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岷县新闻 > 正文

昔日烂泥村 今日桃花源 ——岷县吴纳村的“美丽”变迁

来源:定西日报 2016-04-02 07:2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朱红霞杨晓军

阳春三月,迎着杨柳春风,走在岷县麻子川乡吴纳村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上,只见白墙青瓦、屋舍俨然,房前屋后榆柳含翠,一派生机。村部宽阔的文化广场上一应健身器材齐全,老人小孩,或健身或嬉闹,怡然和乐。眼前此景,只疑误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

“现在的吴纳村真是麻雀子变成了金凤凰,前不久还进入了甘肃省‘美丽乡村\’50强!”吴纳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龙的话,把我拉回了现实。眼前美丽的吴纳村,不是虚幻的桃花源,而是实实在在安居在岷州大地上的‘美丽乡村\’样板村。

由穷到富:水电路房齐变样

昔日的吴纳村,是一个深山区的深度贫困村。“以前的吴纳村,穷到了骨子里。”在村支书王海龙的记忆里,那时村里人走的烂泥路,住的茅草房,点的煤油灯,直到1997年才通电,2000年依托国家危房改造项目,村里才告别了茅草房。“村口到国道212线虽然只有5公里,但吴纳村常年多雨,一下雨,没有河堤的吴纳河水就带着泥浆漫进村里,村道泥坑遍布,村里人出行都要穿雨靴,车辆根本无法进村。”王海龙说,“烂泥路堵死了村里人的致富门,村民住着土坯房,穿着脏衣裳,穷帽压得村里人抬不起头。”

穷则思变。2012年的双联行动让吴纳村开始了美丽变迁。

那一年,吴纳村成了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的双联村。

于是,双联干部周周来,省上领导天天跑,冉万祥、黄强副省长一年都来好几次。随着他们的脚步到来的,是项目,是资金。

从那一年开始,省委办公厅积极协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771万元硬化通村道路和村内巷道,让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修建了两座便民桥和吴纳河河堤,彻底结束了吴纳村人趟着烂泥过日子的历史;埋设饮水工程主管道,让自来通到了农家院;硬化文化广场1700平方米,在村道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改造5.8公里农电线路,村民全部用上了动力电……

水电路通了,住房改建也在有序展开。

“依托危房改建项目,结合‘5·10’\‘7·22’灾后重建,全村306户群众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砖瓦房。”王海龙说

基础条件改善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挖穷根、摘穷帽,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吴纳村地处山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但有3万多亩草场,有发展药材产业和养殖业的先天优势。要致富,就要立足村情兴产业。”王海龙告诉记者,2012年他牵头成立岷县海龙养殖合作社,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现在已由刚成立时的20多户社员发展到100多户,养殖规模由700多只发展到8000多只,户均年收入25000多元;此外村上还建成1000亩当归育苗基地和500亩当归标准化种植基地,村里306户农户都种药材,以户均种3分地药苗算,至少年收入也有五六千元,村里还有一年挖两三万斤药苗的二三十户种植大户,每户仅药苗收入达20多万元。此外,村上还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采取‘一个工匠至少带一名本村群众为学徒\’的办法培训瓦工、钢筋工等建筑技工58人,让靠苦力挣钱的吴纳村人变成了有技术挣大钱的大工。”

在吴纳村一社王学忠家窗明几净的新家里,他的妻子高兴地说:“掌柜的学成了瓦工,就近就有活干,一天比原来大老远在工地和水泥搬砖多挣好几十元呢,今年还种了一亩当归一亩黄芪,收入好着呢。”

移风易俗:村净风清人更美

双联行动、灾后恢复重建、***精准脱贫,党和政府的倾力扶持,使吴纳村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30户585人降低到现在的22户89人,贫困面仅为6.9%,已实现整村脱贫。

吴纳村富了。富起来的吴纳村人,又开启了建设“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新征程。

“双联打基础,重建变面貌,产业促民富,管理创文明。这是吴纳村由穷变富、由富变美的法宝。”麻子川乡党委书记李继胜说,“光富还不行,还要环境整洁住得舒服,乡风文明活得舒心。”

李继胜介绍,早在恢复重建时,乡上就考虑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因素,制定了统一建房标准。“上下圈梁构造柱”,是要能抗8级地震;“青瓦白墙坡屋顶”,是风貌要统一;“拆旧、建新、治乱”是要外观上村容整洁。

行走在吴纳村,记者发现过去乡村常见的牲畜粪便、塌塌房、乱堆的柴草、恶臭的露天厕所统统没了踪影,只见村街巷道干干净净,家家户户院落整洁、门庭气派。

这样的新气象得益于村上的精细化管理。为了保持村容整洁,“村里成立了保洁队,以每月500元工资雇用村里9个村民做保洁员,配备了一辆垃圾车、两个垃圾房,安装了20个垃圾箱,建立了环境卫生经常性保洁制度。”吴纳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龙说,“保洁员负责主干道和公共区域的保洁工作,村民各自打扫好自家房前屋后和家里的卫生。”

保洁员张信才负责清扫一条长60米左右的村内巷道。他每天早上按时清扫一次,如果下午路又脏了,就再清扫一次。垃圾倒入垃圾箱,垃圾箱满了就由垃圾车及时运走。

“村里养着七八千只羊,早上赶羊进山,路上就会洒满羊粪蛋,但不到10分钟就不见了。这都是保洁队的功劳!”王海龙说。

“村里成立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小组,实行‘周检查、月评比、季表彰\’,好的上光荣榜、差的上警示榜,从而形成‘家家讲卫生,户户比干净’的浓厚氛围。”李继胜说。

一社的王建民家因卫生没搞好,村干部就带着村民到他家打扫卫生,让他很没面子,后来他家变干净了。他逢人就说,搞好自家卫生,自己住着舒心,每个季度还能得到热水瓶、盆子等奖品,也算为美丽乡村尽了心了。

走进徐改新家的大铁门,只见水泥院子干净整洁,大瓦房瓷砖耀眼,彩钢棚里柴草码放得整整齐齐。新房客厅墙上,“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的中堂散发着墨香,更让人开眼的不是室内洗澡间和崭新的大电视、洗衣机,而是节能环保的碳纤维炕。

“五六百元就能盘一个碳纤维炕,与土炕比,没有炕味不用添炕,与电褥子比,睡碳纤维炕口不干、安全,还可以调节温度、费电少、寿命长,能用50年。”徐改新高兴地说,“如今生活好了,不仅村里、家里干净舒适,人也讲究起来了,用洗衣机洗衣服,冲热水澡,把自己收拾得精精神神;农闲时到农家书屋看书学技术,晚上到文化广场锻炼,还有路灯照着,人心里也是亮堂堂的。”

从村容村貌到厅堂院落,从家具灶台到个人卫生,吴纳村变靓了。

村里推行“设岗定责+星级管理”,宣传政策岗、民事调解岗、环境清扫岗等10个岗位和创业带富星、落实政策星、睦邻友好星等10颗星,让全村65名无职务的党员参与村里事务管理,评出“八星级”以上党员30名,形成了党员个个争当“明星”的氛围。

2013年村“两委”办公室、计生办、社会管理服务站、卫生室、培训活动室、群团办公室、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农家书屋和金融服务点、便民服务点为一体的“8+2”模式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建成,让吴纳村人的生活更多彩了。

一有闲暇,村民们就会聚集到村里的综合服务中心,观看远程教育专题片,学习蔬菜栽培方面的土壤改造、施肥、病虫害防治知识。村里还成立了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组织农民书画爱好者开展创作、接受培训,定期举办书画展。

一到晚上,村文化广场人头攒动,歌声阵阵,有跳广场舞的,有表演武术的,有拉二胡唱戏的,一派祥和、欢乐的景象。

如今打架耍牌闹纠纷的少了,邻里和睦、敬老孝亲、勤劳致富成了新时尚。

如今,村庄如画,民心向善,吴纳村人变美了。他们走向未来的脚步,变得更坚定更自信了。

新闻推荐

岷县“四重唱”奏出机关党建“主旋律”

岷县讯(通讯员马海霞)近年来,岷县牢牢把握机关党建“走在前、做表率”的总体要求,按照“建强队伍、夯实基础、创新载体、促进业务”的工作思路,奏响了机关党建“服务群众、真情为民”的“...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昔日烂泥村 今日桃花源 ——岷县吴纳村的“美丽”变迁)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