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干部,不会干、不爱干、还瞧不起干。”这是人们对从事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的普遍看法。但是,在临洮县衙下集镇有一位基层干部的代表,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以自己的扎实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一个会“聊天”的干部
2013年12月,来自陇南、30出头的年轻干部侯刚,来到了临洮县衙下集镇,开始了潘家集村驻村帮扶的工作。
见到侯刚的时候,他正在打电话,给群众解释***贷款的相关政策。声音沙哑的通话持续了近20分钟。
“他的嗓子经常是哑的。”该镇驻村干部王宇峰告诉笔者,群众对政策不明了,侯刚会不厌其烦地解释,沙哑的嗓子就是这样造成的。侯刚自己说,驻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群众“聊天”。聊天,拉近了他与群众的距离。
“别去了,社长都不敢上他的门。”在听说57岁的村民张克信没有参加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侯刚决定要去了解情况时,村支书郭志安这样劝侯刚。但侯刚还是和搭档靳月娥走进了张克信的家门。
“前后跑了三四趟,才消除了他对干部的不满情绪,同意参加。”驻村干部靳月娥说。张克信理解了政策,“交了钱,再什么都没管。”“幸亏参加了,今年4月份,我母亲住院花费一万多,报销了6000元。”
“我和侯刚搭档一年多,真的对他很佩服,他和村上90%的群众都聊过天。”靳月娥说。走在潘家集村的街道上,碰到的村民都要拉着侯刚到家里去坐坐。但是,哪有时间坐呢?他既是该村驻村帮扶队成员,又是镇上金融扶贫工作站的专干,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未老先衰”的摩托车
潘家集村九个社,其中四个社在山上,路途遥遥。2014年4月份,侯刚买了一辆摩托车。“骑车入户,效率高多了,以前花在走路上的时间太多了。”侯刚说。
从买了摩托车到今年7月份一年多的时间,摩托车的里程表显示公里数为“18232”。一辆全新的车,现在已经“未老先衰”,破旧不堪了。
说起侯刚工作的认真负责,靳月娥拿出了一包药让笔者看。原来,侯刚患有胆囊结石。“疼了,他就吃些药;有时入户实在疼的不行了,就打一针镇痛的‘杜冷丁\’,坚持着入户,头上全是汗!”说到这,靳月娥有些哽咽。
临洮“4.15”地震后,为了摸清群众受灾情况,侯刚和同事连夜入户。“入户时,他选择了山上的社,把近的留给别人。”村主任张生明说,地震后下起了雨,入完户,侯刚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下雨天走访群众,是侯刚常干的事。他的解释是:“下雨的时候,村民都在家里。”
村民对侯刚的信任,就是通过一次次深入群众建立起来的。该镇镇长边维林告诉笔者,扶贫贷款的时候,镇上通知几个村民来镇上一趟,结果没有人来。但侯刚一个电话,他们就都来了。“这就是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是人家干部的个人魅力。”边维林认真地说。
位“卑”不忘干实事
驻村干部太小,办不了什么事,办事还是要找“大官”。这是群众对驻村干部的“定位”。但在潘家集村,群众有什么事,第一个要找的就是侯刚。
今年69岁的潘维述,老来丧子,无所依倚。邻居家养牛,粪便从隔墙的开口流到了他的门前,泥泞难行,骚臭不堪。
侯刚入户时了解到这个情况,就三番五次到老人邻居家去劝说,终于让污水改了道。化解矛盾纠纷是最难办的事,对于不是本地人的年轻干部更是难上加难。“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这样难事也就容易了。”侯刚如是说。
这样的办事态度让老人对他感激不已:“毛主席培养的好干部!”“习书记派来的好干部!”。
除了这些“小事”,侯刚还给村民办了一件大实事。村监委会主任龚长英想办个农机合作社,侯刚之前入户时了解到村民这方面的需求,便马上着手办理。
“向镇上汇报,办理各种手续,都是他跑的路。”张生明说,合作社成立了,群众挖药、犁地、铺地膜方便多了,而且,比请外村的一亩要便宜20块钱呢。
“要热爱,沉下心,不能躁,多跑腿。”让侯刚谈谈干好基层工作的经验,他想了想,断续地说了这十二个字。
新闻推荐
临洮讯(通讯员王亚海刘婷婷)近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组织部、兰州电影制片厂、求是影视中心、《紫光阁》杂志社、北京合力桨影视公司、河之南影视公司、天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
临洮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洮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