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勇忠 通讯员 赵瑞华
在凉州区清源镇,有一个小村庄叫“发展村”。该村始建于1984年,村民大部分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天祝县祁连、旦马等山区乡镇搬迁而来。2015年,随着***精准脱贫的号角吹响,发展村被凉州区列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村。如今,这个昔日沉寂的小村庄,就同它响亮的名字一样,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月25日,记者来到发展村,一条笔直宽阔的水泥马路映入眼帘。路的一旁,是修葺一新的村级文化综合活动中心,红砖白墙在冬日里显得格外醒目。院里,崭新的篮球场、健身路径、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大舞台应有尽有。老人们三五成群围坐一团,正在热闹地玩着纸牌,不远处,传来孩子们爽朗的笑声。院外,村委会、卫生室、便民金融服务点一应俱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走进发展村三组,漂亮的通村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昔日的土堆、草堆、粪堆、垃圾堆不见了踪影。推开贫困户张斌家的院门,主人像侍奉自己孩子一样照料着他心爱的母牛。张斌说,今年村里帮他申请了5万元***贷款,用于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前两天,又给他家分配了一头基础母牛。这么好的政策给他,不努力怎么行,可不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啊!在贫困户周国东家的温室大棚里,刚刚定植的陇椒长势喜人,春节前就可以上市卖个好价钱。
“路好走了、环境变美了、群众致富了,我们的干劲也就更足了。”采访中,谈起村里的变化,发展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彭红山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由于发展村是个移民搬迁村,一部分群众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生活仍然很困难。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贫困户有108户441人,占到全村总人口的45%,属于凉州区8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该村紧紧围绕“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六个精准”,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挂图作战倒逼工期,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全村共硬化通村道路4.35公里,扶持特困户10户46人进行危房改造;发放***贷款106户443万元,全部用于引导贫困户发展主体生产模式;投资200余万元建成集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篮球场、日间照料中心等为一体的村级文化综合活动中心。同时,村上抢抓***各项政策机遇,着力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先后扶持贫困户43户新建日光温室10座、修建养殖暖棚33座,全部实现了当年修建、当年见效的脱贫目标;通过招标公示等程序,扶持贫困户28户引进基础母牛28头;扶持贫困户96户种植皇冠梨、制干辣椒600亩。至目前,全村贫困户共发展设施农牧业255.66亩,其中日光温室54户78.97亩,养殖暖棚52户108栋176.69亩。
新闻推荐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战略文化产业项目兰州市黄河母亲文化公园——以小西湖公园为依托,建设黄河母亲文化公园,建成后的黄河母亲文化公园每年将举办黄河母亲文化节,创立黄河母亲文化公园,颁发...
渭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