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陇西新闻 > 正文

丹青布衣 浓墨宰相——走进陇西县黎明聚宝楼博物馆本报记者 王长华

来源:定西日报 2017-09-17 09:48   https://www.yybnet.net/

黎明聚宝楼博物馆位于陇西县文峰镇,因为收藏了大量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书画、青铜器、陶器、瓷器和玉器等而闻名遐迩。该馆已在2017年5月,被定西市“历史再现”工程领导小组命名为“陇西县黎明聚宝楼博物馆”。

若要发财大种药材

一说起博物馆里每一件收藏品的来历,馆主黎志义便有了说不完的话题。收藏不仅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大笔的资金。这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驰骋商海,慢慢地有了经济基础,兴趣爱好逐渐转移到古玩收藏行业,也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1980年,改革开放还不久,去广州卖药材是陇西一带经商的门路,但还是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那时中药材还属于统购统销的物资,必须要统一交到当地的国营药材站,私人是不允许买卖的。黎志义属于那种敢闯敢拼的人,他拿着当地出产的药材,装在提包里,压得实实的,顶多也就能装个二、三十斤,乘着火车,拿到广州去卖。在车上,还要随时防备检查。到了广州南站,下车后,凡是到了此地的药材,都要缴纳5%的费用,这让黎志义这些“药贩子”苦不堪言,本来就是小本生意,药材还没有卖出去,就要先挨一刀。

有一次,黎志义碰到在广州开会的定西地区行署副专员李克勤。李克勤听说他们来广州卖药材,就说,正好,广交会上的领导同志很想听听如何发展经济的建议,你可以讲一讲!

黎志义一听,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会上,黎志义果然放了一“炮”。他说,种草种树,何时致富?要想发财,大种药材!我们甘肃有的是中药材资源,要尽快脱贫致富,走中药材的路子,可能会更快一些!但是,就连广州这个改革开放走在前面的大城市,也不给我们甘肃的中药材开绿灯,倒是设置了重重障碍。他还举了广州南站乱收费的例子。当时,中央给甘肃确定的发展方针就是种草种树,绿化甘肃。

这一“炮”,简直就是和中央的政策唱反调,把大家给震懵了!

不过,会后,马上就有媒体和他联系,通过调查,发现黎志义反映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过了不久,黎志义就收到了甘肃省委发给他的电报,说他的发言内容很重要,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会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当时,黎志义还在福建做生意,电报一直发到了福建。

受到这一鼓舞,黎志义搞经济的思想更为活跃了。

1984年,他在文峰镇成立了“陇西县黎明文化中心”。民营企业家创办文化事业,这在全省来说,都算是走在前面的。

1985年9月,甘肃省在陇西县召开了“全省城市群众文化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黎志义的“黎明文化中心”作为现场会的参观点之一,受到了200多名与会代表的关注,大家纷纷对他创办文化企业的做法称赞不已。

黎志义到现在还保存着当年开会时的材料,有时任中共陇西县委书记陈得录的讲话稿,还有时任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的张正杰在会上所做报告的油印件……

时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的聂大江感慨地说,黎志义不识字,却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定西地区文化界的一颗明珠!

1987年,甘肃省政府组织全省的商业界人士,去浙江温州参观了桥头纽扣市场。回来后,黎志义想到,温州能够把一个小纽扣的生意做到全国最大,最精,我们也应该向人家学习!当时,典当行业在温州已经放开。经过深思熟虑,黎志义在文峰镇开办了“陇西县黎明当记商行”,这在全省又是第一家。

“黎明当记商行”成立后,就有顾客陆陆续续地把家里珍藏的古玩等等拿来典当。从那时起,黎志义就开始进入古玩收藏行业。

经过30多年的积累,“黎明聚宝楼博物馆”已经收藏了古字画200多幅,青铜器30多件,陶器20多件,瓷器200多件,钱币3万多枚,纸币1000多张……

敲诗读画养竹听松

书画是“黎明聚宝楼博物馆”的收藏精华所在。

清代甘肃籍书法家朱克敏的行书作品,在众多的书法藏品中,别具一格。

朱克敏(1792-1873年),字时轩,号游华山人、凤林山樵,晚号太华山人、颐道人,甘肃皋兰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自幼攻读经史,博览群书,书画俱佳,长于诗文,在陇右颇负盛名。

朱克敏流传于世的书画作品甚多,如在北京故宫的书法藏品中就有其佳作,多受世人瞩目。朱克敏在书法上用功尤深,篆、隶、真、草诸体皆备,最有创建的当属隶书。

他以其个人的审美趣味来改造隶书,发展成为自己气魄博大的风格。它不同于郑板桥的“七分半书”,也不同于伊秉绶的“八分之体”,以其自身的阅历、身世、才学凝结的心智,追求一种雄阔、含蓄、静穆之美。在其隶书“活计敲诗读画,生机养竹听松”一联中,透露出一种恬淡与闲适。

朱克敏的真书、行书、草书作品中,也能感受到这种激荡人心的心理体验。其真、行、草书作品均受时风所致,追求汉唐雄风。清代包世臣在《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中写道:“真书虽不入晋,其平实中变化,要自不可及”。朱克敏的真书有六朝气象,力追真率,无丝毫做作之气。观其册页《坤象》篇,体势开张,左高右低,欹侧取媚,端庄安详,意与古会。行、草书作品稍逊于隶书,取法高古宏阔一路,清健雄奇,直追颜鲁公。他于《争座位稿》用功最勤,曾反复临习,深得其笔法三昧。

作为书法家的朱克敏,不仅上追魏晋两汉碑版刻石,而且下及宋元明清诸法家名帖,对“宋四家”诸法帖作过认真的研究,力争如《书诀》中所云:“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而重按,如水流云行,无稍间断,永存乎生意。”他的书法作品中无喧嚣气,无世俗气,作为一介布衣书生,这一点犹为可贵。

清初画圣四王并列

在“黎明聚宝楼博物馆”的书画收藏品中,被誉为“清初画圣”的王翚的一幅山水画,格外引人注目。

王翚(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王翚自幼嗜画,继承家学,又随学黄公望画法的同乡张珂学画,很早便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王翚师从王时敏、王鉴,但他所画山水不拘于一家,广采博揽,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王翚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王翚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因而,他所画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灵动。王翚作画喜好干笔、湿笔并用,而且多以细笔皴擦,画面效果比较繁密。他早期画风清丽工秀,晚期则倾向苍茫浑厚。章法富于变化,水墨与浅绛渲染得法。也有评者指出,王翚用笔过于圆熟,某些画则显得刻露,墨法少有变化,构图略感壅塞。

令人惊喜的是,“山水四王”之一的王原祁的作品,在“黎明聚宝楼博物馆”里也有一幅。

王原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以画供奉内廷。康熙四十四年,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六年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祝寿。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当时,“山水四王”,形成娄东画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成为正统派中坚人物。

纵酒逞笔神韵飞动

在“黎明聚宝楼博物馆”中,马元驭的花鸟四扇屏,堪称该馆的收藏精品。

马元驭(1669—1722年),清代画家,字扶羲,号栖霞,又号天虞山人,江苏常熟人。俗名马眉子,画传家法,而气韵超逸突过乃父。赋性落拓,纵酒逞笔,乃益豪放。写生得恽寿平亲传,又与蒋廷锡讨论六法,故没骨画益工,神韵飞动,不拘陈迹。马元驭自以为得沈周、陆治遗意,其超纵处诚有陆氏风规,而老健远逊石田,盖能品也。兴至之作,逸笔尤佳,多用水墨,书亦隽雅。卒年五十四。

传世作品有《南溪春晓图》《鹰栗图》《秋塘清兴图》。

洒然出尘吴中佳手

“黎明聚宝楼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孙枝的一幅花鸟卷轴,画笔细腻,意境幽深,尤其引人注目。

孙枝(公元16-17世纪初)〔明〕字叔达、微之,号华林、华林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工书善画,长于山水,师法文征明。明姜绍书《无声诗史》谓其“石树葱秀,毫素间有洒然出尘之致,亦吴中佳手也”。所作山水意境幽深,风格秀整,花卉、人物亦佳,曾学唐寅而气韵笔力不逮。为吴门派画家之一。其画法出自文征明,石树葱秀,毫素间有洒然出尘之致,花卉、人物亦佳,人物注重大型画面,如《画卷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所作《九龙山居图卷》,盖学唐寅而不及者。

浙派名家笔势狂放

明代画家张路的人物画也是“黎明聚宝楼博物馆”收藏的精品。

张路(1464-1538年),明代画家。字天驰,号平山,大梁(今河南省开封)人。未入仕途,游情于绘画创作。绘人物,师法吴伟,笔势狂放而草率。山水学戴进“狂态”,用笔豪放纵逸,水墨酣畅淋漓,与朱端、蒋嵩、汪肇等同为“浙派”名家,亦工鸟兽、花卉。早年画学戴进,临摹能肖其神,画法工细。至南京后,又宗法吴伟,变为粗笔写意。他善画人物,多绘神仙、士子、渔夫,形象质朴,神态清朗,具高昂向上的气质。景致简略,笔墨遒劲,风格豪放,然少秀逸和蕴藉之致。为浙派健将,亦开后来学者粗率之风。他具有典型风貌的水墨写意作品较多,人物多用顿折的重墨线条勾勒,山石以粗犷的笔触作大斧劈皴,运笔迅捷,水墨淋漓,具有豪放动荡的气势。

东雪老人峻品清怀

范振绪的书画作品在“黎明聚宝楼博物馆”中的数量较多。

范振绪(1872-1960年),字禹勤,号南皋,晚年号东雪老人、太和山民(因其祖上居住于甘肃省靖远县双龙乡,该向境内有名山太和山而得名),祖籍甘肃省靖远县。

范出生于北平,1881年9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娄氏扶柩回故里靖远,故居在县城会馆巷。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勤奋笃学。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甘肃早期参加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中国著名书画家。

1915年袁世凯称帝,拒绝参与复辟活动,赴南京。1916年出任河南省孟县知事,3年任期届满后回北京,深居荣宝斋从事书画创作,维持生计。

1940年被选为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1941年与张大千同往敦煌,研究壁画,抢救国宝。

帖学大家浓墨宰相

更令人驻足观赏、赞叹不已的,是清代刘墉的书法作品。他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刘墉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朝徐珂称赞刘墉:“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刘墉还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

中西合璧焕然一新

有意思的是,郎世宁的画作在“黎明聚宝楼博物馆”中也有收藏。

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意大利米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主要作品有《百骏图》《乾隆大阅图》《瑞谷图》《花鸟图》《百子图》等。

郎世宁的主要贡献在于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堪称郎世宁新体画。郎世宁来到中国后仔细研习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以其独创的新画体博得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从现存的郎世宁亲笔画迹来看,它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确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从“黎明聚宝楼博物馆”珍藏的作品来看,确实体现了这种中西合璧式的画风。

新闻推荐

陇西狠抓易地搬迁助力脱贫攻坚

陇西讯(通讯员贾栋)近年来,陇西县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解决贫困群众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换新颜的有力举措,不断完善配套各类服务设施和后续产业,确保了搬迁户搬得出、住得稳、能致...

陇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丹青布衣 浓墨宰相——走进陇西县黎明聚宝楼博物馆本报记者 王长华)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