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近年来,德州法院积极构建诉源治理“ 1+2+3”模式,推动诉源治理实质化运行,为当事人高效、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德州模式”。
健全一套机制,多方联动、协同治理
“没花一分钱,这么快就帮我们彻底解决了纠纷。”5月 7 日上午,德州中院人大代表诉调联络站暨海霞调解工作室组织调解了一起家事赡养纠纷,从三方沟通到当场签订调解协议,再到完成司法确认,仅用时3小时,获得双方当事人一致认可。
“法院+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 模式,是德州中院充分借助人大代表公信力、影响力、协调力,创新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一大创新。
4月 3日,德州中院在夏津县双庙镇范楼社区成立全省首家人大代表诉调联络站,聘请省人大代表杜海霞担任特邀调解员,参与纠纷调解、案件审理、协助执行等工作,最大限度将纠纷化解在诉前。截至目前,已参与案件审理 12件,成功调解结案10 件,参与执行案件8件,执行到位 34.5万元。
据悉,德州中院和11家基层法院已全部成立了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聘任专职律师担任特邀调解员,调解成功可及时由法院予以司法确认,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全面提速,平均办案周期缩短25天,实现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全覆盖”。
深化诉源治理,鼓励、引导当事人采用诉前调方式进行解纷,当下在德州法院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截至目前,德州法院联合交警、民政、住建等部门成立道交、家事、物业等行业性实体调解中心43处,凝聚多元解纷合力,打造多元纠纷联调组,推进纠纷类型化、专业化源头化解。
搭建两个平台,精准分流、诉调一体
“我看您这案子情况比较简单,可以调解,既不伤和气又便捷高效,您觉得呢?”
德州中院诉讼服务大厅里,负责立案的工作人员正在电话联系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当事人,询问双方是否接受诉前调解。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工作人员通过分调裁平台成功将该案推送至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短短几分钟,便完成了一起案件的诉前调引导及推送工作。
搭建“分调裁”平台,探索建立“分调裁”办理流程,德州法院通过自动识别实现了案件分流智能化、精准化。据了解,2019年德州法院繁简分流36064件,速裁、快审案件28952件,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收案数量同比分别下降 6.6% 、15.38% 、51.97% ,知识产权案件调撤率、调撤案件当场履行率始终在80% 以上,平均办案周期缩短 10.5天。
“送达难”是近年来一直困扰各级法院的难题。今年以来,德州中院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1名法官助理+第三方公司5名工作人员”的送达团队,统一开展“法院专送”,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电子一键送达,特殊情况启用EMS邮寄送达或公告送达,打造了“线上集成、线下集约”的一体化指挥送达平台。
打造三个中心,集约高效、实体解纷
“我们运输公司遇到交通事故纠纷比较多,小到剐蹭,大到交通事故引起的伤残、死亡赔偿纠纷,再也不用在交警队、法院、保险公司之间来回跑了。”刚处理完交通事故纠纷的某运输公司负责人李某激动不已。
近年来,德州法院坚持“线上线下同步、 门里门外协同” 建设理念,联合公安交警、司法、保险等部门,创新设立“道交一体化诉调中心”,实现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等多调联动,推进纠纷一站式、一体化、智能化解决。
据悉,诉调中心运行以来,调解成功率98.48% ,轻微事故1—3天、重大事故8—10天达成调解协议。2019年,全市法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同比下降 9.82% 。
“对老百姓来说,最怕的就是冗长繁杂的诉讼程序,道交一体化诉调中心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处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最快只需半小时,大大减轻了群众诉累,高效公正,阳光透明,是德州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全国人大代表崔贵海说道。
家是最小国,小家的幸福团圆关系到国家的安定祥和。近年来,德州法院精心打造家事调解中心,分别在武城、宁津法院设立法院驻民政局家事指导中心、家事综合服务中心,在家事综合服务、修复式庭审、优化调解队伍上“精耕细作”。2019年,全市法院受理婚姻家庭案件 8603 件,同比下降 5.92% ,调撤率62.3%,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
此外,德州全市两级法院全部成立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和解案件69件。德州某集团诉某县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一案,涉案标的额 1.6亿元,涉及六方当事人,10年未能化解。在中心协调下,企业主动撤诉, 1.6亿标的当日过付,政企握手言和,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朱丽君胡泽瑞
新闻推荐
与会领导为德州市民办教育协会揭牌。本报德州6月18日讯(记者王金刚通讯员张辉)为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办...
夏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夏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