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兵何建红
大安乡位于渭源县东北部,距县城51公里,是典型的北部干旱山区。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交通优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安乡结合全乡实际,以深入推进全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两条主线”(扶贫攻坚、民生改善),建设“三大基地”(全县商品马铃薯种植基地、旱作农业种植基地、肉羊繁育基地),抓好“六项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社会稳定)的“1236”总体工作思路,干群团结、科学谋划、奋发实干、积极作为,争取了一系列的帮扶项目和资金,通过有目共睹的不懈努力,大安乡在全力破解发展难题的同时实现了“投资增大,后劲增强、产业增优、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五增目标,呈现出了经济持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基层跨越路
“能人引领”工程、“三建立两带动”党建扶贫工程……近年来,大安乡党委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营造发展环境、推动工作落实、实现追赶跨越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实施党建创新工程,全乡党建工作亮点频显。特别是2015年,该乡树立了以乡村两级党组织负责人“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理念,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建阵地、强服务,理思路、健机制,抓创新、促发展”的原则,通过党建工作促党的凝聚力、促干部积极性、促群众满意度,为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强化落实主体责任,党建经济共同发展。该乡通过强化主业意识,乡党委书记牢固树立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理念,注重党建理论的学习和思考,带头坚持中心组学习、民主集中制度。通过强化主体责任,2015年以来乡党委先后召开8次党委会议和2次座谈会专题分析研究党建工作。通过强化共管责任,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整体推进,完善了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包村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了村党支部书记承诺、述职、评价、追究“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严格实行党建工作考评通报制度,促使各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真负责、真落实、真干事。
———突出建强乡村班子,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一是抓强干部队伍。靠实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党委班子成员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四级责任。今年选
配4名后备干部及3名大学生村官到村挂职锻炼。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从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5名。全面推行“两先”评价管理体系,对26个基层党组织和458名党员进行指数评定,表彰奖励。二是抓好阵地保障。对杜家铺村、中庄村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对其余的大石岔、方家庄、红堡子等村级活动场所做了绿化美化,配置了文化体育各类设施并建立健全村干部值班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8月中旬完成大涝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设备的配备和搬迁。三是抓实经费保障。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推行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计酬方式,激发了基层活力。
———围绕重点攻坚克难,创新实施党建工程。一是深化“能人引领”工程。今年以来选拔能人村官2名,调整不称职村干部8名,村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实施示范整顿工程。新创建大石岔、杜家铺两个党建示范点,通过示范创建带动其它党组织发展。三是创新实施“三建立两带动”党建扶贫工程。建立党员创业发展基金10个,209.6万元,推行“借母还羔、滚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增加了村级集体积累。四是实施党建“助力扶贫”工程。扎实开展双联单位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协调双联单位党组负责人为联系村讲党课2次。完善驻村精准帮扶机制,督促驻村工作队开展“五访五问”活动和“三联五帮”服务机制,确保了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坚持融入工作大局,助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干部作风整治活动,严查专治了“庸、懒、散、软”问题,全乡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目前建成乡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1个,建设群众综合服务站和便民服务点10个,常态化开展民事代办和乡、村干部驻村办公、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并为10个村配备了床、灶具等食宿设备,要求各驻村干部每周驻村办公不少于4天,切实做到了“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目前共代办各类实事243件,群众满意率100%。
产业成就特色发展村
时下,走进大安乡,无论是在以杜家铺、红堡子为中心的千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还是沿选马河流域的张家川村、中庄村建成的5000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连片种植片区,又或南山放养虫草鸡示范点等,所到之处,产业发展让村庄各具特色,增产增收。
大安乡是一个干旱山区乡,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马铃薯、中药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草畜产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尽管如此,但大安乡人还是在这些所谓优势产业上大做文章,按照“因地制宜、连片布局、优质高效”的原则,以调结构、促发展、增效益为突破,全乡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时间定格在2015年,今年以来,大安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出产业发展与
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依托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富民产业。在马铃薯产业方面:按照政府引导,项目补贴,群众自筹的办法,今年共调运陇薯3号、青薯168号等马铃薯良种132吨,推广种植良种及黑膜马铃薯种植1.6万亩。在红堡子、邱家川、杜家铺等村建成马铃薯一级种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辐射带动全乡建成一级种薯生产田1.5万亩,全乡马铃薯种植达3万亩以上。同时,积极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4期1000多人次,完成黑色地膜调运16020捆。在旱作农业上:按照“强科技示范,增农民收入”的思路,完成75户科技示范户的评选,完成选马河流域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5000亩,完成桥子沟流域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5000亩。全乡共调运地膜16015捆,种植面积1.6万亩以上。在中药材产业方面:全乡完成中药材种植2.21万亩,建成种子繁育基地2个900亩,动员农户完成中药材投保面积1825亩。在畜草产业方面:乡政府在指导帮助10个村重新制定畜草产业发展计划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帮助各养殖小区进行改良。截至目前,全乡共有养殖专业合作社22个,养殖小区(养殖场)24个,养殖大户1570户,羊饲养量达5万只以上。在劳务产业方面:大安乡继续坚持“组织输转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原则,积极组织动员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目前共培训和输转劳动力2290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68人。值得一提的是,大安乡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新建淘宝网店10家,乡上组织电商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90人次,组建了乡电商服务中心,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农增收。
扶贫实现脱贫小康梦
伴着微凉的秋风,穿行在大安乡大涝子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一幅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仿佛映入眼帘:蓝天白云之下,一幢幢二层农家住宅拔地而起,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铺到了院门口……目前,住宅项目主体工建已完成,正在进行墙体内粉、外粉及院落平整。不久,大安乡部分贫困群众将喜迁新居,开始全新的生活。
通过实施扶贫易地搬迁工程,把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群众率先搬出,提升群众发展能力,这是渭源县实施***,“减贫摘帽”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也是定西市在全市实施***示范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据大安乡党委书记冯香娥介绍,为实施好该项工程,大安乡做到了“三高四结合”,采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的方法,将小城镇建设、市场建设、产业开发与新农村建设,集聚规划,深度融合。其中:投资2746万元的2014年140户易地搬迁项目,已全部完成住宅主体工程;投资2435万元的2015年123户易地搬迁项目,已完成住宅主体97户。
2014年,大安乡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整乡脱贫乡镇,全乡10个村全部列入脱贫计划。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保障、特色产业培育、能力素质提升、农民收入增加等为抓手,采用“五子工作法”,(即:找准“贫根子”,摸清农户贫困原因;真情“结对子”,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动脑“找路子”,多举措带领群众脱贫;发展“要票子”,拓宽融资渠道;能人“建班子”,培养“领头雁”),迅速在全乡铺开***脱贫摘帽工作。同时,结合政策优势先行先试,创新举措,通过双联贷款、妇女小额贷款、涉农贷款撬动民间资本等金融举措,解决发展的资金瓶颈。
此外,大安乡以***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双联富民行动与***的深度融合,将扶贫攻坚与小康建设同步谋划,同步推进。该乡围绕“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全乡174名双联干部(包括40名驻村帮扶队员)帮扶联系10个贫困村449户困难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576人,平均每名驻村帮扶队员联系3户贫困户,实现了贫困户帮扶联系全覆盖。另外,乡上积极衔接各双联单位,努力争取项目投资,按照“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的原则,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以来,全乡共争取项目46个1.007亿元,实施项目43个8413.38万元,新增自来水用户255户,入户率达到96.43%,完成硬化、砂化道路121.9公里,通畅通达率达到100%;实施农网改造1335户,动力电全部通村到社,完成危房改建340户、易地搬迁263户,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贫困面下降至8%以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变“输血”为“造血”,必须要将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该乡在夯实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坚持把产业开发作为农民增收、全乡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内容来抓,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全乡逐渐形成了“两种一养”(地膜玉米种植、马铃薯种植、养羊)为主的主导产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扶贫工作犹如强劲春风吹遍渭源大安大地,成为小康路上一道靓丽风景。乘着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大安乡在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帮扶和关怀下,群众想致富、要致富的热情不断高涨,致富能力迅速增强。生产生活水平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闻推荐
本报渭源讯时下,渭源县帮扶礼遇道德模范活动火热开展,崇德向善的爱心行动与***攻坚行动交相辉映,帮好人、学好人和争当好人的文明风尚温暖渭水源头。今年,着眼于彰显先进典型人物的道德引领作用...
渭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