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竹寺中潜藏着一个秘密 明建文帝画像 万亩松林别开生面 五竹寺的壁画 五竹川原边可人的秀峰山。
五竹寺位于渭水支流的清源河河畔,渭源县城南15公里的316国道边。原名秀峰岩寺。明惠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大臣郭节随建文帝朱允炆一行避“靖难之役”,至秀峰岩隐居削发为僧,植红、黄、白、绿、蓝五色之竹于禅院,自称“五竹僧”,寺因此得名。
1
仅存几间殿阁的寺院,却隐藏着明王朝一个大秘密
2012年4月。渭源五竹镇云盘岭的危崖之上,记者和结庐而居看管新修的营盘寺的陈道长聊着三国姜维在此设伏的传说时,他手指着人烟稠密的五竹川原尽头对过的天青色的山峦说,在山脚那里有个五竹寺你应该去。仅存几间殿阁的寺院,却隐藏着明王朝一个最大的秘密。
五竹寺位于渭源县城西南15公里,在清源河对面的秀峰山上,秀峰山是渭源县境青雀山支脉,东西走向,蜿蜒数十里,海拔2330米,属典型的南部二阴山区,有原始天然松林2万多亩。
松林虽大多为新植,但却连缀成片,松树的叶子像针一样,一簇簇向外伸长着。
踩在满是松针的小道,发出“沙沙”的轻响,让人瞬间忘却了所有的尘嚣。
我们所去的五竹寺原名秀峰岩寺。据说大臣郭节随建文帝朱允炆一行避“靖难之役”,至秀峰岩隐居削发为僧,植红、黄、白、绿、蓝五色之竹于禅院,自称“五竹僧”,寺因此得名。
按照渭源地方志的记载,早在唐代这里就建有寺院。先前的三宝殿据说曾有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壁画,毁于明末兵燹。在清同治年间按照秀峰山旧有的洞窟,穿檩架梁而成,横栏悬柱,明椽亮瓦,虚底单檐长廊,一连四五十楹,蔚为大观。
而我们所看到的五竹寺却是上世纪90年代重修过的,也有大佛殿、三大古佛殿、观音殿、三霄殿、护神殿、清圣祠、马王殿等,但大红大绿的彩绘让人难以揣想郭节在此驻锡出家时的情景。
“日照西山雪,老僧门始开。冻瓶粘柱础,宿火陷炉灰。”我宁愿相信这是遗臣郭节在落发为僧后的日常修行生活的写照。
又有谁知道这位昔日曾作为建文帝辅国重臣的内心深处,回想起那段炼狱般的往事真能心如止水吗?
2
曾经忌讳莫深的旧事,成了君臣朝堂之间公开讨论的热门话题
说到建文帝的遗臣郭节,自然要说到“靖难之变”。明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之嫡孙。朱元璋去世后,年方21岁的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诸王拥兵自重。有的多为不法。建文帝削藩,结果引发燕王朱棣举兵反叛,称其师为“靖难”。公元1402年6月,朱棣亲率燕兵攻陷南京。恰在此时,皇宫大院里莫名其妙升腾起一片大火,熊熊烈焰疯狂地吞噬着着砖木结构的大小宫殿。霎时间,墙倒屋塌顿现断垣残壁。有燕兵从残宫废墟的瓦砾中发现几具焦炭状的遗体,已经是面目全非了。经俘虏的宫中官吏辨认,其中有建文帝和皇后及长子朱文奎等。
破城次日,朱棣迫不及待地登基皇位,是为成祖帝,年号永乐。
时隔不久,民间就有流言,传用天子大礼埋葬的尸骨并不是朱允炆的遗骸,建文帝根本就没有死——他趁主帅李景隆变节倒戈迎燕兵入城之际,借“焚宫”烟幕化装潜逃了。
朱棣虽对建文帝生死心存疑窦却讳莫如深,亦不可听之任之。恼怒之下,他将建文年间宫内的档案文藉统统销毁,命当朝史官修志时对建文帝归宿钦定为“自焚而死”,以绝朝野流言。
时过境迁,曾经忌讳莫深的旧事也成了君臣朝堂之间公开讨论的热门话题:
万历二年十月,明神宗朱翊钧在文华殿与重臣闲聊时,与当时的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听说建文帝未被烧死而是逃亡了,果真如此吗?”张居正答道:“此事国史无考,国史虽然没这样记载,先朝遗老均传靖难时,建文帝即遵太祖父皇崩驾前遗嘱,削发为僧,披缁袈扮作和尚,从水关御沟中潜逃而走。后来云游四方不知所踪了。”
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3
郭家湾的郭家庙,流传着五竹和尚的传说
“靖难之役”后,明朝的建文帝下落不明。600多年来,成为“明朝第一大迷案”。
后世学者对他的下落有两种猜测,其一是朱棣靖难兵入城,朱允炆焚宫自亡。另一说法便是出家为僧,四海为家。至于出逃去向,史有三说:下西洋、隐云南、赴绝域。对第一种说法,最不肯相信的人是永乐皇帝朱棣。后一说法,在《明史》诸纪传中都有或详或略的记载。有学者根据地方志、遗迹、遗址等资料考证,认为建文帝曾流亡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江浙、广东等地。西南数省,留有很多有关建文帝的遗址和传说。但很少有人关注地处内陆的偏远小县渭源也有着耐人寻味的传说。
在民国15年(1926年)陈鸿宝纂修《创修渭源县志》中,关于五竹寺有这样的记载:“秀峰山在镇南河之南,自明亡君郭节挂锡后,采南山色泽不同竹五种,移植禅院,因自号曰五竹僧,此五竹之所由来也……所以忆前贤,垂后叶,盖有深意存焉,此五竹寺之所由来也。而秀峰之名,乃移寺于山巅,时始有之耳。” 根据渭源老人们口口相传的说法,曾有位弃位出家的皇帝在五竹寺等处栖身。推想传说中的这个皇帝和尚,极可能是落发后的建文帝。传说中建文帝及郭节等人来到秀峰山,就是因为这里的山川俊秀安逸,便在此落发为僧,住了下来。
而郭节曾为寺院移植来五色竹也显得别有深意,五色竹枝干为红、黄、白、绿、蓝五色。据说郭节植五色竹颇有深意:竹者,朱也,郭节对竹如对朱允炆,五彩是古天子之气的象征。建文帝逃亡之始,从臣有二十二人。按照《明史》载,最贴身的近臣九人,是杨应征、叶希贤、程济、冯榷、郭节、宋和、赵天泰、朱景先、王之臣。这最贴身的九人中后来又有几人分途,散在各处,被人们指认出来。只有程济、郭节、宋和、赵天泰等数人以及失踪皇帝,在史书上不知所终。
或许百密一疏,郭节终于躲过了明成祖的天网,在渭源这块土地上以终天年。
在渭源县五竹镇和祁家庙乡的郭家湾村,如今都有郭节的后代一大族,人丁旺盛。郭家湾有个郭家庙,至今供奉五竹和尚,郭氏尊称为远祖。该村世代都有“五竹和尚郭节是吾远祖,明朝曾保过皇上”的说法。
传说过于久远,只有这秀峰山青山绿水,五竹寺佛光仙气,成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山会之时,附近的百姓前来焚香朝拜,游玩休闲最主要的原因。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小雷
新闻推荐
《离家14年被销户 甘冀两地联动“找户口”》追踪—— 渭源警方恢复赵桂兰母子户籍
民警入户调查赵桂兰户籍情况。本报首席记者 张鹏翔 摄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鹏翔)即将到来的新年对于远在河北的渭源女人赵桂兰来说无疑是快乐的:她和两个孩子不再是黑户了。12月2...
渭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渭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