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晓军
七月是定西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太阳炙烤着大地,土壤里散发着焦味。
在临洮县漫洼乡老地沟村,时值中午,直射的阳光让人无处躲藏,大多数人选择了在家午休纳凉,整个村子静得仿佛睡着了一般。
年过六旬的冯忠,匆匆吃过午饭,碗给桌上一放就起身朝门外走去。
冯忠住在一个绿荫环抱、环境雅致的小院里,一字排开的老式青瓦房曾经是全村最气派的房子,如今跟村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砖瓦房或小洋房相比,老冯觉得自己的房子已经相形见绌。
这天下午,因为自家地里尚无要紧的农活,他决定去蔬菜种植户蒋发荣的菜地去铲甘蓝,双方约定工钱80元。
“反正在家闲着也没事干,不如给人家干活还能挣两个零花钱。”冯忠说。
估计装起一车菜可能需要好长时间,临出门前,冯忠走进牛圈给三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多添了一些饲草。
“体型最大的那头牛现在能卖多少钱?”
“按目前行情,大概能卖2万元。”
因为要赶时间,冯忠顾不上和来访的客人闲聊,骑上电瓶车往蒋发荣的菜地赶去。
“这两天菜价正好,一斤甘蓝进库价就8毛5分钱,卖掉一车菜能收入2000多元,得赶紧去铲,不然天黑前就装不起车了。”说话间,冯忠骑着电瓶车拐过一个路口已不见了踪影。
蒋发荣是老地沟村的种菜大户,今年种了5亩露地甘蓝。当冯忠来到菜地时,蒋发荣夫妻俩顶着烈日已经在地里干了好一阵子,铲下的甘蓝菜堆在一起像一座座小山包。
其实,老地沟村前几年是不种蔬菜的,主要原因是缺水。
种菜缺水犹如人体缺少血液。怎么办?打机井!
时任老地沟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沈剑虹向帮扶单位领导提出建议,在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很快打成了一眼36米深的灌溉机井。
水的问题解决了,但要让种了一辈子洋芋的老百姓改种蔬菜谈何容易。
“种菜不像种洋芋,得精耕细作,操心劳累不说,主要还是缺技术。”大多数群众心存顾虑,自然与上门宣传动员种菜的帮扶干部不对眼。
但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人就是蒋发荣。
2018年,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老地沟村第一批28栋钢架塑料大棚建成投用。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蒋发荣也无偿分配到一座大棚。
有了棚不等于会种菜。一切从零开始,村上请来了农业技术专家手把手地给群众教。从育苗到定植,从施肥到浇水,蒋发荣都学得极为认真。当年,他就学会了菜花、娃娃菜、辣椒、西红柿的育苗技术。2019年春节,他种植的反季节辣椒开始上市,仅一茬蔬菜就收入了2万多元。
“想不到占地不到一亩的菜棚,一年就能收入两三万元,相当于种20亩洋芋。”大家看到蒋发荣靠蔬菜种植,不但挣了钱,而且脱了贫,这给一些观望的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今年村上再建大棚吗?”“听说乡政府要建蔬菜市场,什么时候能建好?”“村上的路不好走,菜种了拉不出去怎么办?”大家开始关心和讨论与蔬菜有关的问题。
目前,老地沟村蔬菜种植面积达200亩。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修路成为菜农们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诉求。
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老地沟村的3条共4.5公里通社水泥路分批列入2018年和2019年以工代赈村社道路硬化项目。
看着平坦的水泥路从家门口经过,张海军感觉恍如做梦。前些年,住在白坊社村头的他,每到下雨天就出不了门,门前的土路滑得“搭不住脚”,更别说农用车拉菜了。
张海军是全村有名的种菜大户,不仅经营着两座日光温室,而且种有7亩露地蔬菜,一年种菜收入近10万元。现在,他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了。
相比种菜,老地沟社的蒋发明更热衷于搞养殖。当蒋发明把“肥得流油”的耕地全部种成草时,许多村民感觉这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败家”。
蒋发明不管这些,他的心中自有一本账。当别人家地里洋芋花开正妖娆、麦浪滚滚待开镰的时候,他却把刚抽穗的玉米杆子全部砍倒做成青贮饲料。深秋到立冬之际,当别人正在采挖洋芋的时候,蒋发明地里二茬种植的燕麦草又迎来了收获。
就这样,蒋发明不但把耕地没有撂荒,而且把种地的效益发挥到了极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开始流转其他村民的土地种植饲草。
2019年,蒋发明又新建了两栋圈舍,他的目标是实现100头牛的养殖规模。而且,他还成立了合作社,计划带动更多的养殖户抱团发展。
连进军就是在蒋发明的带动下开始养牛并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连进军是家中老大,按照农村习俗,结婚后得和兄弟分家,各过各家的日子。
“刚分开家的那两年,日子过得真是难肠。”连进军回忆起前几年过的日子,心中五味杂陈。那时候,家里分给他的地少,一年各样庄稼都种点,也就勉强刚够吃,更别说攒钱建房子。
分家之后,连进军借住在大伯家的两间土坯房里,这一住就是两年。2017年,他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走进连进军家,小院收拾得干净整洁,屋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地板擦得明亮如镜,市妇联颁发的“美丽庭院”证书被主人摆放在显眼位置。
在院落一角,新建的卫生厕所刚刚竣工,只待安装门窗和洗浴设施。
“以前农村的茅坑既臭又脏,有的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进连军说,现在农村推行“厕所革命”,他是积极响应,带头行动。
“夏天天气热,劳动回来痛痛快快洗个澡多舒服呀。”连进军说,在建厕所方面他舍得花钱,所以他建的厕所成了全村的样板。
在老地沟村,许多像连进军一样逐渐富裕起来的老百姓,开始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
老地沟,这个曾经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如今通过发展种养产业,全村老百姓收入明显提高,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9年,全村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301元,累计脱贫65户22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2%,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蔬菜种植户蒋发荣和妻子顶着正午的烈日抓紧收获早熟甘蓝。本报记者杨晓军摄
新闻推荐
一带一路?润泽(临洮)智惠产业创新城项目开工唐晓明出席并宣布项目开工
本报讯(通讯员杨忠平文军)7月25日上午,总投资60亿元的一带一路·润泽(临洮)智惠产业创新城项目开工仪式在甘肃南部(...
临洮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洮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