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你或许无法想象,自己喜爱的薯片、薯条,其“父辈”可能就来自这些装在玻璃瓶中的幼苗。粗略估算,在正常的水肥环境下,一株不足3厘米高的瓶苗能最终产出30多斤的一级种薯。
“最初的马铃薯脱毒瓶苗,是从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引进的,之后我们会对其进行繁育。”田地公司负责生产工作的杜宏辉告诉记者,瓶苗产出的是马铃薯的原原种,这就是马铃薯家族的“祖辈”。
“技术,是培育马铃薯脱毒瓶苗的关键因素。”据杜宏辉介绍,田地公司每年至少要花150万元,用于研发高产、抗毒害的新品种,然而因为成本的问题,种薯的技术研发主要还要靠科研院所,或者从外引进。
销往全国各地的一级种,将继续繁育出二级种或商品薯,而我们日常吃到的薯片,大多是用二级种及其后代做成的。截至目前,渭源县马铃薯种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年产脱毒瓶苗2亿多株、原原种超3亿粒、原种10万吨,年产一级种70万吨,马铃薯种植收入在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比近两成。
价格不稳,种薯市场尚待规范
在五竹马铃薯合作社的贮存库房门口,货车司机范孟璋正在帮着农户将马铃薯一级种装车,这一车35吨的一级种将销往云南昆明。据合作社负责人刘永红介绍,冬天是马铃薯销售淡季,但合作社每星期都能至少外发两大货车的马铃薯种薯。从内蒙古到云南,渭源的马铃薯种薯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刘永红对市场前景很看好。
“渭源县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带动百姓脱贫致富,有两个关键:一是技术,一是市场。”在渭源县委书记吉秀看来,扶贫攻坚,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富民产业。所谓因地制宜,不仅要契合当地资源禀赋,更要做好市场调查,有的放矢。
刘永红说:“种薯的种植难度不大,但每年都有新品种、新肥料,还有新的增产技术,我们经常组织培训,保证社员能够种出符合标准的优质产品。”而在渭源全县,去年以42个贫困村为主要对象的马铃薯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共培训农户9000多人次。
除了技术,市场走向也很重要,如何让产品“叫好也叫座”,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给社员的产品要能盈利,否则大家就白种了。”刘永红说,马铃薯市场价格下行压力较大,种薯市场也受到了波及,稳定种植收益对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十分关键。
在杜宏辉看来,种薯市场的不规范,是导致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主要因素。“国家对于马铃薯原种的规格有严格规定,然而市场上却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原原种生产出的不全是原种,比如病毒一旦超标,就只能被归为一级种了。”杜宏辉说,原种和一级种从外观上很难进行区分,但一旦种植下去,就会发现两者的单产和抗病害能力的差别明显。“希望政府能够对市场进行严格监控,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筛查制度,让优质种薯的生存空间不再被劣品挤占了。”
新闻推荐
渭源讯近年来,渭源县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为减少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加快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始终坚持做强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着力推进新型城镇...
渭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渭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