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堆村通过六种产业扶贫模式精准到户,通过3年发展,从2012年的221个贫困户占全村贫困面58%,到2015年底,贫困户减少到11户53人,贫困面下降到2.76%。田家河乡乡长王宝林说:“元古堆村产业发展模式让每一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到2016年年底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43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产业。要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要从培育富民产业上下功夫。如果说,元古堆仅仅是个案的话,那么,因干旱出了名的“干北山”的例子无疑更有典型性。
渭源县北寨镇张家堡村就位于十年九旱的“干北山”,致富能手王艳就出嫁到这个村。她通过24只兔子创业致富的传奇故事在央视一套《生活早参考》栏目播出后,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致富能人。在经营着獭兔养殖产业之余,她又开起了网店,把村里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已开起了4家网店,将当地的地皮菜、优质羊肉、土鸡蛋、白条党参放在了网上,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近年来,渭源县紧紧围绕马铃薯种薯、中医药、草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按照产业发展区域化分布特点和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把产业扶贫作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和发力点,不断优化利益分配,强化资金保障,激发内在活力,用群众增收致富“金钥匙”开启产业***之门。
“双推双带”模式提升马铃薯种薯产业核心竞争力。渭源县按照推进科技扶贫带动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模式,推行“公司带合作社、合作社带会员、会员带贫困户”的带动模式,扶持发展种薯企业、协会(合作社)134家,建成产业繁育基地18个1.14万亩,吸纳贫困户7530户参与产业基地建设,户均增收2585元。
“企业+”模式延伸中医药产业链。按照“公司带动、连片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贫困村户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亩以上,全县217个行政村中中医药产业收入占一半以上的村达123个。经测算,贫困群众户均收入在3900元以上。差异化精准对接模式推动畜草产业扩群增量。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组织形式,全县规模养殖企业(小区、合作社)累计达到653家,辐射带动规模养殖户1.4万户,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4万头、90万只、36万头、500万只,被列为甘肃省牛羊养殖大县。
“互联网+”模式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坚持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创新举措,县财政落实奖励资金300万元,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00万元。全县16个乡镇全部建成电商服务站,109个贫困村建成电商服务点,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开展农副产品代销、网络代购、资费代缴等服务,实现线上交易额5000多万元,带动线下农产品销售1.4亿多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渭源讯(通讯员张朝霞)为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识别抵制邪教的能力,从根本上铲除邪教赖以生存的土壤,近日,渭源县组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邪教专题警示教育活动。活动以“崇尚科学、关...
渭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渭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