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明文/图
通渭历史悠久,人文灿烂,但因代远年湮,灾变兵燹,数经变故,致使典籍湮灭无数。其中被誉为“博物之书”的通渭古方志,毁佚过半,存世者寥寥无几,其源流、其版本,莫衷一是。康熙间通渭士人田遇龙曾发问:“通渭县志何昉乎”?三百余年来,无人回答。今有王维平、魏志鹏二君,酷爱桑梓,专注地方文献研究,秉承“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治学理念,溯通渭方志之源流,辨方志版本之真伪,探通渭人文之史流,究通渭先贤之手泽。或考存佚情况,或订内容之实,或作校勘清理,补充所缺资料,用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回答了乡贤的发问。更值得称道的是,二人钩沉旧方志有关的通渭史料,并深入研究,精义迭出,如通渭与康海之渊源,万历三年通渭志的纂修等,考前人未所及,究世人未所闻。二君以充分的历史责任感,无负前辈,不愧今贤,凭籍丰厚的文献学、目录学、方志学、古籍版本学等学识修养,多年图书情报工作的经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竭尽才智,从图书情报的角度,全面梳理历代通渭方志之源,续修之流,深入考证,五历春秋,撰著《历代通渭县地方志考述》一书,凡二十九万言,内容翔实严谨,考证充分,左史右图,相互参证,为今之通渭文史研究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通渭县旧志研究的一大硕果。二君皆为工薪阶层,省吃俭用,自费开展研究及出版事宜,其研究精神,诚可赞也!
这本书的出版必将充分发挥地方志的存史、资治、教化作用,不仅有裨于地方史或区域历史全貌的恢复,而且对鉴古知今,继往开来,服务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地方志文化遗产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提供了一部范本,对于地方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最后补充一点,笔者与通渭县有缘,因为1989年曾忝列新编《通渭县志》责编之一。1989年新编《通渭县志》,由兰州大学出版社总编刘光华教授主持审改,他聘请社外责编三人,署名为“薛明叔”,侧重从历史事实方面修改完善志稿。“薛”为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县志处处长薛方昱先生,为历史地理学家。“叔”为吕叔桐先生,为中国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为魏晋南北朝史专家。“明”为邓明,即笔者,为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编志人员。我们三人通阅志稿,订讹增补,对于志稿内容做了提升,使这部县志成为信史。而社内编辑杨效杰是侧重从版式、标点等方面把关,使志书的编校质量大为提高。由于这个缘故,笔者欣然接受魏志鹏先生之请,拜读并应邀谨写此序。
新闻推荐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境内新发现一座北宋末期仿木彩绘砖雕夫妻合葬墓,考古人员目前正在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对墓室内的彩绘...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