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亚海
通讯员刘婷婷
提起临洮县红旗乡扎马圈村党支部书记张德胜,父老乡亲无不交口称赞,竖起大拇指。2016年张德胜当选为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他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
当年十八九岁的张德胜,也是浩浩荡荡的务工大军中的一员。经过多年的闯荡和打拼,凭着勤劳肯干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张德胜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小老板。虽然自己的日子逐渐富裕起来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那片生他养他的故乡热土,无论村上有什么公益事业,他都积极响应,主动捐资出力。
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张德胜被高票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党的信任和群众的期待,从当选那天起,他开始了踏上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征程。然而,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个难题:村里水源严重缺乏、砂性土壤广泛分布,灌溉难一直是萦绕在大家伙心头的一块病。张德胜从小就体会了庄稼无法灌溉、玉米干枯而死的那种切身的焦灼感,解决群众的灌溉难题成为上任后第一件大事情。
从那天开始,他每天都是乡上、县里、省城的来回跑,想尽一切办法争取项目,有时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申请的项目在县乡相关部门的一道努力下,终于得到了批复。扎马圈村提灌新建项目分两期完成,总投资近500万元,项目建成后,为村上盘活和新增了2700亩水浇地,解决了出水、进水问题,为全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村民张本明的话说,“这提灌是我们群众的生命线!”
水的问题解决了,村上的地盘活了,但张德胜知道,村上要长远发展,群众要致富,仅靠土地还不够,闲不住的他又把目光瞄准了文化旅游。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扎马圈村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扎马圈村与永靖的叭咪山景区相连,叭咪山作为道教圣地,庙会期间来这里的信众、游客数以万计,由于没有通往景区的路,这些游客都是要从扎马圈毗邻的上堡子村坐船到景区,如果坐不上船的,都要从扎马圈村翻山越岭到景区。
张德胜心想,如果修一条扎马圈村到叭咪山的路,这些游客都可以从扎马圈开车到景区,不仅距离近了,而且可以在村上停车歇脚、吃饭观光,品味我们的农家风情,让乡亲们发展农家乐,增加收入。
说干就干,在前期没有争取到项目支持的情况下,张德胜通过多方动员筹资,克服种种困难,把前人走的羊肠小道,修成了扎马圈至叭咪山全长10.8公里、宽6米的沙化路。修路期间,他和干活的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风雨无阻……
历时两年多,这条路路基已全部成型。站在山顶往下看,陡峭的山崖上,“之”字形的路如刀劈斧斫一般,蜿蜒而去。从下往上看,就是一架登天的天梯,让人头晕目眩。前来参观旅游的游客看了这条路后,直呼不可思议,“以前这就是一条羊肠小道,现在车能开过去,太方便了,这路太震撼了!”
在向游客介绍时,张德胜不无骄傲地说:“这条路上的每一个弯道、每一块石头,我闭着眼睛都清楚。”张德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靠山吃山,他说等明年开春后,将在路旁和山坡全部种上经济林,然后在经济林中养上散养鸡,给前往叭咪山景区的游客提供吃住,再给群众增加一笔收入。
“既然老百姓把我选成人民代表,这也是老百姓对我的信任,我要用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出点子、谋服务、谋发展,让老百姓富起来,过好每一天。”致富路上,张德胜的话语铿锵有力!
新闻推荐
一要全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落实抓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十大行动”,争取到2018年临洮县28个贫困村、4000户、1.7万贫困人口稳定实现脱贫,贫困面下降到5.78%以下。二要精心推进重点项...
临洮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洮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