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连着下了两天的雪,屋外寒气逼人。在陇西县马河镇杨营村的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张鹏却在寒风中不停地踱步,着急地给单位领导打着电话。
“单位联合了爱心企业要来给村里幼儿园送一些过冬的衣服。雪下得这么大,我担心他们的安全,也想着孩子们能早点穿在身上。”张鹏挂了电话后,向记者解释说。
对帮扶的事情这么上心,应该是到村里好长时间了吧?
仔细一问,张鹏驻村其实还不到半年时间。但眼前这位身着格纹棉衣、牛仔裤,戴着黑框眼镜,身高一米八的大个子驻村干部,已经成了深受村民欢迎的“贴心人”。
自从2017年省总工会开始帮扶杨营村起,张鹏就和这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帮扶着两户人家,单位经常组织我们来村里。”张鹏说。
半年多的帮扶,让张鹏对杨营村的情况并不陌生。2018年8月,张鹏被省总工会派驻杨营村。半年时间,他对这里有了更深的感情。
村民张珍今年73岁,家中两个儿子,大儿子定居在酒泉,45岁的小儿子是聋哑人,一直和老两口生活在一起。
张鹏至今记得第一次去他家中走访时的景象,房子里院子里,堆满了一袋袋粮食,数量令人震惊。
为啥要囤这么多粮?张珍说:“这些粮食是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积累的。我们老了,儿子以后咋办啊,听不见又不会说话,就算我不在了,至少也不能让他饿肚子。”他的回答让张鹏鼻子一酸。
就这样,前年年底,村里易地搬迁盖的新房好了,大家陆陆续续往新房搬迁了,可住在半山上的张珍却万般不情愿。
新家虽然好,可咋放粮?那里哪有那么大的地方?粮食的事,让张珍难以迈开搬家的脚步。村里多次上门做工作,他都拒绝得十分坚决。
这可急坏了张鹏。为了让张珍搬下来,张鹏和队员、村干部们一遍又一遍上门给张珍做思想工作:这些粮食放了这么多年已经不能吃了,而且国家也不会让人饿着肚子的……
这就样,几个月过去了,执拗的张珍,最终被干部们的执着打动了,思想通了,终于同意搬迁了。
去年9月初,贴心的张鹏和队员们牵着张珍家的驴,驮着牛的饲料,从张珍半山的家中来回搬运,帮他搬了家。
搬下来后,张珍越来越开心,干部给他做工作时说的话可不是假的。水、路、电基础设施的提升,让生活都方便了好多。因为配套修建了牛棚,他养牛也不愁地方了……
“多亏了干部们,还是搬下来好呀。”张珍说。
张珍搬家,看起来是非常小的一件事,但张鹏知道,这对群众来说,却是能切实改变生活的大事。
其实,驻村工作几乎都是一个个像这样细小的事情拼凑起来的,但张鹏工作起来从来不嫌事情琐碎。提及此,他非常有成就感。
“很多群众嘴上不说感谢,但你对他们好,他们都记在心中。”张鹏笑着说,“前两天,我们组织妇女去镇里做两癌检查,大家看着我忙前忙后,都让我去家里吃饭。每当这个时候,我工作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新闻推荐
陇西讯2018年,陇西县委组织部大力弘扬“政治坚定、公道正派、业务精湛、从严律己”的优良部风,以“先锋组工”行动计划...
陇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