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进学
他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深知农民疾苦;他始终坚持为民服务,为农村发展出力;他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就是岷县西江镇扶贫工作站站长闫永红。
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增收渠道
根据西江镇土地结构和地理差异状况,闫永红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并把劳动力技能培训落到实处,通过劳务输出把劳动力培训的成果及时转化为贫困户家庭收入。针对富康、八娘等川区村交通便利、中药材种植加工发展历史悠久的特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转变以往的“种植-贩运”模式为“种植-加工-贩运”模式,大力扶持贫困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贩运。目前,铁池、八娘等村建成了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长廊,在大坪等村建成亩以当归、黄芪、党参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使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亩以上。
闫永红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推动富康村建成新型塑料大棚座,新建8亩联动式日光温室1座,在八娘村新建退耕还林塑料大棚座,带动贫困户户从事蔬菜种植。草畜产业方面,通过整村推进项目,投资万元在团结、红古、南屏等3个村建成暖棚圈舍座,引进基础母羊只;投资万元在八娘、唐家川两村实施暖棚养猪户户,引进籽猪头;先后投资建成了富康村园区肉牛场、奶牛场和养鸡场,甫洞村洮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团结村永安养羊专业合作社,在红古村建成养殖小区2个,在长青村建成林小养鸡小区。在他的组织实施下,通过草畜项目带动贫困户多户从事养殖。
近两年,西江镇七八月份降雨量集中,传统马铃薯种子抗病毒传播能力差,导致晚疫病频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闫永红积极帮助群众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邀请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培训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脱毒马铃薯良种,及时协调发放晚疫病防治药品,有效防治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同时,他还在唐家川、八娘村建成了马铃薯良种生产基地各亩,推动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亩以上。(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通讯员马海霞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可岷县农民的生活却变了样。日前,笔者在岷县农村看到,百姓安居乐业,人人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如今的岷县农家可谓是“四喜”盈门。一喜:俺...
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