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摄像头下行车秩序井然。 本报记者 裴强 摄
目前已安装并进入试运行的高清摄像头已覆盖城市中心区域32个路口,平均每天抓拍到各类违法行车车辆达500多起……
“马路‘任我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7月21日晚7时,省政府门前自西向东行驶的一辆出租车上,的哥王晓明按下左转向灯紧紧跟在一辆私家车后面,面对前方长长的车龙,王晓明一改往日左超右插的作风乖乖排队按导向行驶。“现在左转弯的车占了直行道都不行,或者直行的车占了左转弯的车道也要被电子警察拍到,一拍就是200元。”王晓明说,要是以前,他早就一脚油门从直行道冲出去再左拐弯赶在红灯之前穿过静宁路北口了。“马路‘任我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开了10年出租车的王晓明说。
私家车主刘林山认为,城市交通管理“就应该这样”。“往往许多道路交通拥堵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人人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有限的道路资源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所以说在人们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采取这种强制措施是必须的。”
“先生,请把安全带系上,最近不系安全带也会被电子警察抓拍,到时候你下车走了罚的是我。”7月23日晚7时,记者拦住一辆出租车,刚一上车,司机刘师傅就让记者系上安全带。
7月24日上午10时许,在兰州交警支队的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一组组高清摄像头拍摄到的清晰照片显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驾驶员和副驾驶座位上的乘客是否系了安全带一目了然。驾驶员打电话、吸烟等违规行为都清晰可辨。
“有了智能系统,机动车只要进入这座城市就有迹可循,那些高清摄像头会将每一条道路的车流情况清晰地拍摄下来,智能电子警察会根据车辆的行车轨迹来判断车辆是否未按导向行驶并与红绿灯感应配合默契对违法车辆进行抓拍。”兰州交警支队交通科研所副所长吕汶徵介绍说。
“最近是试运行阶段,经初步统计,自6月8日开始试运行,最初的一个星期每天抓拍到各类违法行车1100车次,最近这一个星期,每天平均违法行车行为已降至每天500车次。”这个数据说明,兰州市的行车秩序已经明显好转。
“能如此神速地破获逃逸案件,主要得益于视频监控。”
自2005年11月,兰州市成立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以来,智能控制系统不断完善。
在2005年以前,兰州市的道路交通主要靠红绿灯和路面交警指挥,2005年3月,第一批17个“电子警察”上岗,同年11月15日,兰州公安智能交通管理指挥中心正式开通运行。兰州市区主要路段增设了101个闭路电视监控点和69处“电子警察”监控点。
然而,2005年后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旧有的电子警察仅限于对闯红灯车辆的拍摄,除天水路什字等少数路段外,大多数电子警察对不按导向行驶占错道等违法行车行为无法监控并遭人为破坏和设备老化等问题,许多电子警察成摆设,威慑力远远不够。
2011年12月19日,伴随着设在南滨河东路平沙落雁段的兰州市首条“可变机动车道”正式启动运行,兰州市道路交通管理又向精细化迈进了一步。交警部门在可变车道入口处竖立了电子提示牌,标识行车路线,向过往车辆提示本车道允许通行或禁止通行。
据城关交警大队民警介绍,自2月10日在平沙落雁设立6组“电子警察”以来,在短短一个星期内, “电子警察”就抓拍到交通违法车辆983辆。
平沙落雁段让“非现场执法系统”的高清摄像头小试牛刀,再到后来的6月8日,兰州市在32个路口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开始试运行,基本形成了对整个城区道路交通的全面覆盖和监控。
“非现场执法系统”已远远超出了抓拍行车违法行为的范畴,还可以对交通事故进行“回放”和还原,这样一来,在交警处理交通事故过程中可以掌握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对交通事故的裁定也将更加准确。此外,在这样的法眼下肇事逃逸案将可以轻松破获。
7月17日下午,兰州市交警支队龚家湾大队民警赶赴临洮县,将今年南滨河路撞死1人伤1人的“5·31”肇事逃逸驾驶人唐某抓获。至此,兰州市今年发生的43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全部得以破获,侦破率达100%。有交警称“能如此神速地破获逃逸案件,主要得益于视频监控”。
“有了高清摄像头,城市交通管理的手段更先进了,交通秩序更好了。”
“有了高清摄像头,城市交通管理的手段更先进了,交通秩序更好了。”私家车主刘建龙说。
“才一个多月的时间,许多驾驶员已经摸清了新装备的‘脾气\’,大部分车辆老老实实提前变道排队等候,但也出现了一些驾驶员本来是转弯车却先在直行道上行驶,到了摄像头拍照范围边缘时再一头扎进左转弯车队里,在左转弯车队开始行进时趁机‘加队\’,这样造成了许多排队的车辆在绿灯结束时还没转过弯,加队的车辆却先过了什字。这种‘加队现象\’一多就会造成新的道路拥堵。”开了半辈子车的何师傅认为新装备还是有漏洞。
“出租车司机反映的问题也是我们最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客观问题,确实存在一些路段或者是直行或者是转弯车道出现了压车而旁边车道却空置的问题,也出现了为了变道一部分车辆临时‘加队\’引发交通拥堵的现象。”兰州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范晓东说。
范晓东说:“兰州交警支队会同交通专家对上述问题较集中的路段进行了调研,下一步将会对问题突出的路段进行标识标线等方面的优化,从而使交通更加有序,同时对‘加队\’现象,在高峰期将由执勤民警现场依法纠正,从而通过智能系统和人力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潜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一切都是为了交通畅通有序,处罚是为了更安全……”
走访中,有市民提出疑问,“高清摄像头主要是能够监控摄录交叉路口机动车闯红灯、违法变更车道、违法停车等行为,现在又对车内打手机、吸烟和不系安全带等行为进行监控。这无疑会新增更多罚单,这是否是交警部门今后以罚代管的一种趋向?”
就此,范晓东表示,“一切都是为了畅通有序。”他介绍说,依据科学监控数据表明,一次闯红灯或者违法变更车道行为,会延误正常通行时间5-10秒,导致路口多滞留3-5辆汽车。如果有两次类似交通违法行为,将降低路口30%-50%的通行能力。
在以往的执法中,上述交通违法行为也都属于处罚范围之内。但由于路面执法存在取证难等因素,这几类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相对较弱。比如,机动车闯红灯也就一两秒时间,执勤民警很难瞬间取证,“电子警察”则能从技术层面解决这一难题。“非现场执法还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采用科技手段,采集到的交通违法信息真实确凿,避免了交通民警与违法行为人面对面的矛盾,也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执法不公或现场抗法等现象。”
据范晓东介绍,从兰州市非现场执法系统试运行监测数据看,一天记录的交通违法行为最多时达到3000多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兰州市部分机动车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不强,“电子警察”的存在无疑能带来无形的约束力。
就“以罚代管”的质疑,范晓东认为“处罚是为了更安全”。据他介绍,当前,兰州市交通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其中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是最重要的隐患,因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加强日常路面民警管控的同时,有效使用科技手段进行监控,无疑将提高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以期达到人人守法、安全出行的目的。“我们目前智能交通试运行期间,也是让广大驾驶人养成不论是否行驶在监控路段,都要文明驾车的好习惯,同时熟悉智能交通控制的功能,不存在‘以罚代管\’的说法。”
“智能化交通系统就是向科技要警力,而且覆盖面广,处罚也更科学更有力,使广大驾驶员和交通参与者形成良好的出行习惯,可极大地提升兰州市交通秩序。”兰州交大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宋钢说。
■本报首席记者 石玉龙 实习生 许多泉
新闻推荐
本报定西讯(记者杜斌 通讯员郭振威)10月9日中午,临洮县洮阳镇五爱村村民苟爱军两岁幼子走失,当地警方积极寻找,于当日下午找到孩子送回其家中。 当日中午12时许,临洮县公安局城...
临洮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洮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