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岷县新闻 > 正文

再造秀美新家园 ——岷县实施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工程纪实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15-04-28 22:3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赵全福特约记者 白文科

阳春三月, 地处甘南高原、陇中高原、陇南山地丘陵交错带上的岷县,千沟万壑间一丛丛绿树青翠欲滴。洮河两岸,油菜花遍地开放,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掩映在树林中,贫瘠的大山披上了“绿装”,蓬勃兴起的生态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受特殊地理和气候影响,岷县山高坡陡,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暴雨、山洪、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上世纪90年代,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花儿”:“有女不嫁穷岷县,春夏秋冬山上转,一年收粮几簸箕,天天都愁早晚饭。”由此可见当地灾贫叠加,生存艰难。

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

连日来,记者走进岷县部分曾饱受自然灾害困扰的村庄,不论是在县城两边的东山、岷山上,还是穿行在境内洮河谷地、叠藏河源区,满目葱翠。道路两旁,红叶李、松柏整齐排列,郁郁葱葱。山坡上,柳树、白杨树、杏树、梨树、杂灌自由铺排,溪流潺潺,鸡、鸭欢唱……

据陪同采访的岷县国土局干部介绍,近年来该县坚持工程、生物、农耕措施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综合治理与科技开发相结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治水和保土为中心,将原来“跑土、跑水、跑肥”的坡耕地改造为“保土、保水、保肥”的山间林地或水平梯田,生态自我恢复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明显减小。

在该县寺沟乡张马路村,村民包俊德正带着工人在花椒园里给花椒树追肥浇水。“以前,眼前这几座山都是裸露的石头。乡亲们沟沟坡坡满山挖地,种大豆和青稞,十年九灾,春种一坡,秋收一锅,一年没多少收成,就是把山给挖破了!”包俊德对记者说。

2008年,包俊德通过土地置换,把自家的16亩承包地“攒”在了一起,栽植陇南山地花椒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尝试花椒树与油菜籽、地膜脱毒马铃薯等农作物套种,实现了高寒山区农作物两年三熟,农业收益成倍增长。

张马路村地处岷县南部山区,海拔高,植被稀疏,上世纪90年代,作为洮河支流的坞麻河年均发生洪涝达21次之多,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耕地肥力下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老百姓形容是“土薄石头多,坡陡乱石窝,春旱连伏旱,麦收涝惹祸”。 坞麻河流域覆盖面积大,治理成本高。近年来,岷县依托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当地群众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变耕地为林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山旮旯变绿了,钱袋子变鼓了。“我敢放手干,最重要的是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给了我强有力的后盾。”包俊德高兴地说。

高海拔山区群众过上了“新生活”

近年来,岷县以退耕还林工程和洮河防护林工程为依托,将陡坡耕地、半石山、石质山作为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重点,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全面做好区域内的绿化。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注重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协调统一,35度以上陡坡耕地以造林绿化为重点,25度至35度坡耕地着力打造经济林片带。截至2014年底,该县完成退耕还林4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26.2%,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并进的良性循环。

在该县秦许乡扎那村,村民向记者讲起了生态修复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正在灶房里忙活的村民张娟霞兴冲冲地说:“连续三年,县上先后为我们全村176户人家安装了太阳灶,58户人家建起了沼气池和太阳能热水器,有些人家还装了电地暖、电热炕。现在做饭不用烧柴了,烧炕不用煤炭了,屋顶不见冒烟了,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生活也跟着有品位了!”

走进海拔2700多米的岷县地震重灾区禾驮乡拉路村,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墟上林立青砖白墙的钢筋混凝土二层楼房,院落围墙上饰有好看花纹图案,白墙青瓦坡屋顶上雕花兽脊尽显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连日来,村民董茂平兴冲冲地将早早订购好的液晶电视和一套组合沙发、茶几等家具搬进新家,并在客厅里挂上字画。他跟记者聊起了村里的巨变。“以前,咱拉路村群众用来做饭、取暖的都是牛粪、农作物秸秆,早晚烧水、做饭、取暖,村庄上空烟雾缭绕。如今,村里重建户新房装修时几乎都采用了新型高科技环保全暖设备,电控地暖和电炕暖、水炕暖等,实用又省钱,大伙的生活方式也都发生了彻底改变。栽花、养宠物,悠闲自在的现代生活已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属。”

“绿色革命”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2012年、2013年岷县连续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和6.6级地震侵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恢复,在岷县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两次灾后恢复重建中,我们坚持突出特色、创新模式、统筹推进,积极优化项目空间布局,高标准规划设计,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岷县国土局负责人表示,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城市相结合,与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城镇、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道路、河流、水库沿岸植被恢复相结合,与次生灾害治理相结合,切实增强修复实效。

经过近三年的“苦战”,岷县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得到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步增强,滑坡地段泥石流沟道得到治理,减少了水土流失,降低了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经整治的土地平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适合多种经济林果树和绿化苗木生长。

“绿色革命”为岷州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植树造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彻底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传统耕作方式和畜牧模式转变,促使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迈进,从种粮为主向粮经结合转变,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绿色资源。昔日贫瘠的千沟万壑,如今绿意渐浓,建设秀丽新家园的夙愿正逐步变成现实!

新闻推荐

岷县当归道地药材标准出台

本报岷县讯日前,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工信委、农牧厅、食药监局联合公布了《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认定管理办法》及《岷县当归道地药材标准》,是目前为止“岷归”人工栽培和生产营销方面的唯一权威标准。...

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再造秀美新家园 ——岷县实施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工程纪实)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