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安军
经济发展硕果累累,城乡面貌沧桑巨变,特色产业争相绽放,民生为重实惠多多……回眸“十二五”时期,渭水源头喜人的发展成就令人欢欣鼓舞。五年来,渭源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向着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奋力前行,走出了一条扶贫统揽、项目引领、产业支撑、城镇带动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增的骄人成绩。
做强县域经济,追梦步伐大了
这是跨越发展的五年,也是奋进赶超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渭源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调研思考,吃透县情,响亮提出了“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定位,指明了“项目统领、产业支撑、城镇带动、教育优先、民生为本、党建保证”的发展思路,吹响建设幸福美丽新渭源的集结号,奋力实现县域经济转型“突围”。
五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工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十二五”期间,该县抢抓兰渝铁路火车站和临渭高速等重大建设项目形成的交通区位优势,按照“一区三园”布局,启动建设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的渭源县工业集中区,投资2.6亿元实现“六通一平”,园区面积达到3.04平方公里,引进广印堂、佛慈等58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达26.4亿元,新增GMP认证企业21家,发展小微企业458家、工业企业148家,工业增加值达到1.68亿元,增长194%,三次产业比优化到38︰15︰47,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大力实施“千亿元大招商”行动,签约项目142项341亿元,到位资金179.2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10倍、6倍。
五年时间,渭源这个陇中腹地的国扶贫困县,实现了“化鲲为鹏”的历史巨变:“十二五”末,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倍、3.3倍、1.9倍;大口径财政收入是“十一五”末的3.3倍,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是“十一五”末的2.4倍,财政保障民生能力大幅提高;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9倍、4.7倍,存贷比从38.9%提高到7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净增8775元、3166元,实现收入倍增。
夯实发展基础,城乡面貌靓了
五年来,该县以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累计投入93.1亿元,建成渭河文化景观带等65个项目工程,塑造出城市的“完美体型”:平坦宽敞的南滨河路花红柳绿、车水马龙;颇具汉唐古风的君山路步行街人流如织、商业兴隆;三座渭河大桥联通南北两岸,城市不再闭塞拥堵;遍地开花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亮化了城市容颜;“天圆地方”的灞陵桥——老君山公园成为全民休闲健身的乐园,大禹导渭的巨型雕塑昭示着这方文化故土的厚重历史和充满希望的明天……(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渭源讯(通讯员符丽云)为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去年以来,渭源县把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工作当作精准实施到户项目的重要措施之一...
渭源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渭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