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在顶尖国际亚麻研究专家云集的第63届全美亚麻学术会议上,一位中国专家宣布的消息令与会者为之一振:世界上有了首个胡麻杂交品种,它的诞生地就在中国的甘肃!
这位中国专家,就是世界杂交胡麻之第一人——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党占海研究员。正是他育成了世界首例胡麻杂交种“陇亚杂1号”和“陇亚杂2号”,把我国胡麻杂交种优势利用推至世界领先水平。4月7日,刚刚从美国开完学术会返回兰州的党占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一生注定
党占海与胡麻为伴
很多人的一生都和一件事相连,而党占海的一生就注定了与胡麻为伴。这种在别人看来极其普通的北方作物成就了他,而他也成就了胡麻,由他培育的胡麻品种已累计助农增收10亿多元。从这种意义而言,以“胡麻之父”来称呼这个质朴而有着浓重乡恋情怀的知识分子当不为过。
在这次美国开会的间隙,美国亚麻协会理事长曾问他:“在过去美国做过的试验当中,胡麻的天然异交率(即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率)只有30%左右,为什么你们育出的这个杂交品种却能达到90%以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必也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党占海把这样的成功谦逊地归结为“有运气”,当然首先要有专业知识,并付出辛勤的劳动。这三点好似三颗珠子串起了党占海的“胡麻人生”。
潜心研究
拯救我国胡麻产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胡麻的绝症——“枯萎病”在全国胡麻主产区蔓延,胡麻产业面临一场灭顶之灾,“救救胡麻”的呼声从相关媒体开始传遍全国。
而这恰是极具专业敏感性的党占海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在潜心研究的课题,经过324次抗病试验示范,他们终于在1985年选育出了高抗枯萎病的胡麻新品种“陇亚7号”。为了帮助种胡麻的农户彻底摆脱这一“梦魇”,“陇亚7号”的高抗病性一经证实,党占海他们就经常背着胡麻种子,在通渭县跑几十里路上门给农民送种子。党占海参与的这项研究后来获得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后,党占海他们一直致力于“陇亚7号”的跨省联合推广。从1989年至1992年,这一品种在甘肃、河北、山西的种植区域从3万亩迅速扩大到242万亩,占全国胡麻种植面积的1/4,新增产值1.14亿元。他们的辛勤付出挽救了我国的胡麻产业!
“陇亚7号”的成功,对于1982年大学毕业后就怀揣梦想一心扑在胡麻育种事业上的党占海而言,无疑是莫大的激励和鼓舞。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陇亚8、9、10、11号相继问世,在我国胡麻产区普遍种植,累计推广2000多万亩。同时,甘肃省胡麻面积也由改革开放初全国第四位跃居目前第一位,总产量20年来居国内第一,亩产突破80公斤接近加拿大的生产水平。
世界首例
胡麻杂交种诞生甘肃
此后,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党占海和他的团队在十几万株扩繁的雄性不育株里,不断摸索它的遗传规律、不同环境下的表现性状、杂交种优势等特点。上千次试验过去了,克服了种子纯度不好、遗传变异、配合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党占海他们终于成功选育出胡麻杂交种“陇亚杂1号”、“陇亚杂2号”,并于2010年3月5日正式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世界首例胡麻杂交种正式在甘肃省诞生。
党占海他们育出的胡麻杂交种增产效果极佳,“陇亚杂1号”区域试验的亩产较之全国统一对照品种陇亚8号可增产6%至30%,亩产最高可达260公斤;“陇亚杂2号”区试平均亩产126.44公斤。这两个品种含油率均在40%以上,其抗病、抗倒伏、综合性状等表现优越。
他们的选育成功,标志着世界胡麻育种技术由常规育种技术向杂优利用技术的重大转变,为实现胡麻品种的杂优化及大幅度提高胡麻产量和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坚守胡麻
成功要耐得住寂寞
“农业育种周期长,一年只能做一季,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出成果也比较慢,几年不出成果也是常有的事。但我在胡麻育种上一直比较顺利,这也激励我只要是认准的事就去探索,付出辛勤劳动之后,再加上一点运气,就能成功,付出也就得到回报了。”党占海对于近三十年如一日在胡麻育种研究上的艰苦付出,只是这么轻描淡写的短短几句。这当中透出的是对事业的执著,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的坚守。
党占海为我国胡麻产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1994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那年他39岁;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009年他又被聘为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也是甘肃省唯一一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他带领着胡麻研究的“国家队”,肩负起我国胡麻产业持续发展的重任。
党占海精心培育着胡麻,也培育着研究所包括胡麻、油菜、玉米等各种作物研究的团队。在他的支持下,作物所有10多名科技人员在职攻读博士、硕士,3名专家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不断探索 做着和袁隆平同样的事
“陇亚”系列的一路“走红”并没让党占海停下探索的脚步。由于常规育种的难度越来越大,只有杂交种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他的眼光已经投向了攻克“杂交胡麻种”这道世界难题。“在这里,选育雄性不育系是关键。”
胡麻学名亚麻,与水稻一样,雌雄同花,自花授粉。要想胡麻能杂交,就必须找到一种特殊的胡麻:雄花不育,雌花可育。袁隆平就是首先发现了这样的水稻,育成了“杂交水稻”,被誉为高产的“东方魔稻”。
要找到这样一株特殊的胡麻绝非易事。“美国人曾经在1921年发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党占海告诉记者,由于这株胡麻雌花开花时花瓣不能充分展开,也就不能实现杂交,不肯轻易放弃的美国人攻关10年而被迫放弃。
然而,这个连美国人都放弃了的试验,并没有令党占海退却。1998年6月的一天,奇迹出现了,他在试验田里发现第一株梦想中的特殊胡麻。他每天小心翼翼地一朵花一朵花给这株特殊的胡麻授粉,试图让这株特殊的胡麻保留下来。他选用了8种抗生素和8个胡麻品种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在1种抗生素和1个胡麻品种的组合上,获得了雄性不育突变株,进而选育成功世界首例温敏型亚麻雄性不育系为亚麻杂交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首次在自然条件下生产出亚麻杂交种。
党占海说:“我是幸运的!没做试验以前,没人知道应该选用哪种抗生素对应哪种胡麻。前人做过无数次类似的试验,这种配对的机率微乎其微,而这恰好让我碰上了。”
新闻推荐
去年以来,定西市通渭县气温持续偏高,干旱少雨,全县城乡供水主要水源地锦屏水库来水锐减,水窖蓄水不足。尽管最近全县境内普降大雪,旱情有所缓解,但对解决城乡饮水...
通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