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临洮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 吕瑞芳“万

来源:定西日报 2019-02-28 08:4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吕瑞芳

“万类人间重与轻,难凭高下作权衡。

凌霄羽毛原无力,堕地金石自有声。”

这是我国诗坛巨擘臧克家写给吴辰旭条幅中的一首诗,这里用来评价他的毕生追求和文学创作的成就极为贴切。吴辰旭一生筚路蓝缕、天道酬勤,在文学和新闻这两个不同的领域均有建树,其创作的大量作品,热情讴歌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书写了对祖国、对人民的一腔忠诚和热忱。

洮河之子著作等身

吴辰旭1941年生于甘肃定西临洮县辛店镇,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灿烂辉煌的辛店文化。吴辰旭生长于此,自幼受到古文化的熏陶和洮河美景的渲染,上大学后又受到系统的文化教育。他从心灵深处热爱文化,并且把这种热爱酿成诗情,化为诗行,引吭高歌。他歌唱神奇美丽的莲花山,歌唱如火如霞的十里桃园,歌唱绮丽多姿的漓江,歌唱汹涌澎湃的黄河,歌唱广袤无垠的大西北。

吴辰旭说:“我是喝洮河水长大的,少时为了求学离开临洮,在外一住就是60多年。离开家乡时间越久,思乡之情就越重。但洮河已化入我的灵魂,有洮河水滋润着,生命之根就不会干枯。”

吴辰旭回忆,第一次离开家乡进入西北师院附中就读,想起母亲,就想起洮河,心中一阵酸楚,睡在通铺上,暗自流泪。当年的一次作文,就是歌颂洮河、怀念家乡的,因为有真情实感,作文不但得到老师好评,还被选入《兰州市中学生作文选》,这是吴辰旭走上写作道路的初始。

此后不久,吴辰旭以《洮河两岸好风光》为题,写了首民歌体的短诗,发表在1959年的《红旗手》(即《飞天》前身)杂志上。那一年夏天,为了挣学费,吴辰旭暑期在外打工,老师把他叫去,鼓励说,“肖洛霍夫23岁能写出《静静的顿河》,你能不能在23岁写出《静静的洮河》?”这话对当时的吴辰旭震动不小,但也能看出老师对他的期望之高。

时光如梭。如今的吴辰旭已是甘肃省颇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1988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鸿爪集》,汇集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十多年的诗作;1989年又出版了诗体报告文学集《镍都,凤翥龙翔的故事》;1990年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在大千世界里》,展现了一批个体经营者的风采;1991年出版了杂文集《温柔的力量》;1993年又出版了报告文学集《窗口启示录》;1994年出版了散文诗集《西出阳关》;1995年出版了诗歌评赏集《风流诗人风流诗》,评析了古今中外世界著名诗人的爱情诗和他们的爱情故事。主编了诗集《唱给毛泽东的歌》和《丝路诗丛》。还写了电视专题片文学脚本《希望的土地》《滚滚白龙江》《陇上壮歌行》等等。近60年的笔耕不辍让吴辰旭成了名副其实的多产作家,“一年一书”或“一年两书”的数量在甘肃省作家中也是少有的。

试想,在漫长的时间序列里,能持续保持生命力绽放的精彩,没有价值信仰的引领和对其意义的执著追求,没有对写作发自肺腑的钟情,一般是很难做到的。

采访吴辰旭时,他正在重新整理自己近60年发表的文章,计划于今年出书成册。期间,吴辰旭花费了大量心血,光搜集就很不容易,再对这些从历史深处起底的庞杂文字,进行分类、筛选、甄别,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这对一位年近耄耋之年的老人来说,几乎是难以承受的,但他还是亲力亲为,因为吴辰旭坚信,文字这东西非同一般,是从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中流淌出来的,字里行间散发着特定时代的生命气息,除非万不得已,只有他自己才能进行这项繁杂的工作,别人是不好代劳的。

堕地金石自有声

“据说,记者是人们羡慕的职业。这自然很好,如果这羡慕是指为国家分忧解难,代人民立言鼓吹,或者通过您辛勤劳动获得可观报酬,都是值得称道的。否则,鼠窃狗盗,呼朋引类,招摇街衢,借笔营私,对此,别人羡慕过后,恐怕就尽是诅咒了。”

这是吴辰旭老先生在《老记苦乐》里的一段文字。

吴辰旭也是一位在甘肃省新闻行业兢兢业业工作了30多年的资深编辑、资深记者。他说,我们这帮老茬子,对年轻记者是羡慕得很,他们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

吴辰旭1968年调入《甘肃日报》,曾主持该报文艺副刊《百花》编辑工作,后任《少年文史报》(现名《少年文摘报》)总编辑,2001年退休后返聘至《甘肃经济日报》任常务副总编、高级顾问。

和吴辰旭一起共事过的现任甘肃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王博业回忆,我与先生结识,纯属偶然。20年前,我在广东打拼多年后,返回兰州想干一番事业。相继竞聘到已经陷于瘫痪的《甘肃经济日报》和困难重重的《神州诗书画报》,并在《少年文摘报》担任经营主管。三报鼎立,不到5年时间都解困复苏,生机勃发。这一切,先生都付出了艰辛和心血,特别是他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出色的写作能力,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宽厚待人的长者风范,成为三报数百员工逆境突围的精神力量。

媒体身份也让吴辰旭练就了一双高度敏感的新闻眼,他的杂文大多立足社会事件,读起来格外接地气,全无无病呻吟之感,并总有让人拍案叫绝之处。

吴辰旭说,杂文是新闻和文学的完美结合,要具有高超的思想性和精湛的文学笔法,它必须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思想穿透力,言他人所不言、不敢言和不能言。当前,杂文极易和时评相混淆。杂文和时评相比,更讲究艺术性,但好的时评也就是一篇艺术性较强的杂文,所以,两者之间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吴辰旭在报社工作期间,写过许多评论员文章,这些优美雄健的文章就像报纸的旗帜,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抱着新闻守望者的拳拳之心,将近耄耋之年的吴辰旭告诫记者、告诫年轻人:就像自然界一样,在同一个季节里,并不是所有的草木都能开花,并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结成果实,并不是所有的果实都很饱满。我们也曾年轻过,也曾风光过。是时间的雕刀凌厉地刻出我们这般老态。所以,请珍惜自己的青春,不要等到将来对镜览容时,只剩下一张装过酒的臭皮囊。

凤凰愈老声愈清

本文开头所引诗句是臧克家给吴辰旭写的一帧书法条幅上的一首诗。臧克家与吴辰旭的忘年之交,源于二人在文学上的热爱和共鸣。

不仅于此,国内多位文学大咖都对吴辰旭的作品评价极高,以下是简单摘的几段:

“兄之金蔷薇很有味道,与一些无病呻吟的鸡汤完全不同。有感而发,思想含量就高,为赋新词强说愁,就难免寡淡无味。文章还是鲁迅说的,写不出来不硬写,才是真理。我高中时代读过一本阿拉伯人萨迪写的《蔷薇园》,很精彩,至今还记得里面的警句,譬如:作战之前选好对手,或者把他打败,或者容你逃走。兄之“金蔷薇”庶几近之。积以时日,有了规模,即可出版了。”——李下,又名瓜田,著名杂文家,原《红旗》杂志主任编辑。

“吴辰旭为诗,意境宏丽,有大赋气韵:为新诗理论,功夫深厚,高论迭出,论文被有关专家指定为研究生必读资料;为杂文,以一支正义之笔针砭时弊,扶正抑邪,引来社会广泛赞誉。”——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彭金山。

……

更有意思的是,吴辰旭这几年玩起了微信,他将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感悟发到朋友圈里,并且每天都迫不及待与大家分享。通过手机,我们看到的,不是所谓的“诗人、杂文家、诗歌评论家”,而是一个给我们谆谆教诲、亲切和蔼的老人,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人文情怀让人感觉无比亲切。

西藏山水画派创始人、著名画家刘万年对此有言:建议朋友们都把吴辰旭加入朋友圈,读他的微信好比他办的报纸,满满的正能量,而且全是知识、学问,充满趣味,免费阅读,上天不吝给吴辰旭健康,我们获取营养多多。

如今,吴辰旭虽处高龄,但仍工作不辍,社会应酬繁多,登门求他写赋、写序、拟联、撰评的,从没间断过,且省内省外都有,他从不看菜下碟,工人、农民,还是打工者,都很少拒绝;躬临拜访、求教、审稿、征询的,也有不少,包括个人、单位或政府机关的,他很少推辞,虽然绝大多数是义务劳动,但他从不计较,竭诚尽事,以来者满意为快事。吴辰旭把别人求己看作是对自己最大的信任与尊仰,这是拿什么都换不来的荣誉,所以十分珍惜。

“先生在新闻、文艺两界有崇高的威望,这为我们文化团队树立了榜样,也是我们开拓精进的一种力量,和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王博业评价道。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的吴辰旭,虽雪染双鬓,却诗心不老,文笔常健,就像一株经霜的劲竹,愈加坚韧地在人生舞台上蓬勃着旺盛的生命力。

新闻推荐

定西市冬季道路保通保畅百日行动成效显著

自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冬季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大战100天专项行动以来,定西市公安机关迅速行动,集全警之智、举全警之力,以最高...

临洮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洮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欢天喜地庆佳节2019-02-20 02:30
猜你喜欢:
评论:( 本报记者 吕瑞芳“万)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