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学生龚花,是甘肃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父母很早就失去联系,一直跟着叔叔婶婶生活。龚花在临洮县椒山中学上初一,今年,她获得了“椒山娇子”的称号。
龚花一入学,椒山中学就把她列入了“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名单。龚花的大婶刘爱萍说,她和龚花的班主任陈得烈老师经常沟通,交流龚花寄宿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学校还特别安排了拥有“二级心理咨询师”的生物老师薛桂林担任心理辅导老师,帮助龚花以及其他相同处境的留守儿童应对心理方面的障碍。
通过长期和留守儿童谈心,薛桂林发现,留守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是孤独和不自信。“我们不会特意强调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的区别,这样有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我们只是在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多地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呵护,帮助他们的成长。”薛桂林说。
临洮县椒山中学副校长王维明告诉记者,学校通过精细化管理,帮助农村贫困家庭为主的留守儿童适应城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别强调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截至2016年12月,贵州省共有留守儿童超过80万人,12岁的骆红飞和11岁的骆京林两兄弟就属于这个群体。家住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泥凼镇老寨村的他们,父母都远在广东务工,两个孩子平时住校,周末和假期独自居住在老寨村的三间大房子里,孩子们平日里主要由住在附近的爷爷看管。
两个孩子非常爱笑,性格也比较活泼开朗,但是记者一提及他们的父母,哥哥马上就哭了。“开学后就再没见过爸爸妈妈,已经3个月,家里的手机没钱了,就一直没和他们通上话。”
“我接触的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蛋壳心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姜亚穹说,孩子认为社会不接纳自己、不信任自己,实际上是自我不接纳社会、不信任社会。
2016年7月底,黔西南州正式启动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实验区建设,依托民政部门开发建立的全省学龄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结合教育部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精准帮扶到人、结对帮扶全覆盖,保障孩子们安全、健康、快乐成长。
据甘肃省教育厅介绍,甘肃将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启动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积极推进标准化中小学心理辅导和咨询室建设,指导中小学校建好和用好心理辅导室,配齐心理辅导教师,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从2008年开始,甘肃省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省心理巡回辅导活动,历时7年实现了全省87个县(区)全覆盖,累计15万名中小学生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
(据新华社兰州6月6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世智夹在两山之间的三益村,是临洮县太石镇的一个贫困山村。3年前,全村291户农户中,有116户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53元。因为穷,村里人纷纷出去“闯”世界,至今全村...
临洮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洮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