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鹏
“政策好着我唱呢,美化亮化立项呢,筹钱出工要上呢,村上面貌变样呢,日子好了就浪呢,要奔小康方向呢。”听着这熟悉的岷州花儿,迎着早晨温暖的阳光,走进岷县的广大农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道路,一盏盏整齐排列的太阳能路灯,一个个舞动着村民新生活的村级文化广场。无论是洮河两岸的西川片,还是大山深处的东山区,昔日泥泞的羊肠小道如今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好似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野之间,到了晚上,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好像繁星点缀着星空,成为大山深处最为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岷县抓住机遇,扎实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截至目前,岷县2015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共下达52个,项目总投资2175.25万元,其中:财政奖补1450.16万元,村民筹资128.64万元,群众筹劳折资596.45万元。涉及18个乡镇52个村,受益农户31200户,受益人口146420人。通过修建村内绿化亮化、道路、小型水利设施,使农村展现了新面貌,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村民休闲有场所。茶埠镇甫里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近年来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也渐渐被融入山村之中,越来越多的村民喜欢上了健身和舞蹈,村民们在农忙之余、茶余饭后,不再仅限于年老的看看电视、年轻的打打麻将,而是不分老幼的都向往能够和城里人一样唱唱歌、跳跳舞、扭扭秧歌,但是没有娱乐场所怎么办?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率先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村内文化广场,使村民拥有自己文化广场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夜间出行有照明。经济发展了,生活方式和质量也改善了,但岷阳镇池那湾村百姓心中总有那么一点“失落”,夜间与县城隔河相望的时候,城里是灯火通明、熠熠生辉,再看看自己的村庄,虽然是家家点灯、户户照明,但屋子以外还是漆黑一片,对比明显。同时,村内道路亦属本地商贸必经之地,夜间贸易往来的车辆,大都是借助手电筒、车灯和室内溜出的暗淡光线照明。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014年该村修建村内道路1.5公里,2015年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改变了过去村里破旧、脏乱,夜晚黑暗的状况,实现了村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护人护田修堤坝。燕子河穿越马坞乡旧庄村,由于地处低洼地带,每年雨季降雨量大的时候,河水都要顽皮地与部分村民的庭院房屋和耕地农田亲密接触一下,尤其是村里最靠近河岸的农户,一到下雨天就愁、汛期的时候连觉都睡不着,因为不知道这水啥时候能上来只能等,粮食、电器和贵重衣物一夏天都不能下炕,生活秩序都被打乱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以后,一条长达815米的村庄护坝拔地而起,保护着旧庄村的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
硬化道路绿化环境。麻子川乡吴纳村昔日面貌比较落后,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以来,通过村民议事,乡镇和县综改办精心筛选项目,充分调动全村群众的积极性,掀起了建设美丽家园的高潮,除上级补助资金外,群众还自愿筹集资金、投工搞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硬化村内道路长2.46公里,2014年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2015年村内植树1036株,彻底改变了旧形象。
“麻柳拧了弓一张,一事一议实在馕;财政奖补记心上,修路亮化奔小康。”这朗朗上口的岷州花儿,是岷州大地上40多万农民朋友心中流淌出的歌,也是他们的肺腑之言,随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不断深入推进,岷县农村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闻推荐
近日,岷县段在省道210线辖养路段展开病害处治、油路修补工作。此次共修补油路260.5平方米,为过往车辆提供了良好的通行环境。张卓黄艳摄影报道...
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