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德州 今日夏津 今日平原 今日齐河 今日临邑 今日庆云 今日宁津 今日禹城 今日乐陵 今日武城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今日夏津 > 正文

“冬至”节的特质及人文镜像 孙友虎

来源:淮南日报 2020-10-28 13:24   https://www.yybnet.net/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节,据卜子夏《子夏易传》卷三载,“冬至,阳潜动于地中也。帝王者,体化合乾,故至日闭关,绝行,不务察事,以象潜之勿用,与时之更始也。”居一阳之始,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承载物候、气温、生产之殊异,其特质包括法天、崇仁、正名等要素,外在镜像如祭祀、拜贺、履长、消寒、食俗、文学等则别有洞天。

探寻冬至运行的本身,包含法天、敬天思想。凡有变数,皆设法应对。漏刻有变,据《宋书》卷十三载,“今既改用元嘉历。漏刻与先不同,宜应改革。”唐代“五凤”年号,源自冬至“五大鸟”之降,据《旧唐书》卷五十四载,“武德元年冬至日,于金城宫设会,有五大鸟降于乐寿,群鸟数万,从之,经日而去,因改年为五凤。”冬至的灾变,成为历代王朝的关注点,如《明史·陈龙正传》载,“(崇祯)十二年十月,彗星见。是岁冬至,大雷电雨雹……龙正皆应诏条奏大指在听言省刑。”

崇仁,是敬畏冬至的内化特质,表现为静体、休兵、省事、缓极刑,反而主张宰杀“不孝之鸟”。张华《冬至小会歌》云“永载仁风,长抚无外。”《后汉书·礼仪中》说,“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其原因在于:“此日,阴阳气微,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静,不复行役,以扶助微气成万物也。”胡扑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上)》山西“农家月令”条载,“(山西)冬至不开窖”,反映的是物态之“静体”。行极刑者,当避开冬至,如《旧五代史·少帝纪一》载,每遇大祭祀冬至等,“雨雪未晴,不得行极刑”。屠杀不孝之枭,也是“仁”,据《陆氏诗疏广要》卷下载,“汉供御物,《说文》云枭食母,不孝之鸟,故冬至捕枭,磔之。”

正名,则是对冬至敬畏的另一种表达。冬至祭天、祀祖,人名“冬至”可谓犯忌。《南史·席阐文传》载有囚禁名为“冬至”之人。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二绍兴元年二月戊辰朔条载,“(李)冬至二者,宜章人,以军兴赋重不能保,遂与其徒作乱,自号平天大王。”作乱的“李冬至二”,名中含有“冬至”。据《明史·桂彦良传》载,朱元璋否决冬至南郊祀文用“予我”,认为宜用“正”字。

冬至的人文镜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祭祀。冬至由祭天到祭神,由配享到祭祖,一脉相承。《公羊传·僖三十一年》云“天子祭天”。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开始冬至祭天。帝王配享于祭天,名臣配享于先王庙,不容偏差,据《宋史·胡宿传》载,“皇祐五年正月会灵宫灾,是岁冬至郊以二帝并配。明年大旱,宿言五行火礼也,去岁火而今又旱,其应在礼,此殆郊丘并配之失也,即建言并配非古,宜用迭配。”祭神,据厉鄂《辽史拾遗·志第二》载,“冬至日杀白羊、白马、白雁,出生血和酒,望黑山奠神,言契丹死魂为黑山神管系。”祀祖之俗,如嘉靖《武康县志》云“冬至祀祖”,嘉靖《邵武府志》云“冬至祀先”。

二是拜贺。自宫廷到民间,冬至都有迎新、贺新等活动。汉朝官方有庆贺冬至之说,据杨侃《两汉博闻》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宋代《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七元祐二年十一月丁卯条载有“冬至,诏赐御筵于吕公著私第”之恩宠。崇祯《帝京景物略》载有冬至朝会之后的情形,“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在民间,更有一番景象,如正德《松江府志》云冬至节“交贺如首岁”;嘉靖《贵州通志》说,“冬至序拜:郡人咸重如元节”。河北、河南等地在冬至节则延伸出拜师、出嫁闺女归宁等习俗,如嘉靖《河间府志》说,“冬至隆师、逆女、暖炉、出猎。”康熙《固安陈志》载,冬至日,“行释莱先师礼,悬像或设主,师生以次肃拜。奠献毕,敬撤像,主则跪焚之。弟子拜先生,窗友交拜,谓之拜冬。”

三是履长。古俗冬至日践踏地上的影子,名曰“履长”,实为践长,意在助长阳光、袚厄迎福,赖以长久。《明史·礼七》载,“履长之庆,与卿等同之”。嘉靖《夏津县志》亦载,“冬至履长之贺,亚于岁朝。”崇祯《帝京景物略》说冬至时,“惟妇制履舄,上其舅姑。”其用意,可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得到答案:“妇女献鞋袜于尊长,亦古人履长之义也。”嘉靖《池州府志》说,“冬至郡人设救馔、焚楮币以祀祖先,盖迎长日意也。”此举与“履长”有异曲同工之义。

四是消寒。始自冬至的“消寒会”,历经千年,宋、明、清接力,直指精神层面的御寒,一“图”了然。宋代有《九阳消寒图》,“宋代此图羊寓阳”,洪迈《容斋五笔》“九作久,阳数九为老久之义也”。借嗷嗷之“羊”,叫醒“九九”盼春来。明代有太子画贴,把“消寒”上升到国家高度。清代,冬至“贺冬”,“九九消寒图”有了新画法,据纪昀、陆锡熊、孙士毅《历代诗话》卷八十载,由画“羊”改成画“素梅”,日染一瓣,数日度寒。

五是食俗。以吃馄饨祭祖,据万历《绍兴府志》载,“冬至祀先以馄饨,抑或宴饮。”南方以米丸、米团、粉圆等祭祖,嘉靖《太平县志》说,冬至“率屑米为丸,食之曰冬至圆。”万历《新昌县志》说,“冬至以米团服食,且相馈遗。”万历《温州府志》云,民庶“作粉圆以祀先”。福建冬至节食品有“添岁”、“饲耗”之俗,嘉靖《龙溪县志》说,“冬至作粿员汤,家众团栾而食,谓之添岁。门户器物或以一枚糊其上,谓之饲耗。”“添岁”,意为增加一岁。“饲耗”,有去鬼祟、鼠耗,保平安之意。以花糕祀先,如弘治《上海志》载有“冬至治花糕”。

六是文学。同写冬至,诗、文等各有心境。晋朝有女献冬至文,颇具影响,据《晋书·烈女·刘臻妻陈氏》载,“……又撰元日及冬至,进见之仪,行于世。”杜甫有《至后》《冬至》《小至》冬至诗存世,其中《至后》首句为“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陆贽《翰苑集》卷二《冬至大礼大赦制》,文称“继业于祖宗,致其诚心,惟敬与孝”。白居易有多首冬至诗,如《邯郸冬至夜思家》《冬至夜怀湘灵》《冬至宿杨梅馆》等,其中《冬至宿杨梅馆》有“冷枕单床一病身”之窘态。

总体看来,冬至文化的核心是祭天与农耕文明相结合的产物,至少应把握三个“词根”:一是养阳。《明史·舒化传》载,舒化于冬至日参加祭天仪式,听见皇帝咳嗽,建议“请法天,养微阳”。二是起点。居节气之首、“一阳”之位,起步当有新气象。乾隆《绍兴府志》云“男子年十六以上,告庙行冠礼,多于冬至或元日。”三是团圆。张岳《惠安县志》云“十一月冬至,阳气始萌,故食米圆。凡阳象圆,阴象方。”万历《嘉兴府志》云“冬至,合祀宗祀。”“米圆”在阳、“合祀”伺阴,共托冬至团圆之愿景。

新闻推荐

“齐鲁粮油”品牌建设纪实

2018年,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山东粮油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齐鲁粮油”品牌建设正式启...

夏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冬至”节的特质及人文镜像 孙友虎)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