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临洮新闻 > 正文

民生观察 离开还是留下,打拼路上的选择

来源:兰州晨报 2014-03-11 12:41   https://www.yybnet.net/

走出校门,生存和奋斗从这里开始。本报首席记者 裴强 摄

《基督山伯爵》中有一句话:“永远不要忘记,在上帝揭露人的未来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有的人因为梦想,还在苦苦坚守;有的人认识到现实的残酷,终于学会了妥协;而更多的人,还未认清脚下的路会通往何方。

在高房价和高租金的带动下,兰州生存成本已经越来越高,有心在兰州就业或者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们面临着比以往更为艰难的选择。青春的路上,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回归

洒水车的音乐声飘过时,陈易萱已经洗漱完毕,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她需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今天第一个客户。此刻是2014年3月3日早晨7时,距离她来到这个城市已经过去了4年3个月,作为一名银行信贷员,工作的压力从未减轻过。

陈易萱2010年从西安一所财经院校金融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兰州的一家商业银行工作,初出茅庐的她对未来充满无限渴望,觉得只要努力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她的记忆中,最艰难的时候跟别人合租过城中村的民房,狭小的空间,混杂着各种气味的窄巷,弯曲的街道上满是吆喝的小贩。越是接近深夜,越是嘈杂,伴随着啤酒瓶破裂声,“整晚整晚睡不着,压力太大,不知道为什么要来这里受苦。”

陈易萱记得工作第二年的一个夏天,姑姑从老家临洮来兰州游玩,她都不敢带姑姑去一些收费的景点游玩,只有瞎说兰州没啥可玩的地方,最好的就是滨河路风情线了,在一个周末的日子,陈易萱领着姑姑和刚高中毕业的表妹沿着黄河风情线从上午走到了下午,晚饭叫了最好的几个姐妹陪着姑姑吃了一顿廉价的火锅。7月的夏天,兰州异常闷热。陈易萱让姑姑和表妹挤在她的一张单人床上,自己去同事的出租屋对付了一宿。第二天,姑姑要从兰州乘火车去外地,临走拉着陈易萱的手说,“一个姑娘家,最好还是回老家吧,生活容易些。”陈易萱知道,姑姑对她当时艰难的生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是又不愿直说,怕伤了她的心。

4年过去,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每月房租水电费宽带车马费,除去这些,工资已不剩多少。她必须跟家里人说自己过得很好,以免父母叫她回去,跟当时毕业的雄心壮志相比,现实无疑是狠狠扇了她一个耳光。

日子一天天过着,如陈易萱所言,生活也真的比刚来时好了很多。现在的陈易萱早已从城中村的民房里搬到了一间公寓里,尽管每月要支付2000余元的租金,现在问她以后的打算,已经跟初衷完全不一样。

马年春节,陈易萱回到老家临洮一个山村,即将从广州大学毕业的表妹问她,“是留在广州还是回到甘肃?”陈易萱以过来人的口吻说,“当时觉得一定不要呆在家乡,外面的机会多。但是进入社会以后才发现,很多东西都与原来背离,人际关系也很复杂。”

“再干两年吧,攒够一个开店的钱我就回去,毕竟年龄大了,家里一直催着结婚。”说这句话时,陈易萱正准备打电话催客户还款。当年一起的同学有很多已经结婚,她已近30岁,不能再一个人漂着了。

“每个人的选择和生活状态都不同。有的人享受挑战,有的人乐于安逸,这些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陈易萱选择过安逸的生活,今年五一她就准备结婚了,未婚夫是临洮县当地的一名公务员,以她目前的经济实力在临洮最好的楼盘可以轻松买下一套房子。

坚守

一部名叫《逃离北上广》的书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引发了关于去留问题的大讨论:有的人认为即使北上广有千万种的压力也应该选择留下来,因为北上广承载着他们的梦想,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平台,即便是再苦再累理应选择坚守;有的人则认为北上广压力过大,自己不适应生存,为了在北上广生活拼命地工作,放弃原有的安逸生活,违背了生活的本质。

“爸爸,你看这辆车怎么样。”在北京的一家汽车4s店里,一位衣着时尚的年轻女孩对旁边的中年男人说道。

这名女孩名叫李果,是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一名审核员,她去年10月份才摇到车号,因为租住的地方离单位比较远,所以她想买一辆车代步。

在她身边的中年男人是她的父亲,一名国有企业的科级干部,因为怕女儿受罪,所以自己出资赞助女儿买辆车,这或许是能帮女儿做的唯一的一件事了。

李果来自甘肃的一座小城市,因为从小学习成绩比较优异,高考考上了北京的一所一本大学。在大学里她也没有放弃努力,继续学习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她如此努力是因为她从小就有要在大城市生活的愿望。研究生毕业以后,她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自己租了房子,开始了她的北漂之旅。起初她有着满满的斗志,觉得只要足够努力就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她慢慢发现事情远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工作压力好大呀。”她皱着眉头说道。虽然是一名事业单位的审核员,她依然觉得与自己的理想差距很大。“每年把薪金和补贴加在一起还不到10万,在别人看来已经不错了,可是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难处。”“因为是外地的户口所以我享受不了一些地方上的优惠,加之北京的房租较高,物价也比较高,所以到年底也存不了多少钱,买房子根本就没有想过。”

说到这里,李果的父亲点燃了一支烟对记者无奈地说道:“虽然我是一名国企的科长,企业的效益也还不错,但是想要给闺女在北京买套房子,那可真是太难了,动辄几百上千万的价格,我们这种工薪阶层根本承受不了。”

当问及感情问题的时候,李果略微红着脸说:“不怕你们笑话,我今年已经快三十了,至今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男朋友,也不是不想找,只是因为工作太忙了根本顾不上,如果你们有合适的人选也可以给我介绍介绍啊。”

“有时我也挺后悔留在北京,不过自己做的选择自己承担。”李果说道。“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今后我打算考托福出国,去国外长长见识,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平台,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朝一日我还会回来的。”

日子

“雨欣,我拿就行,你还怀孕呢。”3月8日下午,接通杨雨欣电话的一刻,听筒里就传来她丈夫体贴的声音。这会儿,杨雨欣的丈夫正在陪着她在购物中心买衣服。

杨雨欣,一个普普通通的银行女职员。她和她丈夫是大学同学,在兰州上完大学后她选择回到了家乡,本来她有机会留在兰州的,可是她和她老公毅然决然选择回家乡平凉,因为她觉得家里的环境要舒适得多,虽然兰州是省会,但是工作压力大,房价高,环境生疏,让她觉得很不自在。

杨雨欣的一个高中同学,2005年和她一起考大学来到兰州,一个学习金融,一个学习药学。大学毕业后,杨雨欣的这位高中同学选择去了杭州一家民营医院,成了一名药剂师,偶尔联系几次,这位同学总是抱怨杭州房价高,生活成本高,杨雨欣觉得她的这位同学生活也许并没有当初离开时那般洒脱。一直到去年秋天,杨雨欣的这位同学打来电话说她要结婚了,其丈夫也不是杭州本地人,两人没有买房,一直租房住。马年春节在平凉相遇,这位同学看到有孕在身的杨雨欣非常羡慕,但是由于生活的压力,她告诉杨雨欣未来五年都不会有生育孩子的计划。

“我感觉自己挺幸福的,虽然生活在小城市里,但工作压力没那么大,生活轻松自在,每年6万左右的年收入足够我花了,何况我老公挣的比我还多。”杨雨欣笑着说道。

“但压力小不代表没压力,我和老公都是才工作几年的年轻人,虽然买了房子,但是一部分钱是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每个月也有还款的压力。”

“你看我这不还怀着孕吗?”杨雨欣说,“以后宝宝出生了,用钱的地方可多着呢。”其实她觉得生活简单快乐就好。“虽然我选择了回家乡,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如果我当初选择留在兰州,我都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样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没有现在这么舒适自在。”

今年28岁的赵凯毕业已有5年,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在一事业单位干着一份跟专业不沾边的工作,工资虽少但也算是铁饭碗。在家乡还算不错的地段买了房子,虽然只是首付,但看起来一切都不错。“在外面也呆了两年,压力太大,自己挣的钱养活自己都很困难,更别提买房子了,谈对象更是想都不能想。”当初毕业时,他也跟同龄人一样有华丽的梦想,计划用几年在这里立足,用几年来攒够房子的首付。而现实就像是当头一盆冷水将他泼醒,一个男人不能养活自己,说出来简直像个笑话。

“我以前一直觉得人活着就得有一些追求的东西,可是现在这几年的经历告诉我生活就是生活,梦想不能拿来吃也不能变成钱。现在我只想要一个安稳的生活,其实家乡这样的小城,压力不大,挺适合生活。”他说,“这个地方节奏很慢,不会堵车,不用说普通话,也没有拥挤的街道。这里的一切我都熟悉,也没什么不好。”现在的赵凯每天做着简单的工作,偶尔会约朋友一起吃个饭喝个茶,日子就这么缓慢地流过去。

现实

相比已经毕业的人来说,似乎即将毕业的人更为惶恐。

张自言失眠的次数越来越多,躺在床上满脑子想的都是一年后毕业了该何去何从。对于已经大三的他来说就业是他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了,他在上高中的时候就想以后考大学选专业一定得是金融或者最起码要和经济沾点边,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核算员,他的姐姐也在银行上班,因为环境的缘故,他自然而然地想从事与经济打交道的行业,于是高考的时候就报了省内的一所财经院校,只是他因为分数低的原因被调剂到了边缘专业,虽然他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但也没有办法。

张自言最近和舍友在宿舍里经常谈论的话题就是就业。张自言听着同学们的想法,自己心里也犯起了嘀咕,他原来的打算本身是要考研的,只是因为他的英语水平不好,所以他放弃了要考研的打算,这时家里人劝他考公务员,说公务员是铁饭碗,工作比较稳定但是他不是特别想考,但因为是家里的意思他也就勉强接受,他也从网上买来考公务员的参考书看了起来,对于他来说未来是那么的迷茫。

假期回到家的张自言和同学一起聚会,饭桌上他和初中同学又聊到了就业的话题,每次聊到就业他就特别敏感,对他而言回到家乡就一定会解决他的就业问题,看看他的初中同学就知道,当时考高中没考上就去上了一所高职,回来之后家里给安排了工作,买了房子,一个月拿着三四千的工资,生活得也相当不错,但是张自言觉得自己在这个小县城里没什么好的机会,也不想像同学一样的“混日子”,但是选择在外闯荡也要冒很大的风险,一切都是陌生的环境,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说不定到时候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他不知如何抉择,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文中人物为化名)

■ 本报记者 邱瑾玉 实习生 张明鑫 梁玉翠

新闻推荐

救援现场本报通讯员张一鸣边海华首席记者张鹏翔摄本报

救援现场。本报通讯员 张一鸣 边海华首席记者 张鹏翔 摄  本报讯(通讯员张一鸣 边海华 首席记者 张鹏翔)7月26日下午,临洮县玉井镇姬家河村一名18岁左右的男子在姬家河溺水,...

临洮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洮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民生观察 离开还是留下,打拼路上的选择)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