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通渭新闻 > 正文

俯首或遥望

来源:兰州晚报 2016-06-07 15:32   https://www.yybnet.net/

有些事是值得记忆的。1952年,天水学生人数逐年迅速增长,原有的中等学校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甘肃省教委与天水专署商定,在当地新建一所中学。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甘肃省要创建的第一所中学,省教委决定委派热心教育事业的青年干部康国彦负责这项工作。当年7月,康先生受命前往天水,同行的只有年仅14岁的通讯员张大民,他们乘坐尚在试营运的火车,行程348公里来到天水。

天水当即成立了由康国彦先生任主任,专署刘书银及天水县政府王成哲等同志组成的筹备处。随后省教委又调来张馥芹、郭秉儒分别负责总务和财会。筹备处立即投入紧张工作,从勘测选定校址,征地、基建和筹划办学所需的各种设施。康先生很有眼光,选中了渭河南岸马跑泉古镇南山下,由北道镇天水火车站通往原天水县城公路的分路口以东,疗养院以西,黑王寨山下五十多亩地的一块果树林。这块地,原种植着许多柿子树和桃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绝好的校址,很快就办妥了征地手续。

当时天水县城以外包括马跑泉一带尚无自来水,各种用水靠人力架子车由马跑泉拉运,后来在校门口附近打了一口深井得以解决。基建过程中,康先生亲自带着镐头,挖地基,检查施工质量。从1952年夏秋之交至1953年秋季开学前,已调集招募工作人员和各科教师十多名,基本可以满足筹办学校和承担初中生教学任务的需要。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1953年底,新校舍基本建设工程告一段落。按当时教学用标准设计图纸建成了十余栋砖木结构的平房。同时,平整了校园和体育运动场地,整修了校内道路。购置了一些必须的理化、生物、地理仪器、挂图、文体活动器材等。为美化和绿化校园,在基建过程特意保留了一部分桃树和数十颗参天的柿子树,同时在道旁种植了不少龙须柳和其它花草树木。教师队伍也逐年壮大,学校初具规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康国彦先生和大家计议经上级批准决定,边建校边招生。先在马跑泉镇慕家滩租借民房、庙宇和马棚作为临时校舍及办公室,晚间照明只能用汽灯、马灯、煤油灯和蜡烛。1953年秋季开始先招收第一届初中生三个班,当年底新校舍主体工程竣工后,师生由慕家滩迁入新校。1954年元旦,举行了新校舍落成和迁入的开学典礼。康先生亲手书写了“甘肃省天水第二初级中学”第一块校牌,苍劲的颜体漆成红色白底,美观庄重。

天水二中由甘肃省教委直属,任命康国彦为校长,又陆续调来张世豪和张绍忠等先后临时负责教导处工作。当年,二中聚集了不少资深人才,他们不仅具有渊博的学识,而且都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还有丰富的办学和教学经验。与康先生一道工作共事的还有唐勉斋(数学)、曹俊极(语文)、李成贵(物理、化学)、田国仁(生物)、雷生耀(音乐)、赵敬轩(语文)、李效贤(教务干事)等先生。康国彦先生作风民主,关心群众,与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相处甚好。截至1954年底康先生离开前,在校学生约260余人,尚有部分配套用房工程待建。

1954年底,康国彦先生奉甘肃省教委之命,调离天水返回兰州。他卓有成效的工作体现了杰出的组织领导才干,给二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校风。

康国彦先生为人正直,生活简朴,学识渊博,能赋诗填词,多才多艺,喜好书法、国画和篆刻,还能拉一手好二胡。此外,几乎所有初中课程的教学他都能够胜任。组织了许多学生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学习、读书之风初步形成,体育、书法和文娱等活动在二中兴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至深。1954年底他离开时,师生们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与他合影留念,他几乎给每位教师和许多学生都书写了字画作为纪念。

康国彦先生是通渭县马营镇人,别名宝珊,又名宝三。1946年7月毕业于原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随即在解放前甘肃省教委任主任科员。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初在甘肃省军管会文教处工作,随后在甘肃省人民政府文教厅任科员,即后来的教委。由于历史原因,1954年12月他回兰州之后,被调离教委,先后在兰州一中、兰州师范专科学校任教。

1970年初,原甘肃教育学院撤销并入西北师范大学,康先生在师大中文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在师大中文系任教直至晚年,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康先生曾带领西北师大中文系学生来天水二中教育实习,阔别二十多年后首次回到曾经亲手创建的学校。故地重游,回顾往事,既亲切,又激动,人世沧桑,感慨万千,也了却了他久久不能割舍的一桩心愿。1987年,康先生在西北师大退休。1999年12月24日因病去世,享年82岁。(刘亚枬,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新闻推荐

村落中的小碉堡宋代鸡川寨遗址黄家窑堡在此行中最有古

村落中的小碉堡。 宋代鸡川寨遗址。 黄家窑堡在此行中最有古意。 张八爷堡一度的用途是拘留所。 民国时期的瓷武士像。 鸳鸯堡与东岳庙合二为一。 八旬老人不离劳...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俯首或遥望)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