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定西新闻 > 正文

战天斗地“铁姑娘”汗洒大坪山 梯田如织干山洼变成米粮川冉桂英:大坪精神的奠基者

来源:定西日报 2018-06-29 08:05   https://www.yybnet.net/

上世纪六十年代,她是定西县青岚人民公社碾盘大队大坪生产队一名苦水里泡大的农村姑娘,却为了改变大坪人吃不饱饭的残酷现实,带领大坪乡亲们改土造田,书写了“艰苦奋斗、改造山河”的英雄故事。

早出晚归、夜以继日,寒暑易节、奋战不止。从1964年到1974年,经过十载春秋艰苦卓绝的战斗,她终于带领大坪人把世世代代七沟八岔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让大坪生产队1004亩不毛之地变成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的米粮川。她还带领百姓植树5万余株,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层层梯田如织、山头绿树成荫的秀美山川。1970年至1972年连续遭受3年大旱,大坪不仅没要国家一颗救济粮,而且给国家上缴粮食1.5万公斤!

随着大坪翻天覆地的巨变,她一度成了人们口中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铁姑娘”,更成了定西乃至甘肃省“农业学大寨”的红旗手!

1969年10月1日,她作为甘肃农民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参加了新中国成立20周年庆典,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

1973年4月,全省掀起农业战线“远学大寨、近学大坪”的热潮。

1973年8月,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她当选为党的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78年12月,出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她还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她是定西三苦精神中“群众苦干”的典型代表,她用自己的汗水和行动,写就了一部定西贫困农村艰苦奋斗改造山河、自力更生战胜贫困的传奇。

她就是先后担任过大坪生产队副队长、队长,大坪村委委员的共产党员冉桂英。

本报记者朱红霞吕瑞芳

带领乡亲改造山河

“铁姑娘”初战马莲套

六月,出定西城,东向而行,爬安家坡,上青岚山,俯瞰那“五线谱”式的梯田,水波粼粼的塘坝,银光闪闪的连片大棚,白墙红瓦的新农村……这美得仿佛山水画般的地方,就是今天安定区青岚乡大坪村,也是当年冉桂英战斗过的荒寒贫瘠的大坪山。

抚今追昔,82岁高龄的冉桂英无限感慨地说:“大坪人以‘苦\’出名,以‘干\’出名,更以‘变\’而出名。艰苦奋斗、改造山河、无私奉献就是大坪精神的根基。”

冉桂英老人说,当年的大坪生产队全队有29户132人65个劳动力。山高坡陡、十年九旱,队里1004亩耕地全挂在一梁三面坡上,都是“三跑田”,真的是“无雨人发愁,有雨土冲走;春天一把籽,秋季难保收”。就是雨水充足的年份,亩产也不过五六十斤。因此在她的记忆里,饥饿是深入骨髓的印记。“吃野菜、树皮,甚至麦衣也吃过!”她说,“修梯田就是为了改变大坪人世世代代贫穷饥饿的命运!”

也是时势造英雄。1962年,冉桂英被选为大坪生产队副队长。1964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冉桂英很兴奋,大会讲、小会说,走东家、串西家,忙得脚不沾地,动员社员群众“学大寨”修梯田,改变大坪贫穷落后的面貌。

“‘旱大坪\’是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没治。”

“祖祖辈辈就这么过,咱能比先人强多少,还是将就着过吧。”

“大寨人能把石头地修成梯田地,咱们凭啥不能把黄土地也修成梯田地?”面对部分思想消极的群众,冉桂英苦口婆心地劝说。

有人说:“那么大一座大坪山,靠咱们这几十个劳力,哪年哪月才能修成梯田。”

冉桂英说:“愚公一家有决心搬掉两座大山,咱们百十口人,还不能把一座黄土山修成水平梯田?!”

有人说:“人老几辈手里都没修过梯田,谁知道咋个修法?”

冉桂英说:“不会修,干中学。实践出真知嘛!”

在她的努力下,大家最终赞成跟着她修梯田。

说干就干,“战斗”首先从马莲套打响了。马莲套坐落在村庄的东南方,那里的十几亩山地,上下坡度很大,南北走向起伏不平,中间还高高隆起一个土包,从远处看去,像是老牛喝水,人们把它起名叫“牛喝水地”。论地力,算是最差的了。冉桂英选中这块地,是费了一番思虑的。她认为,首先拿下马莲套,争取有个像样的产量,就可以用事实驳倒“干旱没治”的论调,鼓起大家更大的干劲。

秋末冬初的一天,天刚麻麻亮,全队四十多个劳动力几乎都出动了。一杆红旗,一队人马,雄赳赳地开向马莲套。

冉桂英高举红旗,大步走在最前头。

红旗下的马莲套,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几寸厚的冻土像铁一样硬,一镢头下去,就像鸡儿啄食一样。天气越来越冷,冻土层越来越厚。冉桂英紧握镢头把,一个劲地刨,飞起的土片打在脸上,震裂的虎口流着血,她都毫不在意。在她的带领下,社员们都成了“铁肩膀”,你追我赶,知难而进,展开了劳动竞赛……

人心齐,泰山移。就这样,大坪的干部和社员经过一冬苦战,硬是把马莲套的那十二亩半陡坡旱地修成了平展展的水平梯田。第二年,马莲套梯田里种的洋芋丰收了,平均亩产量相当于七亩半坡地的总产量!

再接再厉快马加鞭

“新愚公”大战堡子梁

马莲套的胜利鼓舞着冉桂英,更鼓舞了大坪人战天斗地的坚定意志!

他们在冉桂英的带领下,1965年大战一冬,又修了35亩水平梯田。

1966年秋冬之交,冉桂英就给社员们扳着指头算了笔账:“照去年的干法,一年30多亩,咱大坪1004亩耕地,光修梯田就得30多年啊!”这么一算,许多人愣住了!冉桂英趁热打铁,说:“我们的落后面貌还设有得到根本改变,吃还得供应,穿还得靠救济。不下大苦,不大干,哪来的大变!大干快干,今年拿下八十亩怎么样?”这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百十口人,只要立下愚公移山志,也能把老一辈留下的干山枯岭修成水平梯田!

愚公移山的精神,激励着大坪的党员、干部和群众。

一帮青年人,向队长请战:“咱们说干就干吧!”

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也不落后:“修梯田也有我们一份,我们不能增个斤,也要添个两。”

一群戴红领巾的小学生也不示弱:“学大寨我们也有一份,上学前,放学后,我们也要干。”

……

大家高涨的热情,让冉桂英激动不已。她决心带领大家闯出一片新天地。这次,她把“战场”选在了堡子梁。

堡子梁,又名赶羊山。这座陡峭的山梁上,悬挂着大坪最瘠薄的三百多亩耕地。改造它的过程,正是淬炼“新愚公”的磨刀石。

初冬的早晨,堡子梁上,北风呼啸,刮起满天土雾,吹得人们睁不开眼睛。但冉桂英带领群众迎着寒风,干得热火朝天。

论劳力只有四五十个,数工具只有铁锨背斗,但困难难不住“新愚公”!

劳力少,就一个人顶几个人干。冉桂英和几个队干部,哪里活重,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到哪里干。冬天修梯田,挖冻土是项艰苦活。镢头把断了,换一根继续干;虎口震裂了,用布条包一包又继续战斗。冻土层刨完了,运土任务大了,冉桂英和干部们又抢着运土。整个工地背的背,拉的拉,简直像赛跑!

劳力少,就抢时间,争速度。冬季天短,下午六七点钟天就黑了。收工后,社员们走了,冉桂英和几个干部再继续干上一阵子;第二天天不亮他们又奔向工地,顶着星月干一阵,然后才吹响上工哨。社员们见了,一个个跟着他们的带头人,也这样干起来。大家起五更睡半夜,硬是每天多争出了半天时间。

劳力少,就向工具要效率。开始,除了铁锨、背斗,他们只有两三辆老式手推车,费力又费工。冉桂英就砍倒了自家院子里的两棵白杨树,大队干部董友芳拿出了自己准备做案板的椿木,连夜造出了四辆轻便灵巧的小推车。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员们纷纷献出本料,两三天内,就有十辆小推车上了工地。

西北风一天紧似一天,天气越来越冷了,新问题又出现了。晚上收工时刨开的新土层,第二天一早就变成一尺来厚的冻土层,修一亩地要付出开始修三四亩地的劳动量,工程进度明显慢了下来。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咱们白天全部劳力上阵,晚上分成两班干,二十四个小时不间断。这样,地皮子不是就冻不成了吗?”社员杨江海提出了解决办法。

“连夜干,有月亮还行,没月亮时摸黑干,梯田的质量怎么保证?”

共产党员刘玉英说:“打着灯笼火把干嘛!”

“挑灯夜战,好办法!”大家一致赞成。

堡子梁上摆战场,大干苦干修地忙。

天刚擦黑,大坪的山路上,几盏马灯像夏夜的飞萤飞上山梁。顿时,“吭哧吭哧”的刨土声,小推车飞转的“咯吱”声,镐铁拍击地埂的“啪啪”声,还有高亢嘹亮的号子声,汇成一曲雄壮的交响乐,回荡在夜空。

在那大战堡子梁的日子里,冉桂英起得早,睡得晚,流的汗多,操的心更多。

为了不耽误上工时间,又能让社员睡好觉,有月亮的时候,她看着月亮起床;没月亮的时候,她望着星星定时;在星月全无的夜里,她睡上两三个小时,总得爬起来四五次看天。

有一次,冉桂英从工地回家休息时,已近半夜。没睡多久,她就起身往外走。阴天的夜,不见星月,冉桂英以为自己睡过了头,急忙把社员叫起来上工。谁知道这时才是深夜两点钟。这事让冉桂英心里很不安,却没有一个人怪她,大家的干劲反而更大了!冻土层厚,换着抡镢头,硬啃!天上飘起雪花,到天亮,每个人的衣服上都结起一层冰甲。冉桂英看看自己,看看大家,笑着说:“有这冰甲,箭也穿不透,还怕什么风雪!”说得大家哈哈大笑,忘记了苦累寒冷。

在大战堡子梁的日日夜夜里,冉桂英手心磨起的厚茧像搓板一样粗,男女社员修梯田的铁锨,磨得像镜子一样亮!工地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动人场面:换班的人来了,上一班的人还不肯走。结果全队劳力齐上阵,你追我赶大会战。

他们就这样大战一冬,硬是在高高的堡子梁上修成了高标准的水平梯田83亩。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新时代愚公战天斗地的辉煌篇章。

前有米粮川后有花果山

喜看大坪旧貌换新颜

冉桂英带领大坪人经过10年大干苦干,到1974年底,已经治理了一梁两坡,修成水平梯田557亩,人均4亩以上,全队基本实现了梯田化。

随着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变,大坪生产队粮食生产芝麻开花节节高:1972年,粮食总产15.8万多斤,每人平均生产粮食1300多斤;1973年,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的严峻考验,夺得了好收成,除留足社员口粮、籽种、饲料外,仍超额完成了国家的征购粮任务;1974年,粮食单产创造历史最高纪录,超额三倍完成了国家征购粮任务。

1969年10月1日,冉桂英作为甘肃农民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参加了新中国成立20周年庆典,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

1973年的4月,全省迅速掀起农业战线“远学大寨、近学大坪”的热潮。

1973年8月,冉桂英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

冉桂英从北京归来,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她想,把大坪变成米粮川还不够,还要带领群众把大坪改造成花果山。

于是,冉桂英找副队长李福提议:“咱们原定秋后动工的反坡梯田,应该提前完成,早日种上经济林木。从明天开始,利用早晚时间,加班突击!”

这个提议点燃了大坪人建设新大坪的激情。鸡还没叫头遍,夜色还笼罩着田野,在熹微的星光下,社员们就起身向唐家湾坡地走去。冉桂英像往常一样,第一个来到工地,同社员们一起平整出整齐的反坡梯田,直到迎来满天朝霞。接着,挥汗如雨的社员又抄上工具去秋收,套上牲口去耕地,挑起粪担去积肥……太阳落山后,社员们又一起奔赴工地,挑灯夜战。

当时,秋雨绵绵,战斗经常在雨中进行。社员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们奋战20多天,修出了37亩反坡梯田,及时栽种了苹果树、梨树、花椒树、枸杞苗,并在路旁沟壑植树7000多株,育苗二亩七分。

就这样,冉桂英带领大坪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绘就了“前有米粮川,后有花果山,骡马成群猪满栏,农林牧副大发展!”的大坪新面貌。

1977年8月,冉桂英当选为党的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78年12月,出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还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0年,“大坪粮食产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曾作为一条重要新闻,被各级媒体竞相报道,大坪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成为艰苦奋斗的一面旗帜。

冉桂英,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用自己的汗水和行动,写就了一部定西贫困农村艰苦奋斗改造山河、自力更生战胜贫困的传奇。

在之后40多年里,大坪人继承冉桂英这一代人艰苦奋斗、改造山河的精神,一届跟着一届干,连年整修梯田,共修梯田2700亩、谷坊110道、塘坝5座,治理流域面积3600亩。如今的大坪村,已经变成了真正的米粮川和花果山。

新闻推荐

安定消防:为孩子们送上“安全礼”

近日,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的100多名学生走进市公安消防支队安定区大队,现场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短暂的参观学习让同学...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战天斗地“铁姑娘”汗洒大坪山 梯田如织干山洼变成米粮川冉桂英:大坪精神的奠基者)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