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洮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勤奋耕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谱写了春华秋实的新篇章;在服务农村金融蓝海的火热实践中奋勇拼搏、锐意进取,描绘了富民兴行的新愿景;在金融创新的时代浪潮中锐意革新、奋楫争先,迈上了创新驱动的新路子。至上年末,全行存贷款规模分别位居全省农村信用社第15、16位。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农村信用社年度综合经营先进单位殊荣,并被临洮县委、县政府授予“2016年度纳税突出贡献企业”和“2016年度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特别是去年以来,临洮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金融创新举措,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金融***工作,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为临洮县的精准脱贫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日前,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临洮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强。
记者:金融助推***,关键是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临洮农商银行是如何对接金融扶贫工作的?
王强:根据金融扶贫工作的需要,临洮农商银行及时制定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实施细则、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业贷款操作规程、易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操作规程、扶贫互助资金担保贷款实施方案等实施办法、操作规程及工作方案,引导信贷资金重点向***领域集中。一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贫困村道路交通、水电保障、危房改造、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增强贫困村的发展后劲。二是助力产业扶贫。积极做好贫困村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民族文化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不断完善承接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配套金融服务。三是助力就业创业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支持贫困农户、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妇女、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创业,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及服务业的信贷支持,提升就业创业水平。四是支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好贫困村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生态移民等项目建设的金融服务工作,支持结合地方特色发展生态经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记者:金融扶贫工作要落地生根,因地制宜开发适销对路的金融扶贫信贷新产品至关重要。临洮农商银行推出了哪些特色信贷产品?
王强:一直以来,临洮农商银行扎根县域,深耕农区,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扶贫信贷产品。一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该贷款品种是临洮农商银行推出的基础性金融服务品种,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额度和有效期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提供担保的贷款,“一次核定、随贷随用、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以贷款方式灵活、审批手续简便、贷款额度较小、资金周转较快等特点深受广大贷款户的喜爱。截至2016年末,存量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达4780笔34094.27万元;二是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业贷款。为促进临洮县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临洮农商银行推出特色信贷产品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业贷款,该类贷款是指以支持发展规模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为重点,由省县两级财政和农户共担利息的一项政策性惠农贷款。截至2016年末,存量“双业”贷款达54笔960.5万元;三是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该贷款品种是为了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而专门向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发放的,由财政贴息的建设住房贷款。截至2016年末,存量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达414笔2021万元、扶贫搬迁委托贷款达2835笔28476万元;四是扶贫互助资金担保贷款。该贷款品种是临洮农商银行通过创新运作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据财政扶贫资金效应,解决贫困农户生产经营中“有想法、缺资金”等实际困难而推出的信贷产品。截至2016年末,存量扶贫互助资金担保贷款达980笔3567.6万元;五是巾帼致富小额贷款。该类贷款主要面向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农村经济中创新发展、自主创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广大农村妇女。截至2016年末,存量巾帼致富小额贷款达404笔2000万元;六是农户联保贷款。该贷款品种是临洮农商银行为提高信贷支农服务水平,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而推出的信贷产品。截至2016年末,存量农户联保贷款24万元;七是扶贫再贷款。临洮农商银行不断调整信贷结构,信贷投放重点向产业项目倾斜,主动搞好金融服务对接,延伸支农服务,充分发挥支农优势,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流通领域和农户等环节入手,大力支持发展县域具有资源优势的马铃薯、蔬菜、花卉、建筑等特色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向人行申请扶贫再贷款10300万元,选择太石镇三益村、玉井镇白塔村整村推进,全面铺开贷款扶贫。通过支持地方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辐射带动扶贫效果,以“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的订单农业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记者:目前,金融行业在大力推广普惠金融,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金融服务。而普惠金融与***密不可分,临洮农商银行在推进普惠金融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强:目前,与临洮农商银行建立信贷关系的农户数为14407户,占全县总农户的12.37%。临洮农商银行已设34家物理网点、41台ATM机、3台查询机、34台壁挂式终端,布放三农终端53台、惠民终端112台,为广大农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发展683台POS机具、20家电子商务商户,金融服务覆盖全辖18个乡镇,180个村民委员会,行政村覆盖率为55.7%,基本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了现代化存款、取款、转账、消费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拓展支付结算空间,提高了金融服务能力,临洮县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记者:在谋划今年的整体工作时,临洮农商银行提出了“坚持以***为首要任务,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社区银行、零售银行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有哪些具体的保障措施?
王强:临洮农商银行今年的工作重点和总体思路是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普惠金融,积极适应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为首要任务,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社区银行、零售银行为目标,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努力促进临洮农商银行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一是以支持脱贫攻坚“一号工程”为首要任务,持续加大扶贫信贷精准投放。紧密加强与县委、县政府的联系,精准对接产业扶贫的融资需求,持续加大信贷投放,为贫困地区发展山区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和创业增收,以及道路建设、危房改造、学前教育、易地搬迁等提供更加密集的信贷资金支持。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政策性贴息贷款等政策,积极探索完善各类种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推进贷款模式及信贷产品创新,不断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带动贫困农户致富成效明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农民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二是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新增贷款以农户和小微企业为主,重点拓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小微企业贷款,严格执行贷款利率上限标准,努力实现农户贷款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目标。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和《甘肃省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意见》,准确对接“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十百千万”工程和“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三项重点工作,不断优化信贷投向,完善授信增信形式,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稳妥推进“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大力支持草食畜牧、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花卉、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及农业多功能开发等融合发展,努力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和水平;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突出对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和区域首位产业的支持力度;三是以畅通普惠金融服务路径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展和优化农村网点及便民服务点布局,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营业网点格局。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网点功能改造,加大电子机具布放力度,提高人机交互技术、智能设备、数字多媒体等高科技在网点中的运用,实现网点向智能化、社区化、轻型化转型。城区繁华地段和大集镇网点要积极推行夜市银行、早市银行。偏远地区农村要采取流动服务车、背包银行等多种形式,开展定时定点或流动服务。大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在有条件村组、社区继续加大三农终端、惠民终端等电子机具布放力度,积极推广“互联网+电商”业务,全面构建联通社区、覆盖城乡、辐射村社的便民金融服务网络,着力畅通普惠金融服务路径,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
新闻推荐
郑红伟在临洮县龙门镇三十里铺村调研时强调加快脱贫步伐建设美丽乡村
本报讯(记者石建强)5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红伟在临洮县龙门镇三十铺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依托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临洮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洮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