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交流。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朱黎 摄
在邮局询问母亲邮包的发放情况。
和困难母亲们亲切交流。
和受捐家孩子在自己捐助的水窖上题名。
打开希望小学的水窖查看
本报临洮讯(记者朱黎 实习生张家宁) 我不会当大使,我也不知道当大使该说些什么,但是我想采访一下我们的村民,他们目前生活得怎么样?他们目前有没有水喝?采访一下我们的母亲们,她们还需要我们做些什么?8月22日至23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12完美关爱母亲西部行完美·芬芳之旅”大型公益活动第二站甘肃行活动正式在甘肃省启动,“母亲水窖”形象大使、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亲自来到甘肃通渭、临洮两地,关心地询问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村民们。
关注水窖
作为“母亲水窖”的形象大使,敬一丹两天来分别走访了定西通渭县长川村以及临洮县上营乡两地,8月22日,在通渭县净水设备发放仪式上,敬一丹指着设备问当地妇女及孩子“知道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吗?”村民们纷纷摇头表示不知。她就仔细地为大家讲解了净水设备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随后她进入当地村民家中入户探访,亲切地询问了村民们的水窖使用情况以及饮水细节问题。在听到孩子们说起学校里的饮水仍是咸水时,敬一丹表示他们下一步会继续努力解决学校的饮水问题。同时,她还现场呼吁媒体把更多的视角放在更多不为人知的缺水地区。
关注母亲
8月23日,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秦国英秘书长的陪同下,敬一丹来到了定西临洮县上营乡,敬一丹一行先是观看了当地正在进行的“母亲健康快车”义诊活动,她还现场亲自为农民发放义诊宣传单,在随后举行的“母亲邮包”发放仪式上,敬一丹走到接受发放的当地妇女中问她们“你们希望这个邮包里装的是什么?”好多妇女纷纷猜测是衣服,是被单之类的东西。敬一丹听后笑着打开了邮包并为她们一一介绍了邮包里所装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并关切地询问母亲们还有什么需要?
当天,敬一丹还走访了上营乡的两户贫困家庭。在村民米冬英家,在看到米家墙上贴的英语比赛奖状时,敬一丹微笑着问奖状的“主人”——农户的小儿子:“你得了这个奖之后你妈妈有没有奖励你什么东西?”她听后笑着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学习。临走前,敬一丹嘱咐孩子“只有把自己改变了,你才能改变整个家庭”。
关注孩子
在整个行程即将结束时,敬一丹还专程赶到了当地的一所希望小学。她不仅为孩子们带来漂亮的新衣服,还关心着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在简陋的操场上,敬一丹问及一个男孩子有没有篮球,当孩子回答全校106个学生只有一个篮球时,她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学生素质教育情况,并鼓励孩子大声喊出“我们要篮球”的心声。
作为有着丰富基层采访经验的新闻记者,敬一丹在走访中尤其关心农民家庭的具体生活细节,关心农户孩子的上学问题以及债务情况,在村民张鸿梅家问及家里的欠债情况和年收入后,她倡导同行媒体把拍摄角度多放在这些需要社会更进一步关心的困难家庭。
敬一丹在活动中不断与当地朴实的村民一同合影留念,她谦和的形象给百姓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乡亲们对她的到来表现了极大的热情,村民们还亲切地称呼她“敬大姐”。
■专访
敬一丹:看到那些有水而笑的脸挺欣慰
淡雅的装扮、和风细雨般的讲述,平易中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淡定中透出深沉的善良与骨子里的悲悯情怀——这是敬一丹在8月22日至23日两天的走访活动中展现给村民、留给媒体和甘肃老百姓们最直接的形象。在这次公益活动后,记者专访了这位永远充满微笑的公益大使!
记者:您此次与村民一起打水并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您的感受是什么?
敬一丹:看到村里的乡亲这么高兴,我发现下雨对他们来说就像过节,我看到那么多因为有水而笑得开心的脸,挺欣慰的。
记者:您来之前有了解过甘肃通渭这些缺水地方吗?
敬一丹:作为记者我也曾多次到干旱地区、无水区做过采访,我意识到水完全可以决定这个村子的一切。我2006年到过定西,这是第二次来定西,此行我更想知道的是哪些人家还没有水窖。看到村民们那么开心,我也有一种很温暖、很滋润的感觉。
记者:对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祝福,有什么别的想法?
敬一丹:我关心的是哪些地方还没有水,那些更偏远的村子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认为作为媒体我们更应该关注视野之外的角度,关心那些还没有水窖的地区,我们应该看得更远,才能帮助更多人。
记者:在村民的吃水问题上有什么愿望?
敬一丹:我希望他们在解决了喝水问题后,进一步还能喝上干净的水。
记者朱黎 实习生张家宁
新闻推荐
村落中的小碉堡。 宋代鸡川寨遗址。 黄家窑堡在此行中最有古意。 张八爷堡一度的用途是拘留所。 民国时期的瓷武士像。 鸳鸯堡与东岳庙合二为一。 八旬老人不离劳...
通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