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大面墩(烽火台)古城林场长城永昌境内的古城墙
两千年来,在对秦帝国的描绘评判中,旧的正统形态与旧的民间艺术异曲同工,或刻意贬损,或肆意涂抹,悠悠岁月中竟是众口铄金,中国文明正源的万丈光焰竟然离奇得变形了。
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也是中国文明的悲剧——一个富有正义感与历史感的民族,竟将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伟大帝国硬生生地划入异类而生猛挞伐!
悲剧的深远阴影正在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渐渐淡化,儒家式的恶毒咒骂也已经大体终止了。但是,国人乃至世界对秦帝国的了解,还依然朦胧混沌。尽管万里长城、兵马俑、郡县制、度量衡以至我们每日使用的方块字(请注意,人们叫它“汉字”),都实实在在地矗立在那里,人们观念的分裂却依旧如斯。——孙皓晖
据史料记载,在秦灭六国之后,就开始北筑长城,每年要在各地征民伕四十余万。
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就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有史学家认为,修长城不是由秦始皇开创的,他只是在完成统一后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很多史书上把修长城造成的各种民间苦难完全归罪于秦始皇,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在战国时代,为了防御需要,各国之间都有一些长城,但北方的长城并不完整,相互之间也不连贯。秦始皇统一后开始把原来各国之间的长城拆除,连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主要是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秦长城。
绵延万里的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榆中的秦长城
据史料记载,秦昭襄王在战国七雄中很有声望,许多英雄豪杰都愿意在他的门下做官为将。齐国人蒙骜便是其中的一个,官至卿位。蒙骜去世,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蒙骜之子蒙武为秦裨将军,蒙武有两个儿子,长子蒙恬,次子蒙毅。蒙恬在秦始皇二十六年成为秦将,攻齐国时大获全胜,拜为内史。蒙毅更为秦始皇所“亲近”,“出则参乘,人则御前”(《史记·蒙恬列传》)。这时候,秦始皇已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吞并六国,统一了天下。为了巩固江山、抵御匈奴,秦始皇派蒙恬率兵30万,并派太子扶苏为监军,扫荡北方,击退匈奴,收复了今内蒙古河套地区一带,将春秋战国时期修筑的防御工事齐长城、魏长城、赵长城、燕长城、秦长城连接起来,成为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山海关的万里长城。长城随地势起伏蜿蜒,宛如龙蛇游动,十分壮观。
《金县志》详细记载了当时长城在榆中的分布情况:“长城在黄河南岸,秦时蒙恬所筑……在金县境内者,自西北皋兰之桑园城,长十里。沿河西至什川堡址,有二里余,约计百余里。又东至一条城,或断或续,有四里余。东至平滩堡至靖远交接处,有二里余。”桑园子一处峡谷里至今还有蒙恬所筑的秦长城残迹。
防御工程
中国古代长城的修筑,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验。秦后各朝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修筑方法。
长城的城墙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墙,一般平均高约七八米,底部厚约六七米,墙顶宽约四五米。在城墙顶上,内侧设宇墙,高一米余,以防巡逻士兵跌落,外侧一面设垛口墙,高2米左右,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观察敌情和射击、滚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墙顶上,还建有层层障墙,以抵抗万一登上城墙的敌人。
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传递军情。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长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起首之地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临洮是秦长城西部起首之地。这里的长城是全国范围内最古老的长城。秦国为了保护它西部的重镇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县)和秦都通往陇西的通道,而修筑了穿越陇西、北地两郡的长城。
临洮境内战国秦长城遗址明显,走向清楚,从长城昂首西起的南坪望儿嘴到蜿蜒出境的窑店长城坡关门,途经新添、峡口共等5个乡(镇)境,约45公里。据《史记·匈奴列传》载:“秦昭王时……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戎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水经注》记载:“汉陇西郡,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由此可知,战国秦长城修筑于秦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五年之间,亦即公元前279年—前272年之间。
据《史记·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此后许多史籍中都有相同的记载。如《淮南子·人间训》:“秦皇……因发卒五十万,使蒙公、杨翁子将筑修成,西属流沙,北击辽水,东结朝鲜。”东汉高诱注曰:“西起陇西临洮。”《水经注·河水(三)》:“始皇令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起自临洮,至于碣石。”唐人典籍中遂将秦代长城的西端起首具体定在岷州西“十二公里”或“二十公里”。如《括地志(八)》云:“秦陇西郡临洮县即岷州城,本秦长城首,起岷州西十二公里。”《元和郡县志》云:“秦长城首起县(即溢乐县,今岷县)西二十公里。”《通典·州郡典》云:“岷州,春秋及七国时并属秦,蒙恬筑长城之所起也。属陇西郡,长城在郡西二十里崆峒山,自山傍洮而东,即秦之临洮境在此矣。”
新闻推荐
钠爆不一般 灼伤五学生事发临洮下衙中学 一学生偷拿化学品酿惨剧
事发学校本报讯 近日,临洮县下衙中学发生一件惨剧, 一名顽皮的高一年级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偷拿老师的金属钠投入水中实验,钠遇水后产生剧烈...
临洮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洮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