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全市各县区深入开展***精准脱贫工作,有效促进了贫困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同时,群众的精神面貌、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改变。扶贫先扶智,作为扶贫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人,只有思想上的“脱贫”,才能彻底挖出“穷根”。近日,中书协甘肃考级中心以“不让一个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宗旨,免费为***建档立卡户孩子进行书法培训、考级,为贫困地区送来了福音,也吹响了文教扶贫的号角……
本报记者漆勇
通讯员穆军学刘婷婷
蘸一管浓墨,宣纸走笔间,书写一个民族最为简朴的足迹。书法,作为传承千年的国粹艺术,当它与***精准脱贫紧密结合起来时,更显瑰丽。而这背后的努力和付出,更让人敬重。
希望:墨香盈校园
清晨、周末,走进临洮中学校门,干净整洁的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操场上孩子们的欢笑,都让人感受到热烈的青春气息。而在校园显眼的地方,摆放着一排高低错落、写着书法作品的黑板,成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不远处,“***免费考场”的黑色字迹,在红纸上显得格外醒目。
原来,今天有200名青少年学生,从十里八乡赶到这里,进行书法考级考试。上午9点,考试正式拉开序幕,写硬笔的早早在练习本上练了起来,用毛笔的则在认认真真地读帖……安静中,浓郁的墨香,从考场里飘逸而出,整个校园沉浸在书法的氛围之中。
近年来,临洮中学大力推进书法教育,写规范字,形成了全校师生练习书法的良好氛围。
“一笔好字,受用一生。”临洮中学书法考级站主任马树人的“八个字”概括简明扼要,“常言道字如其人,写字和做人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书法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品格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程有为是临洮县八里铺镇孙家大庄小学的校长,也是学校里的书法教师,他带着27名学生来参加这次的书法考级。
“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现在中小学生的字写得越来越差,连最起码的书写笔顺都不清楚,更不用说写得规范好看。小学正是写字打好基础的时候,加强书法教学迫在眉睫。”程有为说,“现在,孙家大庄小学现在每天下午上课前都会有20分钟的书法课时间。”
从小学到中学,从农村学校到县城学校,书法教育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书法课、书法比赛、活动拓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书法教育慢慢渗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
12岁的师浩颖来自峡口镇党家墩小学,学校里每周一节的书法课让她爱上了写字。陪着她来的妈妈杨彩萍告诉笔者,学校里组织过书法大赛,小浩颖还拿过第一名。(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这孩子喜欢练字,回到家里写完作业,就在那练字,不用我们家长操心。这次听说要考级,她就一直嚷着要来参加。”
在书法课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成为书法教育当前所面临的一个尴尬。教师培训也被放到日程上来,“除了我,我们学校现在只有一个书法老师,而且我们都不是专业的。”孙家大庄小学校长程有为说。
衙下中学的书法老师董志福前来咨询注册书法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情况。“现在我们学校并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只能是由我们这些平常爱好书法的老师来担任。所以我就想通过培训考试来考取注册书法教师资格证,努力往专业方向走。”
欢喜:书法飞入贫困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这句诗来形容这次考试,再也切贴不过了。
家住大山里的张世雄笑了。张世雄是该县站滩乡古桐村村民,是县上确定的***建档立卡户。在张世雄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没有一个靠念书走出大山的,“知识改变命运”对他而言就是一种奢望。
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两个孙子身上,希望在孙子辈能有一个“有出息”的。自打大孙子上幼儿园后,老张两口子便在城里租下了房屋,让孙子们在城里上学,接受优质教育。今天,他是带着孙女张亚婷来参加书法考级的。见了记者,张世雄一个劲地说“好”。
“张亚婷从一年级开始就喜欢写字,闲了就练字,我很想给她报个书法班什么的,但是没钱。前一阵子,学校说给孙女报书法特长班,是县上专门派来的书法教师进行讲座、辅导。我跑过来一打听,原来是县上成立了中书协的书法考级站,还免费为贫困户的孩子进行书法考级。”张世雄梦想不到的事,变成了现实。
在这次考试中,椒山初中的王英杰是考场里最后一位交卷的孩子。虽是最后一位,但他仍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写完了自己的两幅作品。他的父亲王贵才踱着步子,在考场外焦急的等待着儿子,不时透过门缝探出头去看看考场里的情况。
王贵才是八里铺镇火石沟四社的村民。上有两位年迈的老人,下有三个上学的孩子。三个孩子的教育费用全靠两口子种地支撑,家里负担沉重。可即便这样,孩子们的教育也没拉下。春耕时节,正是农民最忙的时候,可他依然陪着儿子来参加考试。家里的收入有限,上不起额外的培训班,可给孩子的买书买纸买笔从来没耽误。
15岁的儿子王英杰比同考场的其他孩子都要大一些,他到城里上初中才接触到书法。椒山初中开展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在众多的的活动项目中,他选择了书法。“学习书法不仅让我性格更加沉稳,也让我更加自信了,能够和城里孩子一样积极融入班级活动中。”
同样是***建档立卡户,家住八里铺镇孙家大庄村的村民殷淑琴也很“难肠”。殷淑琴今年64岁了,儿子车祸脑部受损,儿媳见状离异出走,这个原本富足的家庭蒙上了一层又一层黑色。尽管如此,孙子孙振豪学习优秀,常常名列前茅,这让她对生活重新燃起了信心。
“孙子以后出人头地,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唯一希望。”殷淑琴说,“小振豪读书非常刻苦,老爱拿着木棍在院子里写字。看着邻居的娃娃一到周末送到城里学书法,我的心里怪不是滋味的。不是滋味又能咋的?没钱啊!”对这种情况,殷淑琴只能接受现实,认了。
中书协甘肃考级中心临洮考级站的成立,让贫困户的孩子们爱好书法的梦想要变成现实。殷淑琴看着孙子写完一张张漂亮的书法,老人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泪水:“好!好!我娃赶上这好事儿了。”和孙振豪一样,当天60名***建档立卡户的孩子免费进行了书法考级。
临洮中学党委副书记魏文忠对记者说:“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就有委员提案,当前我国应加大文化教育扶贫。文化、教育扶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这次对60名***建档立卡户孩子免费进行书法考级,对贫困孩子将来的就业都有好处,也是教育扶贫的一项举措。”
发源:一个人的文化苦旅
贫困孩子的所有努力,贫困家庭的殷切期望,都聚焦在了一个人的身上——金鑫。
说起金鑫,他的头衔和光环很多、很耀眼:甘肃獒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肃书法考级中心主任,目前省内剧本创作最多、14项中国唯一、7项世界唯一……但在采访中,金鑫却一直强调让记者叫他“金老师”。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越发觉得这一最为朴素的称呼,却最为沉甸甸。
一个孩子参加3次考试,每次考试的费用是100元。这次考试仅临洮县就有60名,而且最终的目标是100名。这样,仅仅一个县就是3万元,而全省贫困县有58个。
“这些贫困的孩子,不像城市的孩子那样可以学好多技艺,他们没钱啊!”金鑫说,“我能尽的力,就是免费让他们进行书法考级。”面对60名来自***精准脱贫工作中建档立卡户的贫困孩子,金鑫觉得自己做的太少了。但其实,他做的远远比这些多。
“1:100:100”工程,这是金鑫自2014年就开始筹备的一件大事:1个贫困县培养100名注册书法教师,让100名贫困孩子参加书法考级。
据了解,100名参加注册书法教师考试的老师,将会被免去48%的费用。同时,他还联系了尚墨、陈永恭、刘宏业、吴德华、马树人等五名国家级书法教师,与自已一同来当志愿者,对教师进行免费培训。
这是一项往里面“贴钱”的工程。“千秋大业,不计小利。”金鑫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坚定如石、当仁不让。
在书法艺术式微、“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的今天,金鑫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那是落后地区落后思想的综合体。我们不仅要正确看待当下存在的现实,更要在长远的发展中去思考、去看待这个问题。”
“穷人不学富不了,富人不学富不久。”在采访中,这是金鑫反复阐释的一个观点,也是他对***精准脱贫工作中所开展的文教扶贫所持的观点。在他看来,最为重要的就是思想脱贫,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应该通过自身的“劳动”致富,而他所做的,就是为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这种“劳动”搭建一个平台,铺设一条道路。
“今年5月份,我们打算在临洮举办一场‘全省贫困家庭孩子书法大赛\’,在临洮吹响号角,在全国掀起一场文教扶贫的热潮。”金鑫踌躇满志地说。
据金鑫介绍,这次大赛将面向全省58个贫困县,每个县推荐10名到15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参加。这样下来,参赛总人数就在600人左右。
“孩子们参加比赛的吃、住、行我们负责。”金鑫坦言,自己也没有那么多钱,届时他将邀请中书协的书法家进行义写义卖,以筹措这笔经费。
年近六旬的金鑫,近两年来视力急剧恶化,走路都要爱人鈡瑛搀扶着。即使如此,他依然在文教扶贫的路上坚强前行。因为在他看来,让贫困孩子参加书法考级,不仅仅是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在将来能为找个好工作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挽救民族符号,传承传统文化。
这自然是“千秋大业”。
新闻推荐
临洮讯(通讯员赵培宏王亚海)“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办事效率就是高,我以前得跑几趟镇政府才能办完的手续,现在半个多小时就办完了。”说起村里的便民服务中心,刚办完危房改造申请手续的玉井...
临洮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洮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