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10月9日下午,参加2021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的嘉宾在定西市安定区走访观摩马铃薯生产和加工企业,感受“产业薯”思维带来的改变。
在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探寻马铃薯源头,一个个脱毒种薯从这里走向土耳其、埃及等国家,向世界传播定西味道。
和往常一样,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所长李进福每天都会去温棚里查看马铃薯长势。与大田里的马铃薯不同,这里的马铃薯搭着架子,长得比人还高。李进福表示,马铃薯的种子就藏在开花后结出的果实上,这种果实在大田种植的马铃薯中没有价值,但是对于繁育来说就是生命源头,通过一次次选育和淘汰,才能产生符合市场要求的马铃薯原原种。
在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的大棚里,泥土已经“退居二线”。特制的椰壳,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成为植物养分,生长着一个个“金蛋蛋”。
李进福说,每一颗脱毒种薯出口价1.5元,论个卖得土豆真是“金蛋蛋”。定西市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马铃薯产业的基础产业,他们一定要育好种苗,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秋日的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口村,大田土豆进入采挖时节,堆满田间的土豆袋子成为一道壮观的风景。
在这片大田里集中着甘肃马铃薯产业的最新技术,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甘肃农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共同开展的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让这里成为希望的田野。
今年,小岔村的试验田有一项重要试验,那就是机械化种植和联合收割。统计数据显示,定西市马铃薯机械化收割率达到59.7%,安定区的更是达到7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马铃薯产业要发展,机械化作业将是必经之路。农技专家表示,山地丘陵一带推广机械化收割,机械要灵活方便。如何把马铃薯挖干净还不留伤疤,一直是土豆收割机改进的方向。小岔试验田机械化收割就是要进一步积累经验,提升马铃薯的机械化收割率。
走出大田,走进工厂,马铃薯淀粉加工带来马铃薯产业链延伸。
丰产又增收是农产品生产一直探讨的热点话题。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淀粉生产企业,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成立马铃薯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会员达到307个,建设种植基地15万亩,同时为了方便农户交售马铃薯,在田间地头建立原料库30座,储藏能力达30万吨,带动农户达10万户,构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如今,定西市安定区坚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加快持续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3年马铃薯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4000元以上。
从救命薯到温饱薯,从致富薯到小康薯,中国薯都定西市和马铃薯有着不解之缘,每一次进步都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写照。如今,这颗小康薯又有了新的机遇和使命,以产业薯的身份全新亮相,期待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新闻推荐
本报定西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丁陆军)9月30日,定西生态科技创新城正式挂牌并启动运营,定西“一城两港两中心”建设工...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