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马海霞
盛夏时节,走进岷县大山深处的禾驮乡随固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通村道路,一座座掩映在绿树青山间的小楼房,一张张喜悦的笑脸,无处不在展现小山村的巨大嬗变。
随固村山大沟深,人多地少,曾经是岷县有名的贫困村。2015年,这个村实现了整体脱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3783元增长到了5942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7·22”地震灾害时,随固村也是重灾区,村民居住的土坯房不堪地震侵袭全部倒塌。三年时间过去了,经过灾后重建,全村296户村民全部住进了“白墙青瓦坡屋顶,上下圈梁构造柱”抗8级地震的二层砖混小楼房,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前,自来水直达农家灶台。
走进四社村民蒲胜选家,灾后重建新修的正房瓷砖贴面,窗明几净,屋内陈设整齐,崭新的家具一尘不染,地板砖下铺设着碳纤维地暖,既干净整洁又节能环保。迎着正门的墙上挂着一幅中堂,两边的书法对联是市委书记张令平送给蒲胜选的春节礼物。蒲胜选是张书记的双联户,张书记每年都会抽时间来他家做客拉家常,帮助他理清发展思路,谋划致富项目。如今,在张书记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帮扶下,蒲胜选从10只羊起步,滚动发展到现在存栏19只,每年至少卖掉五六只补贴家用,加上儿子及媳妇外出务工收入和中药材种植,老蒲一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以前,岷县深山区群众生活习惯都是人畜同院,院内旱厕臭气熏天,卫生条件极差。“现在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不比城里住楼房的差。”蒲胜选说,灾后重建从根本上改变了村民生活习惯,人畜分离,院落硬化、碳纤维取暖、水冲式卫生厕所、太阳能洗澡都是灾后住房重建的标配。
在随固村文化活动广场,几位村民正拉着嗓子唱秦腔,欢快的旋律传遍了整个村落。随着日子越过越好,富裕起来的村民们精气神更足了,个个脸上写满了喜悦和自信。
新闻推荐
本报岷县讯“牛忠,请到我的黄瓜棚里看一下,看看要不要施点肥?”“牛忠,请看看我家菜瓜生了啥病?”这些天,秦许乡扎那村“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协会”的成员纷纷向技术人员杨牛忠咨询黄瓜栽植增产增效的技术...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