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农户=?”看似一道“无厘头”的问题,老百姓却很认真地给出了各种答案。
“等于坐收股金分红。”
“等于土地流转收入。”
“等于实现就近务工。”
“等于学会一技之长。”
“也许,他们说的都对。如果非要回答的话,我认为应该等于“共同致富”。”安定区符川春香农资农副专业合作社社长党春香说,“既然叫“合作社”,那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一人富不算富,合作社就是要带动农户共同致富。”
春香农资农副专业合作社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经营范围涉及农资供应、农副产品销售、蔬菜生产、放养鸡养殖等,现拥有社员500户,户均每年分红1000元。
党春香,这个群众称为“党女子”的能干人,自创办合作社以来,就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符家川镇兰星村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先后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实现脱贫奔小康。
走进符家川镇扶贫产业园,138座日光温室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层层台地上,清晨的阳光洒在塑料棚膜上泛着银光。
符家川镇党委副书记张建华说,别看这100多座蔬菜大棚现在“流金淌银”,但在5年前,由于当时的承包人经营不善,全被撂荒,杂草长到一人高,拖欠老百姓的土地流转费都没办法兑现,成为一个让镇、村干部头疼的“烂摊子”。
2014年,党春香接手经营后,虽然历经种种坎坷,但经过5年时间的精心打理,138座日光温室如今“起死回生”,不但让150户农户的400亩土地流转费有了着落,而且能够带动兰星村及周边邻村100多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就近务工实现稳定增收。
党春香说,在产业园务工的主要是四五十岁的农村妇女,年龄大、没专长,而且还要照看家庭,出不了远门,利用农闲时间来务工,一年能稳定收入两万多元。
在一座日光温室,两名妇女正在收割鲜嫩的毛芹。今年56岁的王学珍说,她在产业园务工已经六七年了,今年正月初八进棚务工到现在没偷过一天懒。来自金星村的王冰荷说,自家虽然也种露地蔬菜,但风险比较大,还是务工收入最稳定。
“这么多座日光温室,是合作社统一经营还是农民分散经营?”
“原来一直是合作社统一经营,今年为了调动一部分农户的积极性,尝试性地将10座大棚承包给农户自己经营管理。”党春香说。
时近中午,大多数务工的群众都回家吃饭去了,但在C区1号大棚,包秀树还在给西红柿吊蔓。
“你看这钱眼里有火哩,自打承包了3个大棚,她经常中午连饭都顾不上吃着干活呢。”党春香笑着说。包秀树是合作社的老人员了,不仅每天有90元的务工收入,今年还主动提出承包几座大棚,通过精心管理换取更多收益。
包秀树在产业园是个种菜的“老把式”。“在合作社几年,除了务工有收入,主要是学会了一技之长,新时代农民不靠蛮力靠手艺。”不愧是三个大学生的母亲,包秀树说话就是不一样。
“这么多座大棚种的是同一种蔬菜吗?”
“这些大棚里种的都不一样,有辣椒、西红柿、西葫芦、小油菜、毛芹、包菜等几十种蔬菜,还有马铃薯种薯和草莓等作物。这样既能错时耕作,又能规避单一种植带来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各类蔬菜能错峰上市,一年四季都有菜可销。”党春香说。看得出,她确实是个精明的女人。
“每天都得保持清醒的头脑,稍一“瞌睡”可能就是上百万元的损失。”党春香笑着说。
“产业园一天生产这么多蔬菜,销往哪里?”
“市场就在身边。”党春香说,由于自己大棚里种的都是有机蔬菜,而且每天早上新鲜采收,很受蔬菜商贩的青睐。产业园每天产出各种蔬菜约有2吨,拉到定西城区南川洋芋蔬菜批发市场,不到一个小时,一大车菜就会被一抢而空。
每天凌晨4点,党春香都会亲自驱车前往定西城区送菜,而这仅仅是她一天忙碌生活的开始。
务工群众在春香农资农副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收割芹菜。本报记者杨晓军摄
新闻推荐
近日,安定区裕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在蔬菜日光温室里劳作。近年来,安定区按照“设施配套、连片开发、形成规模、突出...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