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临洮新闻 > 正文

讲述人杨天瑞岁临洮崖湾人水烟商号荣泰甡二掌柜杨作泰

来源:兰州晨报 2013-10-26 13:21   https://www.yybnet.net/

讲述人:杨天瑞76岁临洮崖湾人 水烟商号“荣泰甡”二掌柜杨作泰之子 水烟壶 清末女工水烟厂撕绺的场景。 现代机器制作水烟。 今日的兰州水烟。

一条被人们遗忘的古道,一段马帮千里贩运水烟的故事,见证了甘肃临洮水烟南下四川的商业传奇。

水烟是甘肃的特产,它的来历和诸葛亮有关。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率领大军平定南蛮,遭遇瘴气侵袭,将士苦不堪言,危机时刻,隐士孟节向诸葛亮赠送了“薤叶云香草”,含一片可除瘴疠,于是,蜀军得以顺利平定南蛮之乱。后来,诸葛丞相率军北伐中原六出祁山,“薤叶云香草”也被将士们带到了甘肃。它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水烟。至今,甘肃水烟行业仍将诸葛亮视作为始祖,号称云香事业。

这仅仅是民间传说,水烟的种植究竟源自何时,至今依旧是未解之谜。有人曾说,水烟始于明代,随肃王而来的。在漫长的岁月中,水烟的种植销售,形成了兰州、临洮、榆中、天水等种植地区。甘肃水烟,大体形成了东、南、北三条销售线路,北线沿着黄河行销,人们乘坐羊皮筏子,将水烟运送至包头,再从包头运至北京等地。而南方行销线路,则通过阴平古道,销往四川云贵等地,这条线路是如何走的,至今鲜为人知。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杨天瑞讲述的临洮水烟下四川的故事。

阴平正道,也是一条水烟之路

解放前,临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烟产地。当时,沿着洮河,从大庄、龙家庄、潘家庄一直延伸到孙梁家、康家崖、辛甸、水泉等地,这条长达近百公里范围内,就是一条著名的水烟种植带。崖弯,处在这条种植带的最佳地段。崖湾是临洮新添镇的一个小村,地处洮河之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因而崖湾的水烟,以叶大、肥厚、质细、色鲜而驰名。兴盛时崖湾种植水烟面积约500亩,每亩纯产量约为500公斤,合计约25万公斤。在民国18年(1929年),新添曾发生过500工人罢工的事件,由此可见当时水烟的生产规模了。以前,临洮的水烟作坊有70多家,崖湾村就有四家,但只有我父亲杨作泰创办的“荣泰甡”商号,持续的时间最长,一直坚持到1949年解放前夕。

水烟种植不易,加工难,行销更难。小时候,我们经常在水烟作坊中玩耍,目睹了水烟加工过程,大体上说有两个步骤,先要配料,就是烟叶中加入清油、姜黄、食盐等香料,最高档的还掺入了麝香,人在百米之外,就能闻到香味,拌好香料的烟叶,压制成墩,再由师傅推成烟丝,装匣压块,就可以销售了。崖湾村有位师傅王德清,人称“尕王师”,是水烟加工的高手,他有不少绝活,能目测出一大堆烟叶的准确斤数;能准确算出所需的配料。当时,临洮水烟行业可以说是高手众多。

水烟加工好后,销售就成了重中之重,临洮的水烟走的南线。这也是父祖辈们传下来的路线。这条道路就是史书中所说的阴平道,也叫阴平正道。阴平,就是今文县的老县城。文县位于甘川交界处,也是出入两省的门户。阴平道有三条,其中阴平正道起自狄道(今临洮),越露骨山,沿岷江南下循前一条道路直抵阴平,然后或走剑门,或走绵竹,进入四川。这条道路也是三国时期,邓艾所走的伐蜀之路。

在这条古道上,仅我们崖湾一带就有十几个马帮队(当地称为驮骡队),穿梭往来,将一担担水烟运到四川。

祈祷声中,驮队出发了

在水烟这个行当,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仪式。这也是我童年时印象最为深刻的记忆。第一个是祭奠祖师爷。祖师爷是一个行当的守护神。水烟行当的祖师爷是诸葛亮。祭祀的日子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

到这一天,洮河沿岸各个烟坊掌柜、各村父老都汇集到临洮县城边上的岳麓山,山中修建了一座规模很大的诸葛武侯祠。人们就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在我的记忆中,先是总的祭祀仪式,然后由各个不同的烟坊分别祭祀。整个祭祀活动需5天时间,期间要唱三天大戏。此时,正值春暖青草发芽,喜欢踏青的人们都来了,因而异常热闹。据我所知,诸葛亮的生卒时间,并不是三月十五,可人们为什么要在这天举行这个活动呢?我觉得这天,应是诸葛亮向民众送烟种的纪念日,也是水烟种植的最佳时节。这才是其中的秘密吧。

水烟销售是一条艰难之路,以临洮崖湾为起点,到四川中坝的终点,全长约1000公里,沿途要经过10个县,约30个站点。一路上,翻山越岭,走栈道,穿峡谷,爬大山,下陡崖,大的河流有洮河、漫坝河、漳河、迭藏河、岷江、白龙江、嘉陵江等,大山有马衔山、莲花山、贵清山、岷山、大巴山等。再加之,沿途匪患不断。这条水烟之路,也可以说是一条伤心之路。

所以,烟坊的人们就格外重视驮队的出发仪式。每次驮队走四川时,人们都要举行一个盛大仪式,祈求平安。

出发的日子,自然是请风水先生看好的。所有的安排都按照这个日子进行。到出发前一天,水烟就要打包上垛(一垛约一百公斤),所谓的上垛就是把水烟排成一排方便驮运。

吉时到了,场地上站满了送行的乡亲。掌柜的喊一声“上垛”。于是,就有人按照排列好的号,喊起来了。骡子便按号依次入场。叫到号的骡子,在脚户调教下,摇头摆尾,嘶鸣几声,跑步出场,到了垛前,腿一弯,身体下倾,四个小伙抬起烟垛,轻轻架到鞍子上,久经训练的骡子就驮着烟走开了。头骡往往是最后一个出场的,它身披红绸,头戴红花,在脚户的吆喝下,撒着欢到了烟垛边,威武而神气。头骡驮上烟垛后,就该出发了。这时,也是最伤感的时候,颇有灵气的牲口,走几步就四处张望一下,父亲和家里伙计们则昂首挺胸,绝不回头。

看着马帮出了村,亲朋好友、庄里老人、烟坊掌柜,便跪倒在地,举香祈祷,接着点燃黄裱,燃香放鞭炮,为驮队壮行。

瞬间生死,古道上曾上演惊心一幕

驮队走的是一段不寻常的道路。他们从陇中黄土高原出发,从西秦岭和青藏高原之间穿过,然后抵达四川盆地。不仅道路难行,而且盗匪出没,伤亡自然是难免的。我父亲就是遇到意外事故去世的。

我曾经听父辈讲过不少的惊险故事。驮队的出外,每个人的警惕性非常高,就连睡觉时也不敢睡实。这种警惕性,还真救了父亲一命。1929年(民国18年),父亲领着驮队住到四川剑阁的小客栈里,午夜时分,一声巨响,店门被打开了,闯进来几个蒙面人。“劫匪!”迷糊中的父亲当机立断,一脚踢开后窗户,翻出去,攀过一人多高的墙,到了农田中。这里父亲常来常往,熟知地形,他顺利躲进小树林。暂时安全了,就在他要松口气时,忽然发现一块软绵绵的东西缠住了双脚,将他绊倒在地。父亲大惊,难道是大蛇,他使劲挣扎,谁知越挣扎缠得越紧。无奈中他放弃了挣扎。缓口气看原来是一条别人遗失的褡裢。这下才放心,找地方睡了一觉,天亮时,翻腾褡裢,翻出两大块大烟,真是因祸得福。他背着褡裢,直奔街镇市场,换了十条上等好驮骡。此时,客栈中伙计们早就哭成了一团。看见他赶着骡子来了,伙计们才破涕为笑,重新整理行装,赶着驮骡继续前往中坝。

那时,土匪往往和店家、官府捕快相互勾结,土匪一般根据情报打劫。他们袭击的目标是返程马帮,因为水烟到四川后赚钱不少,虽然采购了丝绸、茶叶、冰糖,但随身携带的大洋不少。

父亲15岁当掌柜,“荣泰甡”商号的二掌柜,21岁下中坝做水烟生意。1939年,他给崖湾小学捐赠18套上光油漆的桌凳,兴学助教。可是,他也最终倒在了水烟之路上。

1949年春节刚过,此时社会上人心惶惶,兵匪横行。在多重压力下,父亲不顾家人和亲朋的阻拦,再次踏上水烟之路。这一趟走中坝,异常顺利,水烟卖了个好价钱,把前几趟亏的都赚回了。事故发生在返程路上,农历三月二十八,到了文县碧口头坝,住到了赵乡长的客栈中。第二天早上,遇到了去中坝的老乡任思忠,两人高兴得寒暄一阵。驮队出发后,走了约40里,过了铁索桥。此时,山大沟深,道路难行。马把式牵着头骡,父亲一手拽着头骡尾巴,一手拉着他的座骑花爪骡子,伙计们依次紧随其后。突然马把式喊:“二哥,二哥,山上飞下来巨石。”说话间,一块顽石砸在了父亲身上,他“哎吆”一声,就落入河中,又被巨浪冲到岸边。等伙计们将他救上岸时,人已奄奄一息。农历四月初的一天,家里收到了一份电报:二掌柜不幸遇难。接到消息,家里人哭作一团,他苦心经营的水烟作坊也就此关门了。

而今,水烟已渐渐离我们远去,艰险的水烟之路,早已为甘川公路所取代,再过几年还将为兰渝铁路所取代。父辈们贩运水烟的故事,也剩下了一段段模糊的记忆。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新闻推荐

民生观察 离开还是留下,打拼路上的选择

走出校门,生存和奋斗从这里开始。本报首席记者 裴强 摄  《基督山伯爵》中有一句话:“永远不要忘记,在上帝揭露人的未来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

临洮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洮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讲述人杨天瑞岁临洮崖湾人水烟商号荣泰甡二掌柜杨作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