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四干渠一号隧洞二衬施工现场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16#隧洞胜利贯通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七干渠施工29标4号渡槽
本报记者王云祥
洮河发源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黄河上游第一大支流。 被称为“圆梦工程”的引洮供水工程,是迄今为止甘肃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了让甘肃陇中300多万人喝上干净清洁的自来水,几代人经过4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于2014年通水使用。从此,定西人喝上洮河水,会宁人用上洮河水,陇中大地因此得到快速发展,农业活了,农村富了,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变了。
追梦:艰苦求索为解渴
甘肃省中部的定西、会宁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向来干旱少雨,引洮供水工程未通水前,这里水资源极度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定西市安定区龙潭村,全村35户,150余人,由于水资源短缺,全村村民吃水异常困难。68岁的龙潭村村民郝勤说,“10年前,全村只有一眼泉,水很小,排上三天三夜的队,才能打回来一桶水。”
为了解决陇中旱区群众吃水难题,许多干部群众和社会爱心人士在这块土地上洒下了自己的汗水。 定西市安定区龙潭村委会主任杨举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启动了‘121’水窖工程,通过将雨水、雪水积存到水窖里沉淀后饮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但遇到冬春连旱现象,水窖里也就没有积水,还是不能彻底解决吃水难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甘肃陇中人民群众的吃水问题。1958年,甘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首次引洮工程正式开建。
定西市安定区龙潭村村民张世杰今年82岁,是1958年参加引洮工程建设的先遣队成员。“当年我23岁,随同村里的修渠队伍步行了六天时间,才走到引洮工程现场岷县中寨镇。当时生活十分艰苦,每个人一天的伙食只有半斤粮,根本吃不饱。后来工程队没粮吃了,我们下工后就在山上挖野菜。” 张世杰说,当时修渠的人很多,有些人住在当地老乡家里,而大部分民工就住在工地上新挖的土窑里。
据张世杰回忆,来自全省各地的十多万农民组成了工程队,他们修渠的那座山体陡峭,工程队一边挖山,一边将挖下来的土装进竹筐内,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运走。为了凿开大石山,工程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爆破队,队员们用钢钎、铁锤在石头上打开洞眼,然后在洞眼里填上火药、雷管,再引上导火线,紧急疏散就近的施工队后,由专人将火线迅速点燃爆破,听到爆破炮声一响,工程队再到现场清理碎石废渣,引水石洞就是这样一寸寸打开的。
“当时我们属定西县管,修渠的民工来自全省各地,一个县划定一块土方,按照指定的土方挖山修渠。我们在半山腰挖山,洮河就在山脚下,挖了三年时间,终于将陡峭的大山挖成了10米宽的平台,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宽阔的大道,一直延伸到远方,但最终还是没有把洮河水引上来。”张世杰说。
3年后,由于技术问题和工程资金短缺,甘肃历史上首次规模最大的引洮调水工程建设被迫叫停,10万民工队只好望河兴叹。
197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引洮调水工程的倡议再次提上议事日程。甘肃省委、省政府再次将引洮调水工程列为甘肃中部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进行了讨论,并将报告书上交国务院。2002年10月14日,国务院正式讨论通过了《甘肃省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同年12月2日,甘肃省引洮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负责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
2006年8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11月22日,总投资36.98亿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转3版)
新闻推荐
岷县讯为了使国务院七项减税政策落实落细,真正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大众创业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岷县税务部门高度...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