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乔彩凤吴鲁
骄阳似火,渭源县路园镇大路村闷热的蔬菜大棚内,该镇科技副镇长吕书林正在给路园镇金红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长王金柱和社员进行技术指导,与他们一起研究从云南引进的蔬菜水漂苗育苗新技术。看着整齐的嫩芽破土而出,他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喜悦。
“我种辣椒种了十年了,这两年辣椒的价格一年比一年好。现在我有6个塑料大棚,一个棚一年下来收入七八千元,6个棚一年纯收入可达20万。”王金柱说。在王金柱等几个企业大户的带动下,路园镇已建成高效节能温室55座、塑料大棚200多座、高原夏菜7000多亩,蔬菜产值达到3180多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
近几年,路园镇将设施农业蔬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大力推进全镇蔬菜产业向优质化、特色化、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实施“科技促菜”战略,以“一村一品”为导向,调整产销结构,引进名优特新品种等有力举措,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中在灌溉条件便利的大路、双轮磨、峪岭和东湾村四村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让当地老百姓真正走上了产业致富路,路园镇也成为了渭源、陇西两地的蔬菜种植基地。
位于路园镇东湾村的20亩草莓也已经熟了。村民郭转霞端着满满一篮子红红的草莓,虽然热得脸红红地,但她对这段时间辛苦劳作的初次回报却十分高兴:“种草莓比外面打工好得多,外面打工孩子还小没人管,村上扶贫补助我贷了五万,然后建了五十米的四个大棚,现在草莓下来了,感觉还不错。”
看着几个大棚里的草莓,村主任雍菊萍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一亩地一天能摘15-20斤,再过半个月以后一天能摘40斤,当前每斤20元,一亩地能产6000斤。如此,一亩地就能收入一万多元呢。
而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社员的管理,该镇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流转土地,从草莓品种、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种植户大力的支持,不定期进行田间技术指导,力争使该基地发展成为集草莓种植、采摘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草莓农庄。
新闻推荐
渭源讯渭源县纪委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紧扣“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关键环节,用铁的信念和铁的纪律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铁军”。该...
渭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渭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