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张蕾】近年来,武山县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强力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抢抓全省扶贫攻坚交通先行省级试点县机遇,积极争取国开行贷款,大力实施“6633”交通突破行动。截至目前,洛门至礼县公路、武山至漳县公路、贺家店至岷县公路、武山县城至沿安乡公路等一批公路建成通车,建成通行政村水泥路1352公里、自然村砂化路613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250公里,“五纵五横”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一是立足全局抓规划。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总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通贫困村、特色产业基地、旅游景区等道路。启动建设总投资2亿元的洛门至杨家岘公路、总投资1.5亿元的县城至直沟公路,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的高楼等6个乡镇9座通村公路桥梁和马力武家河至暖水、沿安仁峪至西沟等联网道路建设,加快推进洛门蓼阳至温泉隧道畅通工程、丁门至漳县公路、四马公路升级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立足质量抓监管。建立县四大组织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推行工程技术人员蹲点现场、跟班作业的“旁站式”监管,做到了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监管质量。坚持工程招投标企业动态管理,开展交通建设项目质量评比,对在评比中施工管理不严、建设质量不优的施工单位,三年内取消县内建设项目投标资格,全面推行“末位淘汰制”,确保建成群众满意的民心路、致富路。
三是立足服务抓运行。坚持路运一体,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年内完成总投资8.7亿元的国道310线武山段升级改造、总投资1.5亿元的洛门至水帘洞景区旅游公路,建成鸳鸯镇区、山丹车川、城关史家庄等5座渭河大桥,通村班线达到86条、运营车辆302辆。全县85%的贫困村通了客运车,乡村公交车辆276辆、“村村通”农村小客车135辆。初步实现乡有客运站、村有简易站、路有停靠点。配套建设产业路306条,实现了农资送到地头、客商进入园区、产品直达市场,促进了蔬菜、洋芋、中药材等富民产业扩面增效,带动了乡村旅游、劳务等经济蓬勃发展。
四是立足长远抓养护。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原则,明确了县、乡、村三极管养职责。严格落实公路划段包干、轮流养护、专人监督的管护体制和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公路管护养护规范化、长效化。
新闻推荐
7月3日至7月4日,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长海带领考察团,对崆峒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谷林和区人大常委会农环工委、崆峒山大景区、区旅游局负责同志陪同考察。考察团先...
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