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峰镇抢抓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重大机遇,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发展要求和发展“南部全域旅游、北部综合园区、川区商贸物流”的目标定位,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关键,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把控“无形手”,用好“有形手”,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注重规划引领。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党委抓、支部抓、书记抓”,推行抓党建促脱贫清单式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组织动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扶贫一线“指挥部”“战斗团”“攻坚队”作用。全面推广普及“5532”“5522”“5412”和“1234”等产业促农增收模式,紧密结合文峰镇实际,探索试行“党建+”“1+1”“1+X”等党组织、党员帮富带富模式和产业扶贫模式。
——推动产业发展。打造种植基地,在马家渠、桦林重点发展款冬花,在仙家门、彭家山、汪家坡等村发展中药材育苗及党参、黄芪。种植面积2.5万余亩,参与种植群众4190余户,发动贫困户790余户,药材产量总计1.5万吨;产业带动就业,引导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参与合作组织生产经营,采取“合作社+农户”“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以及订单合作等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引领小生产进入大市场,提高农民和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
——培育新型主体。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引领全镇中药材产业发展;加强对生产大户的科技培训指导,每年培训中药材生产管理新型职业农民300人次。有意愿有需求的贫困户劳动力培训达到全覆盖,有力地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同时,精确的锁定贫困户,优先帮助其进行药材种植和贸易指导、引导和推广,多渠道推送信息,达到信息互联互通的效果,让贫困户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市场行情。
——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新开设网店20家,新增物流快递服务网点3家以上,培训电子商务从业人员200人。同时,积极推行贫困群众网上购物代购便民服务活动,切实降低贫困群众购物成本和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促进电子商务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金融支撑。对有意愿、有劳动能力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群众,通过专项贷款支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中药材产业。全镇现有扶贫互助资金协会27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资金总规模达到898.04万元,发放***贷款2352户9164.8万元,其中发展中药材630余户。
——创新模式引领。安家门村确定村委会主任郭继荣为“党建联动项目”负责人,依托康美药业资源优势,积极对接企业管理人员与贫困户,搭建服务平台,“三促”产业发展。一是“促进劳务产业发展”,组建务工小组,将贫困户中的技能型劳动力吸收其中,从事建筑行业,同比适当提高务工报酬。二是“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组建运输小组,整合本村营运车辆,实现物资转运便捷高效化,既方便企业用工用人,又增加从业群众收入。三是“促进服务产业发展”,探索在高速公路入口处发展餐饮、住宿、汽修、娱乐一条龙服务产业链,村党支部牵头打造“双创”平台,提供就业岗位,对贫困户优先安置,实现辖区内劳动力全覆盖。
文峰镇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西县城东9公里处,总面积2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4万亩。全镇辖27个村169个社、5个社区,总人口10万余人,镇域常住人口23281户82948人(城镇人口10056户24518人,农业人口13225户58430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
文峰中药材种植主栽品种有党参、红黄芪、黄芩、板兰根、柴胡、冬花等,全镇药材种植面积达25500万亩,中药材总产量15000吨。
文峰曾为全国十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党参价格成为影响全国的“晴雨表”。文峰气候干燥而又温润,极其适宜中药材的贮存,被称为“天下药仓”“西北药都”。中药材仓储量达100万吨,年交易量达25万吨,年交易额达30亿元。
2013年,文峰镇贫困人口4714户19652人,贫困发生率为34.72%。
2014年,文峰镇贫困人口2410户8975人,贫困发生率为15.85%。
2015年,文峰镇贫困人口1524户5653人,贫困发生率为9.86%。
2016年,文峰镇贫困人口为1491户5444人,贫困发生率为9.43%。
……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文峰镇2013年以来脱贫攻坚取得的优异成绩,见证了文峰镇快速发展的历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德武通讯员孙想军)自7月14日定西市陇西县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张先生因病在山东省枣庄市市立医院住院治疗,出院时通过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成功直接结算住院医疗费用以来,全市...
陇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陇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