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西 今日通渭 今日陇西 今日漳县 今日渭源 今日岷县 今日临洮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今日通渭 > 正文

“白头老郑”的脱贫“换业”路

来源:定西日报 2019-06-14 08:4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王谦虚

今年六旬的郑春山头发全白了,村里人都叫他“白头老郑”。

郑春山个子高,身体好,走路干活能带起风。这不,天刚麻麻亮,他就叫醒老伴,早早地去山上的金银花地里摘金银花。

六月的清晨,风轻云淡。老郑一边走一边说:“摘金银花是个细活慢活,趁着花苞还没完全开放之前要赶紧摘。”

郑春山是通渭县李店乡三坪村三台坪社人,家里有4口人,两个儿子一个在杭州打工,一个还在湖南上学。家里虽然有31亩耕地,但由于缺少劳力,老两口一直在家务农,每年种玉米7.5亩、小麦3亩,微博的收入难以维持儿子的学费和家庭的日常开销,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我是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只有一身蛮力。”老郑看着别人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心里很着急。

2017年,李店乡在三台坪社推广种植金银花,全村人都心存顾虑,种植积极性不高。老郑不想种,心里直犯嘀咕:以前从来没有种过金银花,自己种了能不能成活?听说金银花花期短,能不能采摘得过来?摘下来的花有人收吗,金银花能不能变成钱?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惑,乡、村干部上门给老郑讲县里的补助政策和金银花的种植效益,还组织老郑和乡亲们到陇川、襄南等种植较早的乡镇进行观摩,现场了解金银花的种植管理技术和收益情况。

通过现场了解对比,老郑下定决心开始种金银花,他把以前没种的撂荒地也都种上了金银花,减少了玉米、小麦的种植面积,种了16.8亩金银花。在栽苗、抹芽、扶秆、除草、追肥等种植金银花的各个环节,市县乡和九间棚公司的技术员曹志强都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老郑和乡亲们怎么进行田间管理,乡里还给他们发放了地膜、除草剂等物资。

得到村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帮助,老郑豁然开朗,对金银花有了初步的认识。

老郑是个勤快人,由于管理得好,第一年通过零零星星地采摘,收入1052元。“村里建有烘干厂,我当天摘的金银花当天就交到烘干厂,现采现卖,现款现付,根本不愁销路。”老郑说。

第二年,金银花长势好,老郑和老伴采摘不过来,就让庄间的亲戚邻居去摘,每斤鲜花11元,每斤老郑给他们8元的采摘费,自己收入3元。去年,除去劳务费1万多元,老郑实际收入2万多元。通过一年来的种植,老郑对发展金银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说:“种下金银花,手把金银抓。家家都来种,致富有希望。”

由于老郑的金银花田间管理得好,金银花树长得葱葱郁郁,他作为致富典型向大家讲述自己种植金银花的经验,还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老郑是个开朗的老实人,说自己种植的金银花每亩可收入2000元,村里有的人就笑话他,说“白头老郑又吹牛了!”老郑不厌其烦,说自己没有吹牛,是自己通过种植得来的“实践”,并且把自己从技术员那里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如今,三台坪社家家户户都种植金银花,金银花已然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当家花”。

今年,老郑种植的金银花到了盛花期,三年时间,他的金银花树已经长到一米多高了,老郑抚摸着夹在叶子中间还未绽放的金银花嫩芽,高兴得合不拢嘴。“金银花开了黄丛丛的,好看得很呀!”老郑指着满山的金银花树笑着说。

为了能将采摘来的鲜花卖个好价钱,老郑和老伴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摘花。“今年还得多叫几个人采花,我种得多,我和老伴两个人根本采不过来。”老郑最近有点“幸福的烦恼”。

花甲之年再出发,“白头老郑”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通渭县人民医院:白衣天使路遇女子晕倒 挺身而出妙手回春

近日,通渭县文化广场陇原巷口出现了让人揪心的一幕:一名青年女子忽然晕倒在地,一时间只见她脸色铁青、两眼翻白、四肢抽...

通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渭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白头老郑”的脱贫“换业”路)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