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渭河源——甘肃渭源生态文化旅游节近日成功举办。本报记者 王雨
本报记者 王 雨通讯员王 纲
渭源因哺育了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而得名。渭河是中华文明史的“文化之轴”,既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河与情感之河,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地理之河与文化之河。
曾几何时,交通的不便、经济的落后,渭源解板沟、双石门、太白山等景点“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地旅游产业徘徊不前。1993年,渭源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构想,借助媒体、大专院校以及旅游公司的宣传效应,一时间,游客纷至沓来。
10多年过去了,经过初期的迅猛发展,渭源县旅游业从高峰期逐步又跌入“低谷”,发展相对迟缓、差距逐年拉大,徘徊在低水平和浅层次上。如何选择突破口发力,如何开发核心资源和旅游产品,这些问题成为渭源旅游产业长期以来思索、探求的一个重要命题。
旅游资源大县打响品牌战
“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渭源作为渭河文化起源地和首席体验地,“国宝级文物”灞陵桥宛如长虹卧波,国家级森林公园首阳山恰似碧莲绽放,十五里“画廊”天井峡蜿蜒于重峦叠嶂……集石、峰、崖、泉之大成,占山、水、文、艺之精髓,风格独异。
面对转型跨越的巨大挑战,县委书记吉秀、县长蔺红军等对生态旅游产业密集调研,立足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打造精品景点成为共识。县上按照“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理念,打造“华夏文明渭河源”旅游品牌,以生态之源、文明之源为统领,促进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开发,强力度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华夏文明渭河源”的锦绣画卷徐徐展开。
高标准开发、精品化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旅游规划。今年,该县委托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精心编制了渭源旅游品牌发展战略策划及渭河源、首阳山、太白山三大品牌景区启动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立足“三山一水天下田”的资源基底,打造渭河源“一条主线”,清源镇、会川镇、莲峰镇“三个中心”,首阳山旅游区、渭河源旅游区、洮河风光旅游区、黄土风情旅游区“四大功能区”,强力推进“渭河源生态之源、首阳山文化之源、太白山活力之源”三大品牌景区建设。以“探渭河之源,觅大禹足迹,谒首阳圣贤,览生态家园”为形象定位,以“渭河源旅游‘核\’,渭河文化风光‘带\’,县城综合服务区、黄土风情旅游区、洮河风光旅游区”为战略布局,做精“华夏文明渭河旅游线”,做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圈”,做强“渭河文化博览园”,努力把渭源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旅游胜地和渭河文明集中展示区。在华夏文明渭河源——2012年甘肃·渭源生态文化旅游节发展论坛上,甘陕两省专家学者齐聚渭水源头建言献策;沿渭河流域的定西、天水、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等七市区成立“渭河旅游联盟”。旅游联盟成立后,将整合旅游资源,共同打造旅游精品;鼓励合作区旅游企业之间合资合作经营,建立客源推荐和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信息网,接通各地黄金旅游线路,联手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地域间的联合发展。
与此同时,县上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为契机,推进以“天蓝、地绿、水清”为目标的生态建设示范工程,构建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和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于一体的文化综合场馆;成立渭河文化联谊会,深度挖掘渭河文化,出版发行《渭河文化》精品专辑,加紧申报首阳山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巧手妙笔绘美景
初秋时节,走进位于五竹镇风光旖旎的渭河源景区,看到的是铲车轰鸣,运料车来回穿梭的忙碌情景。景区道路工程快马加鞭,河道治理有条不紊。这只是渭源县强力打造三大重点景区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资金制约、基础设施滞后、配套服务落后成为渭源发展旅游业的“瓶颈”和“软肋”。突破窠臼,打破常规,围绕三大重点景区建设,渭源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拉开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帷幕。渭河源景区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1230万元;首阳山景区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1140万元,太白山景区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620万。
进入八月,夜幕下的灞陵桥老君山公园魅力非凡,如梦如幻的渭河风情线让人流连忘返。按照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渭源县全力打造城市核心景观。在灞陵桥老君山文化广场西侧实施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展览馆、城市发展展览馆、群艺馆于一体的文化综合场馆建设项目,总投资约8000万元;灞陵桥老君山公园一期文化广场建设规划面积138公顷,由灞陵滨水文化园、文化历史展示区、老君山森林公园三个功能区组成。投资1268万元的文化广场两侧景观绿化工程突出“生态、休闲、文化”功能;渭河风情线规划建设151.6公顷,建设夏商周先秦文化风貌区、秦汉唐文化风貌区、宋元明清文化展示区、现代文化展示区,总投资2.748亿元。同时,在今年县委、县政府的“十件实事”中,县财政列支1200万支持旅游等产业,并列支100万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农家乐。
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4.9万人次,同比增长19%,旅游收入9213万元,同比增长24%。
金凤来栖宏图展
渭源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一方面以各大媒体为平台,以各交通要道为窗口,全方位展示渭源旅游风光,并积极组团参加大型旅游交易推介会,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外向度。另一方面,树立“招大商、大招商”理念,把旅游项目做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精品项目,储备了一大批旅游项目。
7月20日,在兰州举行的甘肃·渭源生态文化旅游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该县就双石门景区、首阳山景区、甘肃圣源碧野生态园等项目分别与5家企业签订了旅游开发合同,总金额12.12亿元。8月11日,在甘肃·渭源生态文化旅游节签约仪式上,渭源与浙江商会、陕西益元投资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了旅游建设开发合作意向书,签约金额达8.2亿元。
前不久,该县向国家商标局申报的渭河源、首阳山、灞陵桥、秦长城四个商标33大类,目前正在公示,每一大类含10样产品。已开发的“得林”牌系列中药材营养保健品,“绿源”牌蕨菜、卧龙头、苦苦菜等山野菜系列产品,“秀峰”牌南山放养虫草鸡、鹿血酒、土鸡蛋等土特产,备受省内外市场的青睐。今年以来,该县成功举办了甘肃省摄像记者技能大赛暨摄影大赛之《探秘渭河源》系列活动,与甘肃省摄影家协会、甘肃日报社联办了首届“山水相约、灵秀渭源”摄影大赛等节庆活动,形成了规模效应。
转型跨越的渭源旅游业生机勃发。人们相信,“华夏文明渭河源”必将成为无比响亮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王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人民群众殷切期盼的图景,令定西广大干部群众格外关注,深受鼓舞。连日...
渭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