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宋振峰 侯小宝 何成军
生产合作跟上了,产业规模壮大了。但无论“农资下乡”还是“农产进城”,都面临“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亟需铺就一条流通的“驰道”!
在“三位一体”改革中,在流通领域“颇有资历”的供销系统站上了前台。临洮县构建起“县供销公司+供销联盟+村级供销合作社”的供销服务体系,成立了甘肃陇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触角伸向18个乡镇、323个村。
新老合作,经济资源携手,共同织出一张“密网”,实现了供销合作组织行政村全覆盖。
线下“张网”,线上“触网”。
临洮又借机打造数字乡村,加速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生产、电子商务、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等发展中的应用,让“数字产业化”,也让“产业数字化”。
网路
“老刘,你要的化肥到了,你来数数。”一辆从县里开来的农资配送车,停在临洮县峡口镇党家墩村村民刘学刚家门口。50袋二铵、200袋碳铵,由工人整齐地码放在院子里。
“以前买化肥,得开三马子去10公里外的新添镇街道上。自从用上‘数字临洮’平台,通过手机就能选择想买的农资,还能送到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刘学刚告诉记者,自己挑选好农资后,就把需求告诉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兵,由他集中其他村民的订单后,统一在平台上的农资直供专区联系下单。
“平台上的化肥都是大品牌,质量有保障,价格也便宜。还有,对咱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袋二胺补贴20元,复合肥、有机肥补贴30元。以前自己买,花时间不说,一袋就要3元的运费。”刘学刚说。
让村民们如此信赖的“数字临洮”平台,是临洮县在推进“三位一体”综合改革中对数字乡村开展的大胆探索。2019年9月21日,他们与阿里巴巴合作启动的这一数字平台,使“手机”变成了“新农具”,“上网”变成了“新农活”。
数字临洮平台,不仅仅让农资送到农户家,还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采访党家墩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兵时,他的手机屏幕上,新的信息不停闪动着。村微信群里,有人要卖农产品,有人想买牛犊,都托他来帮忙。(下转3版)
新闻推荐
临洮讯开春以来,临洮县农技中心组织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共200多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旱作农业技术指导,抓示范点建设、...
临洮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洮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