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造林难,尤其是在一个以自然条件严酷而闻名于世的黄土高原贫困地区,更是难上加难。
每天天刚麻麻亮,王永瑞喝过罐罐茶就扛着镢头,拿着铁锹,背看买来的柏树、杨树树苗,挖坑、种苗、边走边种,从日头出来忙到日头落下。
40多年来,谁也说不清王永瑞流了多少汗,挑坏了几把扁担,磨坏了几把镢头,挖断了几把铁锹,双手脱了几层茧......可这就是王永瑞真实的日常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全都围着种树这一项“事业”打转。
录丰村有成百上千个山头,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树,怎样才能让种上的树活下来,他边种树边合计。然而,白碌的旱情令人难以想象,能旱到柠条、旱柳都能枯死。
1981年大旱,王永瑞栽种的1000棵树都旱死了。
面对困难,老人从不气馁,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重复着种树。树苗死去,继续补种,直到成活。为了种树,王永瑞花费了一生的积蓄,没有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没有给家里修一座像样的房子,守着一间破旧的土屋,义无反顾地将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五保等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无限的种树事业中去。
天道酬勤。在王永瑞的不断努力下,录丰村的600多亩荒地上已有40万株松树、侧柏、杨树、桃树等树木成活繁密。昔日荒山坡现已草茂树阴,成为山雀、野兔等嬉戏的乐园。
“我栽了一辈子的树,虽然吃了很多苦,但也没白活,算是给国家和社会作了点贡献。”
立下愚公移山志,定叫荒山披绿装。半个世纪过去了,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个像王永瑞一样的“造林愚公”,定西的生态才得到持续改善,实现着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的转变,改写着“干旱缺水灾贫叠加”的历史。
王永瑞,一个平凡之人的播绿梦,改变的不仅是定西的山水绿意,还有人心。
新闻推荐
安定区、定西经济开发区、市直部门2020年第一批开复工项目147个 总投资754.87亿元
本报讯(记者陈昕)3月25日,记者在安定区暨定西经济开发区和市直部门2020年第一批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上获悉,安定区、定...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