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临洮新闻 > 正文

讲述人卜卡兰州交通大学讲师年的刊物微风民国时期刊载

来源:兰州晨报 2015-11-21 09:37   https://www.yybnet.net/

讲述人:卜卡 兰州交通大学讲师 1920年的刊物《微风》 民国时期刊载月霞女士诗文的报纸 民国时期刊载月霞女士诗文的报纸 民国时期刊载月霞女士诗文的报纸

“她不但有空谷幽兰的风度和令人悠然神往的清姿,而且工词、善画,写得一手秀丽的毛笔字。”这是民国陇上才女月霞女士,在离世六十多年后,留给陇上文人的印象。

翻开民国年间甘肃出版的各类报刊,“月霞女士”的新旧诗文不时见诸各报副刊、文艺栏目。她的诗作中,有旧体诗词,也有新月派风格的新诗。这位月霞女士究竟是何许人也?竟留下如此令人惊艳的一抹身影。

月霞女士,即赵月霞(1906年-1938年),原名赵菊英,临洮人,早年毕业于兰州中山大学国语专修科,历任兰州市文化促进会常务干事,甘肃妇女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在当时的《民国甘肃日报》、《新陇日报》和《微风》等报刊上,经常刊发她的新体诗和旧体诗词,遗作有《梦轩词稿》、《月霞诗集》等。

读了赵月霞的简历和诗作后,人们顿感惊艳,又见民国才女。民国才女,是令人惊艳的一个群体。有人评出了十大才女,有人评出了四大才女。其中的林徽因、张爱玲、陆小曼、吕碧城等人,她们以才情,以故事,以传奇人生,如一抹五彩云霞,点亮了动荡不安、战乱流离的民国年代。

令人想不到的是,陇上才女赵月霞也没有走出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命运。在她短短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经历了很多人想不到的惨剧,并红颜早逝,其境遇令人扼腕叹息。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民国陇上才女的故事。

才情惊艳,她是陇上林黛玉

通过读月霞女士的诗文,我们才认识到,这是一位被人们遗忘的、值得关注的陇上民国才女。这几年,因整理、研究三陇新文学,我查阅了各大图书馆、档案馆现存甘宁青三省区的老旧报刊,在翻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旧报时,经常能看到月霞女士的作品发表其上。尤其是发现了以为早已遗失不存的《月霞诗集》,这让研究陇上女诗人的人们很是惊喜。在明清两代,陇上女诗人的集子似乎只有静宁江瑞芝的《蝉鸣小草》。进入民国,陇上涌出一群女作家、女诗人,这让人惊叹,而月霞女士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

“斜阳的脚爬上了山头,白云残照里,飞鸣着几个寒雀,在领受暂时的温暖。”这是月霞女士的《旷野》,蕴藏着掩饰不住的凄切、悲凉。这是一位拥有怎样人生的女子啊?新文学早期的人物往往人比诗文还要精彩。研究文学,也是研究人。月霞女士如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除了受新月派、印象主义的影响之外,似深受《红楼梦》里林黛玉诗词的影响,有一股浓浓的黛玉风。

这样一位令人惊艳的民国才女,出自甘肃临洮。在民国年间的新文学运动中,临洮和临潭两县贡献给三陇的诗人和作家最多。较早的有高蔚城、牛载坤,他们的学生一辈有赵菊英、潘凌峰、张审卿、于立亭、肖剑琴,再后来有谢润甫、林漫、戈扬、予里。其中,赵菊英、潘凌峰、张审卿三位是女作家。而赵菊英可以说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三陇文坛最活跃的女诗人之一。

尽管这些年我尽了最大的力量来寻找赵月霞的相关资料,但收获实在有限。改朝换代,沧海变桑田,很多人隐没于历史的濛濛烟雨中了。在我的手头,收集到了赵月霞的几种传记,这些地方文献的介绍都很简略,彼此雷同,虽难以复原一个鲜活的人物,但大体还能梳理出一个脉络。

月霞女士生于1906年,病逝于1938年,年仅32周岁。她的原名为赵菊英,月霞乃其字,有诗集曰《月霞诗集》,也有词稿《梦轩词稿》,这个“梦轩”可能是她的号。她先是在临洮县城读书,后来和闺蜜潘凌峰结伴披星戴月逃到兰州上大学,潘凌峰就是顾颉刚在《西北考察日记》中提到的临师女校长。那时,兰临之间并不安宁,两位弱女子吃尽了苦头,也真勇敢。1925年,她们双双考进了兰州中山大学,也算是三陇最早的女大学生了。毕业后,月霞女士一直生活在兰州,除在小学任教之外,还担任过妇女会方面的职务,可算是当时甘肃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人物。回忆资料说,月霞女士天生丽质,文笔好,书法秀美,办事干练,从她的人生经历,大致可以想见。从一些具有纪实性质的散文看,她颇有大姐风范,善解人意,当时兰州地区的新文艺作家都喜欢在她家聚会、谈论文学、私事,可算是当年文艺沙龙的主持者。

她和民国时诸多学人一样,用的笔名也很多。月霞女士尚能辨认、确证,其中除了直接署以名、字的赵菊英、菊英和赵月霞、月霞、月霞女士之外,还有与名、字有关系缩略的菊、英、霞及霞女士等。她的丈夫叫彭龄,长期在北京工作,也是一位具有新思想的新知识分子。他曾经在《自由之花》上发表考证文章《西人游历东方者马可波洛非第一人》。彭龄也是英年早逝的不幸之人,大概在1934年春天之前就去世了,因为月霞女士在1934年3月发表有《悼亡夫彭龄四绝》。

谁知祸不单行,就在丈夫去世不久,月霞女士的三个孩子也先后夭折。月霞为她的子女也写了泣血断肠的悼亡诗。至今,我们也弄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才女,接连不断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这难道是传说中的红颜薄命,或者是说命运多舛。至今我们无法想象亲人接连去世给她带来了多大的打击,但也使得她的诗风更加哀婉,更加凄凉。有林黛玉《葬花吟》的风格。

由新文学到陇上新女性代表

新文学运动时期,甘肃虽然地处西北,但当时三陇先进的学子接受新文学的程度,几乎是和全国同步的。早在1920年,甘肃学生创办的《新陇》,全用语体文,田炯锦主笔的随感栏目,就有很强烈的新文学意味。当时牛载坤因高蔚城和张审卿师生自由婚姻风波而写的系列杂文,也已是很到位的语体文。发行多年不辍的《甘肃通俗日报》上多有新文学作品,我收藏的一期1925年的,就辟有新文学副刊“杂货铺”,可算是三陇报纸最早的文学副刊。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1926年和1927年,国民军入甘,给甘肃带来一阵新风。不仅相继出版了新的报纸《新陇日报》和《甘肃民国日报》,还有新文艺刊物《微风》、《自由之花》、《新陇副镌》、《妇女》、《朝霞》、《天梯》、《新陇论衡》、《民国日报副刊》等,也渐渐在大中专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号召力。三陇的新文艺运动,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同期混合在一起蓬勃兴起了。而紧随其后的“清党”、“十八年”大动荡、大饥饿则催化、加深了三陇新文学的成长和内涵。

月霞女士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她用十余个笔名发表的作品,在同期的陇上女作家中数量是最多的。不过,陇上新一代女性,虽然才女很多,但命运都不太好。

已故的定西作家李进林先生曾这样写月霞女士,她的“诗词恬静、娴适,淡雅朴素,字里行间充满悱恻凄楚,读来催人泪下”。“她不但有空谷幽兰的风度和令人悠然神往的清姿,而且工词、善画,写得一手秀丽的毛笔字。”能写诗词,善于作画,书法也不错,而且社会职务比较多,可谓是精明强干,才华横溢,而又气质如兰,容貌华美,可谓典型的民国才女。

可惜的是,月霞女士的《梦轩词稿》和《月霞诗集》至今鲜见,人们一直以为或许已经散佚。经我们挖掘,《月霞诗集》因当时的报纸连载而得以完整保存。而《梦轩词稿》尚有十数阕辑录,还有几十篇(首)散文和新诗,但更多作品则因原始报刊散落而不存了,或者因笔名无法确证而难以归属了。无论如何,以仅有的资料,也足以让我们确信,赵月霞是民国期间一位创作有成的诗人,是三陇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之一。

我们所见她发表最早的作品为新诗《狂风》 ,诗人生前发表作品最迟的一篇为新诗《踏春行》,其中写道:铁骑春草残,荒戌腥风飓!骨肉多零落,天涯各相望。反映出了当时匪兵横行、百姓流离失所的混乱人间之象,走出了一己的小天地,可算是比较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

总体来看,月霞女士的诗作中有大量的写景抒情诗作,有《品菊》,《咏菊》诗,也有《落花》,《咏杨花》,其中《莲花》这样写道:一生泥污里,不见染织尘;雅韵同君子,淡妆比美人……不难看出女诗人自己高洁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总的来说,月霞女士的诗多以悲景写悲情,因处在新旧交替时代,新旧诗体兼擅,意象相对传统,当然也偏于阴冷和悲凉,比如秋夜、落花、冷月、暮春、长夜、斜阳都走入她的笔下,烘托出了一位新知识女性在新文化空气稀薄的西北一隅悲情、孤寂的情绪世界,缠绵凄切的诗性世界,既是她个人不幸人生遭遇的写照,也是新女性在旧社会没有多少出路可走的时代悲剧的投影。

龙尾山下,有一座多情碑

作为三陇新思想的女性先驱,赵月霞和吴梦芸等首先在思想上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不顾世人对女性历来的歧视,积极深造,追随时代步伐,关注国家的命运。毫无疑问,是陇上一代新女性。

后来,月霞女士嫁给此前有所认识了解的王董正。在民国年间,王董正在陇上有一定影响。他是会宁人,早年毕业于法政学校和河南训政学院,曾任甘肃省民政厅秘书、省参议员以及国民参议会参政员和立法院立法委员,是三四十年代地方名流,思想较为开明,曾担任《兰州和平日报》社总编和代社长。解放后为民革人士,1957年划为右派被遣夹边沟劳教,后平反。

月霞女士1938年去世后,葬于兰州五泉山北侧苍翠葱茏的中山林畔,墓前立有一块碑石,王董正先生撰写有情文并茂的语体文,号称此碑“是这龙尾山下仅有的一块多情碑”。我曾计划,跟当时在民大读博的好友去访碑、献花,终被俗事所阻未能成行,因之碑文的内容我就不知道了。

1948年,月霞女士去世十周年前夕,《民国甘肃日报》编辑藩若清先生以《长座多情心寂寞,扪碎我吊女词人》为题撰文,追念评价了她凄凉的身世和横溢的才华。这可能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介绍赵月霞的生平最为详尽的一篇文章。潘若清是月霞女士生前交往较多的文友,算是亲历者的文章,比较珍贵。这个信息来源于李进林先生的文章。但遗憾的是,我曾遍翻当年及前后几年的该报纸,但都不得要领,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前些年,我还多方联系李进林先生。可惜,从诗人牛庆国那里知道他已于几年前去世了,这个线索也就断了,许多事情就这样给世人只剩下了谜团,像烟花隐于烟雨之后。

如今龙尾山下,中山林一带早已是高楼林立,想必月霞女士的墓碑也早已不见了。她的经历使我对当时本地一大批女知识分子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心生敬佩。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人关注这个群体,能发现更多资料。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新闻推荐

根据甘肃省临洮县已故县长柴生芳生平事迹改编—— 电影《柴生芳》首映式在兰举行

电影《柴生芳》剧照。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平丽艳 摄兰州晨报讯(首席记者平丽艳)1月13日晚,根据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甘肃省临洮县原县长柴生芳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柴生芳》首映式在兰州97...

临洮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洮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讲述人卜卡兰州交通大学讲师年的刊物微风民国时期刊载)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