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古称平襄。为国家级贫困县。老天为这里造就了艰苦的生存环境和常年的干旱之外,似乎也有些过意不去,于是恩赐了这里一眼神泉。如今,就是这一眼神奇的泉水,不但给通渭县挣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吸纳了全县城乡近两百多人前去就业,可谓一眼泉水养活了一方百姓。
说起通渭温泉,以前大多数人有这么一个印象,山沟沟儿里几间平房,没得吃,没得住,泡完温泉后伴着尘土又要坐车返回通渭县城,洗跟没洗一个样。现在,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泉已经从单一的理疗转变为集休闲、养生、洗浴吃住为一体,并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大发展。
早在1000多年前,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对通渭温泉就有记载,其水温之高、水量之大,水质之优居西北温泉之前列,为全国优质矿泉之一。温泉在地下200米深处,水温高达113℃,流出地面的温度是53.9℃。它不但水温高,压力大,而且含有16种元素和化合物。温泉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坚持洗浴,对各种疾病有独特的疗效作用,有“陇上神泉”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温泉获得了新生。1958年,通渭县人民政府拨款在此修建了一座浴池和一所医院及温泉水保站等建筑,后几经改造,增加了住院设施和两排用于洗浴的平房。后虽几经扩建,但由于经济发展制约等原因,通渭温泉始终没有走进众多市民的生活。
2006年,通渭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举红色旅游旗、打温泉休闲牌、兴通渭农家乐”的旅游业发展思路,旨在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开发地热温泉、发扬民俗文化、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才给通渭温泉的再次发展创造了机会。该县按照“大小结合、点线结合、远近结合”的开发思路,采取政府搭建平台、市场运作、分块招商的办法,由甘肃襄源温泉开发有限公司筹建温泉山庄。于当年6月开始建设,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前后已投入资金6300万元,建成了洗浴区,温泉宾馆、生态园餐饮休闲区和娱乐养生区四大区域。可一次接待游客100多人,同时在别致的四合院还可满足400多人就餐,宾馆多功能厅可容纳80—160多人的各类中小型会议,日接待能力达到2000多人。至此,具有“西北第一泉”之称的通渭温泉开发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也开始从单一的理疗功能转化为集休闲、养生、洗浴吃住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并成为通渭人致富的一条途径。在温泉生态园当服务员的乡下女孩小张说,温泉开业后她就来到这里,现在除了吃住以外,她每月收入将近2000元,她不但能供弟弟念小学,还可帮助家里一点农膜、化肥钱,自己的生活也过得很好。据温泉负责人介绍,现在来温泉的外地客人一月比一月多,收入也在逐渐攀升,不论是洗浴还是餐饮、休闲都已步入轨道,通渭温泉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大名片和骄傲。
新闻推荐
今年3月下旬,记者数日奔走在定西地区最为干旱的县份,亲身体验到旱区乡亲们缺水的困难并做了连续报道。近期,省内大部分地区连续数场降雨,使得干渴的陇中大地旱...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