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通渭新闻 > 正文

家有存粮 奔上小康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18-08-09 01:19   https://www.yybnet.net/

(接1版)

据通渭县农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粮食产量由2010年的271737.1万斤增加到2016年的372207万斤,而耕种面积由133.26万亩增加到 161.32万亩,变化并不大。种植结构变化明显,玉米由改革开放前的11.51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88万亩,小麦、马铃薯等均有所减少。市场意识逐渐在农民的脑海里扎根发芽,对土地的投入开始算起“经济账”了。

“这几年,农民家里存粮多,基本能吃三五年,大部分地块用来种玉米、中药材、小杂粮等经济作物。以前,土地是用来养家糊口的,现在群众都从地里挖黄金致富了。”县农机站站长董禄信告诉记者,“随着农业技术的提升和进步,土地的单位产量大大提升,是上世纪八十年的几十倍。口粮以小麦和洋芋为主的通渭,现在小麦因产量低,种植面积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50万亩,减少到30万亩,而且是隔年倒茬,基本是收一年,休三年,让出土地来种收益高的经济作物。”

今年48岁的襄南乡东坪村农民孙爱红,谈起改革开放以来他家的变化时,用了“翻天覆地”这个字眼。他说他家从吃“供应粮”到“种粮大户”,在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科技扶持起了重要作用。1990年以前,他家一直以种小麦为主,但产量每亩也就两三百斤,而且产量不稳,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基本上靠外出打工的收入支撑着。2009年,他听说县上推广的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取得了可喜的集雨保墒增产效果,山地玉米单产能达560公斤,与水川地单产相当。“2010年,我以每亩40元的价格租下了100亩山地开始种玉米,种了八年,每年纯收入10万元左右。2012年又流转了400亩,共600亩,当年收了60多万斤玉米,纯收入40多万元。2017年遇上大旱,有些减产,但种植规模大,也有60多万斤。今年,雨水多长势力好,可能要70万斤左右。”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孙爱红这个黑脸汉子一脸笑容,一脸坚定,“现在国家政策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粮食种植户,只要能吃苦,农民种地也有‘钱\’途! ”

出生于1982年的魏保宽,在他的记忆里,成长伴随着饥饿,家里除了玉米面就是洋芋。1997年由于家里3个妹妹渐渐长大,所需的粮食和开支日渐增多,可收入并没有增加,一分钱当三分用也不够,他只好辍学外出务工,以求改善家里的生活。15岁的他南下深圳开始了创业之路,到2009年的时候,他已经挣下了10多万元。2011年他决定回乡创业,租种了500亩洋芋,年收入50多万元。用他的话说就是“救命薯成了致富薯”,曾经养活50万通渭人民的洋芋成了他致富奔小康的产业。

曾经因缺粮食而名的通渭县,经过40年的发展,如今成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3年,该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正如通渭县副县长田耀宏所说:“通渭历史上是一个缺粮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抢抓全国大规模开展扶贫开发行动的历史机遇,艰苦奋斗,扶贫攻坚,1998年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历史性地解决了通渭人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温饱问题。进入新世纪,全县工作重心开始由谋求温饱向加快发展转变,通过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探索和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从历史上的缺粮大县发展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稳定增收。”

新闻推荐

金银花铺就致富路

近日,通渭县襄南乡瓦撒村村民正在采摘和晾晒金银花。近年来,通渭县襄南乡燕通农牧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

通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通渭“李夫子”2018-07-30 09:28
评论:(家有存粮 奔上小康)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