在身旁照料,他没有时间与精力出去打工赚钱,只能在家靠种几亩薄田来维持生计。
“那几年,我的二儿子还在县城上高中,当时大儿子已经另立门户分开过了,辛辛苦苦务一年的小麦、大豆、洋芋,下来只能填饱肚子,一点多余的闲钱都没有,儿子上学的学费都能愁死人。”谈起那几年的生活,马玉福直皱眉头。
了解到马玉福一家人的困难后,当地政府于2014年将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对其进行帮扶。
马玉福致贫的主要原因是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于是当地政府在2016年给马玉福扶贫了5箱中蜂和6只优质育龄小尾寒羊,同时资助了800元让他修建羊圈,希望可以通过发展养殖业来脱贫,并且还先后多次组织他到县城参加养殖、种植、瓦匠技术培训。
马玉福说:“通过培训,我知道了该如何预防疾病,不让自己的羊得病,我也学会了给羊打针,知道了啥地种啥好,怎样施肥药材长得好。”
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还积极引导马玉福改变种植结构,马玉福在2015年种植了两亩党参,一亩黄芪,一年下来,党参收益一万多,黄芪收益八千多,年收入一下达到了两万多元。
2017年,马玉福家的羊繁殖到30只,高中毕业的二儿子也开始外出打工,日子一天天变好,而他也于同年成功脱贫。
近年来,漳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积极投入资金5924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中药材、高原夏菜等种植产业和良种牛、放养鸡等养殖产业,帮助不少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盐井镇党委书记徐斌说:“我们坚持把技能提升作为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围绕抓培训、促就业、保增收的主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身发展实力。”
如今,马玉福家除了种植药材外,还开始种植玉米、苜蓿来供应羊的草料。他说,“种玉米挺好的,玉米可以卖钱,玉米秆还可以喂羊。”
“现在,我家有四十多只羊,一只羊的市场价是一千元,四十多只羊也就意味着四万多元的家产。”马玉福高兴地说道。
当记者对6只羊三年多时间繁殖到40多只表示疑惑时,马玉福解释道,政府给我扶贫的是优质育龄小尾寒羊,一只母羊一年产两次羊羔,而小尾寒羊每次都怀双胞胎,有的时候甚至会一次性产三只羊羔。这样算来,一只母羊一年至少能产四只羊羔,而6只母羊一年可产24只羊羔。
说起如今的政策,马玉福赞不绝口,他说:“如果不是国家政策这么好,我的日子到现在还难肠着呢!”
新闻推荐
定西市关于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第十一批生态环境信访举报问题办理情况公示
现将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第十一批生态环境信访举报问题办理情况公示如下:受理编号:621号来电:2016...
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