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作坊打工的赵桂兰。
若干年前,赵桂兰离开甘肃渭源老家去了河北,警方因联系不到其人就注销了户籍,两个孩子打小没上户口,河北也无法办理迁移落户手续,赵桂兰“黑户”身份已达14年。女儿结婚时,因没有户口没领结婚证。如今,儿子也到了找对象的年纪,赵桂兰想再回甘肃打听户口的事儿,却发现没身份证连火车都坐不了。困在河北的母子三人,求助《燕赵都市报》。之后,《燕赵都市报》同本报取得联系,两地媒体决定联动,一起寻找赵桂兰被注销的户口。
带着俩孩子离家出走
眼下,赵桂兰手头只有一张1989年办理的一代身份证,上面的照片有些模糊,上面显示着她的原籍:甘肃渭源县新寨乡三合村。
1986年,16岁的赵桂兰经人说合,与相邻的临洮县董姓男子结婚,但没领结婚证。1989年、1991年,赵桂兰分别生下了女儿和儿子,当时,赵桂兰压根儿就没想过要给孩子上户口。1998年,因家庭纠纷,赵桂兰离家出走,外出打工10个月后,因想念两个孩子,她又返回董家。不久,赵桂兰领着两个孩子再次离家,带着这张1989年办理的一代身份证,来到河北无极县。次年,身份证失效,赵桂兰和两个孩子成为来自甘肃的黑户。
女儿结婚时没领结婚证
43岁的赵桂兰,1999年和无极县的老耿生活在一起。但身份证过期没能领结婚证。
没有户口的一双儿女,在当地的村小学读书,因家里穷,两个孩子分别在考上初中后辍学,也让赵桂兰忽略了户口的重要性。
2009年女儿结婚,赵桂兰第一次意识到黑户带来的麻烦。最终,由于同村人知根知底,女儿的婚事照常举行,但重复了她的尴尬——没领结婚证,只办了酒席。更尴尬的是,外孙出生后,户口本上母亲一栏只能空着。
儿子该找对象,还是没户口
外孙可以落户到女婿名下,可自己的儿子结婚后,未来的孙子又该落户到哪儿?考虑到上述问题,2011年,赵桂兰独自回甘肃迁户口。然而,她吃惊地从当地派出所得知,她的户口已经被注销了,不能办理。
随后,记者通过警方求证,在公安部户籍信息系统中,输入赵桂兰的身份证号,显示查无此人,在已注销名录中,调出了赵桂兰1989年录入的信息,而注销原因没有备注。
2012年,火车票实名制全国开始执行,赵桂兰坐火车回甘肃找户口的路被堵死。
河北警方:销户户籍确无法迁移
就赵桂兰母子3人的户口问题,记者分别咨询了无极县公安局和河北省公安厅,得到了一样的答复:赵桂兰的户口,只能先到甘肃恢复,再办理迁移河北的手续。而她的两个孩子,需要亲子鉴定等一系列手续,补齐当年没落户的空缺。
如今,赵桂兰在一个小作坊忙着做展板,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赵桂兰说:“我和老耿打工这些年,总算盖了3间房,准备给儿子结婚用,由于没户口,这房都放旧了。”
对于赵桂兰母子3人的户口问题,河北省公安厅表示,可以协调甘肃警方提供帮助。
甘肃警方:积极恢复注销户口
12月18日,记者就赵桂兰的户口问题和渭源县公安局取得联系,当日下午,渭源县公安局向记者反馈,经调查,由于赵桂兰长时间不在本地,且联系不上,在1998年办理户口时没有人提供相关手续,导致其户口被注销。针对赵桂兰目前的现状,渭源县公安局称只要赵桂兰本人写申请,然后将一代身份证复印件一起邮寄到渭源县公安局,公安局将入户调查后积极恢复赵桂兰的户口。
记者随后把这个好消息转达给了赵桂兰。对于渭源县公安局的回复,赵桂兰对家乡警方的关心表示感谢。18日下午,赵桂兰立即写好申请进行了邮寄,争取早日恢复自己的户籍,让自己的儿女不再为户籍发愁。
文/图 《燕赵都市报》记者 白云
本报首席记者 张鹏翔
新闻推荐
司法鉴定的真假公章(左为假公章,右为真公章)。 正当渭源县新寨乡廖家寨村阳湾社村民师永生一家人祈盼儿媳能给家里喜添人丁之时,不想儿媳却拿着一份乡政府计生办的“证明”到临...
渭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